如何培养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yueshen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那么师生间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怎么建立?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一、时间前移,营造和谐;二、尊重见解,推动和谐;三、外援帮助,促进和谐;四、师生平等,共创和谐。
  【关键词】师生和谐 时间前移 尊重见解 外援帮助 师生平等
  随着语文新课标的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我感到要贯彻这一理念,那么师生间必须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否则一切无从谈起。师生间如何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时间前移 营造和谐
  大家知道,高中语文的文本基本上比较长,如果学生不提前学习,而是在课堂上才接触课文,课堂时间有限,每周课时有限,老师不可能把课堂上的时间用来预习课文,熟悉文本,造成的后果必定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课堂气氛沉闷,如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涟漪。因此,有经验的教师,总是指导学生把熟悉文本的任务放在课前完成,以实现学习时间的前移,课堂才会成为探究疑难问题的舞台。
  比如:高一整个学年的必修课,我采用的是“四遍八步”读书法,即学生在上课前,通过“四遍八步”,熟悉文本,按步骤了解了该掌握的内容,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自行解决掉,不能解决的集中到课堂上共同探索,合作探究完成。因为课前学生有去看书、思考、整理,对于同学或老师提出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他同学总能积极响应,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而又浓烈,形成思维火花的碰撞,激发了不少新的智慧,令同学们大开眼界,收益匪浅!因此,倡导学生把学习的时间往前移,显得至关重要,它是课堂上师生和谐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尊重见解 推动和谐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因其生长环境、个人经历、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不同,会对同一个问题产生不同的见解、看法,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感受、引导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见解并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唯其如此,学生想说、敢说,进而会说,才会彻底改变“老师唱主角戏”的局面。美国教育家爱默生说过:“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表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自尊心理,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才能逐步把学生引向成功的轨道。
  比如:运用四遍八步读书法预习过《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后,上课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让大家共同探讨:谁能说说王熙凤的哭是真哭还是假哭,为什么?
  沉默一会儿后,一位学生举手答道:“我认为是真哭。因为王熙凤是林黛玉的表嫂,她们之间虽然从未谋面,但亲戚关系早已铁定。林黛玉的妈妈即王熙凤的姑姑,姑姑去世,留下这么一个幼小的表妹,林黛玉的可怜身世,谁都会同情,更何况她们还是亲戚呢?
  这位同学的发言博得了大家的热烈掌声,掌声未停,接着一位学生站起来答道:“我认为是假哭。因为如果不是假哭,那么,她怎么可能表情转换得这么快,随后,“忙转悲为喜,连责自己‘该打’”呢?”
  刚发言的同学才激起了大家的一片掌声,另有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答道:“我认为是真哭。林黛玉的妈妈年纪轻轻就去世,让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家庭的悲剧,亲人的去世自然会引发亲人间的悲痛,以至于伤心落泪也在情理之中。”
  “哗哗哗……”掌声再度热烈响起,掌声中,又有一位同学站起来答道:“我认为是假哭。王熙凤是个势利、圆滑、善于观颜察色、见风使舵之人,恐怕在她一踏进贾母房中,就早已窥探到贾母悲伤的神色,她装出‘拭’的样子无非是想博取贾母的好感,以保持和贾母情感的一致……”
  以上对文本的多元解读,谁能说没有道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说实在的,备课时我没有想到,而踊跃回答问题的学生,他们给出的答案,更令我始料未及,但马上我都给予了热情的肯定、赞扬。通过探讨,大家对王熙凤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可见,尊重学生的独立见解,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讨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主体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当然,教师本身对文本也要有充分的理解,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促成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合作学习,也才能推动师生间和谐气氛的养成。
  三、外援帮助 促进和谐
  说实在的,我们闽北这样的偏僻小县,平衡班的学生素质不会太高。一节课下来,总有个别不专心、走神的学生,如何确保连这样的学生也能注意力集中呢?我常用的方法就是提问。或者叫学生复述刚才老师、同学所讲的内容,或者评价、质疑刚才老师、同学所讲学内容。被提问到的同学恐怕大都不会,如果老师当场批评、训斥、发火只会起反作用,我的做法是允许学生“请求外援”,即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请一位他信得过的同学帮他回答,如果这位同学答不上来,他可以继续往下请,直到答案浮出水面为止,有时学生的答案都不尽人意时,老师要“当出手时就出手”。通过这样的提问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加深了对问题的印象和了解,既避免了被叫不会回答的学生的尴尬,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又促进了学生间的协作关系,更重要的是消除了可能产生于师生间的误解、矛盾、隔阂,促进了师生间和谐融洽的关系。
  四、师生平等 共创和谐
  孙敬修说过:“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作为教师,要让学生爱你、亲近你,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放下架子,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给他们以亲人般的呵护,以朋友般的真诚,与他们处于一种和谐关系中,学生才会爱学、乐学。
  比如: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特殊句式,像定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因为初中没有上过语法课,学生听这些句式是听得云里雾里、稀里糊涂。为了突破文言教学的这一难点,我跟学生展开平等对话,征求他们的意见,学生纷纷表示愿意“补学”,我就干脆停下相关课程,专门补上了词性、短语这些语法。
  除了语法知识这一块,其它的有想补充、扩展的内容我也总是事前跟学生商量,要他们自己决定,拿主意,从而诱发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对语文学习开始变得喜欢。
  课堂上老师除了放下师道尊严的框框,平等对待学生,商量教学事宜之外,还应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学习中的疑难,才能获得他们的真心爱戴、拥护。
  如:高三下学期考试频繁,学生的考试作文我无法一一过目、点评,为了帮助学生熟悉,学会某一类型作文的结构安排、谋局布篇,甚至语言技巧等,我总是利用课堂的点滴时间或课余时间,或晚自习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一视同仁地对待想与我探讨问题的学生,不管他成绩好坏,德行优劣,只要他愿意,我总是和他们并肩齐坐,促膝谈论,从而赢得学生的广泛赞誉。
  有一次,高三(3)班的一位女同学拿出只得了35分的戏剧《失败的坚持》与我探讨。我坦然告诉她关于戏剧写作,自己知道的还不多,但我愿意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得更多以后再与她探讨。此后一星期,我忙于搜集相关资料,埋头研究戏剧写作理论。当我拿出较为成熟的意见和她共同探讨时,她满心欢喜、心悦诚服。此后,我发现她写作的热情大增,经常有一些好作品,或被张贴供同学欣赏,或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老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反过来,学生也尊重老师,爱戴老师,把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师生间共创的这种和谐关系将极大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唤发他们的青春活力,唤起他们的创造能力。
  总之,以上是我高中三年为促成师生和谐关系而做的一些努力。三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从而达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境界。
  (作者单位:福建省泰宁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水浒传》中三个知识分子吴用、王伦、黄文炳的命运与经历,探讨他们悲剧命运与读书人身份的关系,探究时代与社会对他们命运的影响,政治对它们生存的裹挟与倾轧。从中看出元明乱世的知识分子的性格以及他们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关键词】《水浒传》 知识分子 吴用 王伦 黄文炳  想在《水浒传》里找出几个读书人大概和想从沙中淘金子一样困难。试图在其中找出几个典型并加以研究,粗看起来
2011年高考早已落下帏幕,我所执教的两个班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年后再回顾成功的原因,我认为,与科学有效的制定三轮复习计划密切相关。下面就三轮复习的成效,初探其成因。  一、一轮复习“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夯实了学生的基础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查的内容广、精、深,高考语文更是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有人认为,语文复习与否并不重要,学生最终的差异也不会太大。对此,我不以为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与能力
今年,我校积极开展的暑期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我校“15255”课堂教学模式,对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起了很大的帮助。  教与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没有充分的准备,教学活动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结合这次培训感受在这里我就“备课”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集体备课的作用不可忽视  集体备课
【内容提要】开发《论语》“班本”教材,在文化寻根中,积淀文化基因,濡养中学生精神品格,将《论语》原文进行重构,并采取文本阅读对接“百家讲坛”式教学方式,多元评价,引领学生求真、向善、为美,踏上探寻人生大美之路。  【关键词】《论语》 乡土教材 中学生 精神品格 濡养    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针对我校教学实际,笔者及部分同仁试图开发适合中学生阅读的《论语》乡土教材。实践中,我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
“我国人民警察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全心全意为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努力工作。”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警察队伍给予深切关怀、寄予殷切期望。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  这是一份特殊的荣
叶圣陶先生讲:“教师只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用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  阅读是人们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自行发现、自行建构文本的意义。同时,语文阅读教学又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
一次学生的写作课,我是在教了胡适《我的母亲》后,布置的一个写作练习,写写自己的母亲,要求真实地写出母亲的形象,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作文交上来后,我仔细地阅读了学生的每一篇作文,看了以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也令我惊讶不已。因为学生的作文不是虚情假意,就是矫揉造作,为了写出母亲的爱,不是自己生病就是母亲死了。我到课堂上,对学生说,你们要死了爹娘后,才知道父爱、母爱吗?你们这样写作文,难道不会伤透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质疑能力匮乏,他们不知怎样质疑,或无疑可质,或不敢质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创造质疑环境,培养质疑精神  1.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  进入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笔者就告诉学生:上数学课是轻松愉快的,有什么想法可随时提出,老师喜欢那些能提出问题,甚至指正老师错误的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内容摘要】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丰富而独具创造的教育改革实践,是中国新世纪教育改革与实践的宝贵精神财富。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与灵魂。当前,在高中语文教学改革中践行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语文教学 应用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教育是教育从书本中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
解题教学构成了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其通过教师的引导将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该教学满足了应试和素质教育两方面的要求。从实践中来看,诸多同行在实施解题教学时,都很好的将解题思路传递给了学生。然而,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解题思路的传递往往遵循单向信息反馈,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激发。  探究式教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已大量被同行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该教学法所蕴涵的问题导向和探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