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数理分析等方法,对衡水学院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实施阳光体育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提出干预策略,为阳光体育运动在衡水学院更好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制约因素;干预策略
1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
衡水学院从2006年国家三部委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开始,尤其是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之后,逐步实施了阳光体育活动,在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方面对阳光开展的必要性都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开展的相关活动也越来越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展的总体进度还较为缓慢,总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1.1 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能够认识到阳光体育的目的意义,占到96%,这说明衡水学院在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精神方面落到了实处。学生们能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益处,及阳光体育体育运动的开展给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发展和良好影响。
1.2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
参与形式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状况及行为方式。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选择“一个人锻炼”的占到10%,与“同学或朋友一起锻炼”的占到76%,“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占到10%,其他的占到4%,可见,大部分学生喜欢和同学和朋友一起锻炼。
1.3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
在我们对学生体育运动时间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集中在早上占80%,其次是下午,占17%,这与衡水学院一直以来的早操有关。在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频率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每周3-5次,占68%,偶尔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占到22%,而有10%的人除体育课外从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而在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中男生多于女生,这与女生怕苦怕累有关。
2 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
2.1 体育经费短缺
体育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的物质基础,它是学校体育工作借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首要的、最根本的物质条件,同时又是学校体育工作运行和经营所必须的资金。[1]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是保障体育教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衡水市由于受到自然、地理及历史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地方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这就造成衡水学院教育经费缺口较大,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学校的场馆建设、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的开展受到很大影响。
2.2 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8月22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的要求,在校人数在10000-20000人规模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配备标准是室内生均4.7m2,室外生均0.3m2,基本配备要求室外400米田径场(内含足球场)2个,25×50米标准室外游泳池1个,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60块以上,武术、健身器械区若干。而目前衡水学院先用人在校人数大约在12000人左右,但仅有400米田径场(内含足球场)1个,篮球场10块,健身器械区等还未配备,可见与教育部的要求差距较大,需建设的工程巨大。
2.3 体育师资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的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但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扩招,按开设体育课和业余体育活动的要求,体育教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衡水学院现有在校生为12000人左右,体育教师的人数在50人左右,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而这些体育教师还要担任体育系的专业体育课程,因此工作压力非常大。
2.4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
在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非常清楚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实际中却有很多同学不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他们中很多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不需要锻炼,等需要锻炼的时候再进行锻炼。学生锻炼意识薄弱的原因还有,电脑和网路游戏的吸引,大部分学生除上课外都会在宿舍或网吧上网或游戏,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其次就是缺乏吃苦的精神,虽然有些学生动过参加身体锻炼的念头,却总是支配不了自己的行为。[3]
3 建议
3.1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增加体育场地设施
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广开渠道,解决体育场地设施的短缺的问题。学校资金可以通过上级申请,社会捐献等形式筹集,也要在各项投入中预留出更多用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资金,要合理安排建设资金,新建或改造现有场地设施,增加体育器材,使其达到利用的最大化,保障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2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 “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人心。[4]
3.3 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制度。要根据上级的各项制度,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予以落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4 引进人才,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为应对学校扩招带来的师生比例的严重失调,可以采取引进体育人才的方式,同时对于现有的人员进行再培训,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辅导力度。
3.5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意识。创建浓厚的阳光体育文化氛围,多举办适合各个技术水平学生都能参加的体育赛事活动,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支持和引导,[5]探索俱乐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 [2] 李鸿江,尹军,刘海元,余涛.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102.
[3] 匡晋梅.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王文丽,刘春明,黄跃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
[5] 祝菁.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作者简介:
袁国良(1982-),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体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李文明(1990-),男,河北唐山人,衡水学院2009级社会体育本科。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制约因素;干预策略
1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
衡水学院从2006年国家三部委下发《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开始,尤其是2007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之后,逐步实施了阳光体育活动,在领导、体育教师和学生方面对阳光开展的必要性都有了更加进一步的认识,学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开展的相关活动也越来越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但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开展的总体进度还较为缓慢,总体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1.1 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
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部分能够认识到阳光体育的目的意义,占到96%,这说明衡水学院在贯彻阳光体育运动精神方面落到了实处。学生们能够意识到体育运动的益处,及阳光体育体育运动的开展给社会所带来的深远发展和良好影响。
1.2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形式
参与形式是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与体育运动的组织状况及行为方式。在我们调查的学生中,选择“一个人锻炼”的占到10%,与“同学或朋友一起锻炼”的占到76%,“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的占到10%,其他的占到4%,可见,大部分学生喜欢和同学和朋友一起锻炼。
1.3 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和频率
在我们对学生体育运动时间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集中在早上占80%,其次是下午,占17%,这与衡水学院一直以来的早操有关。在学生参与阳光体育的频率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每周3-5次,占68%,偶尔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占到22%,而有10%的人除体育课外从不参加任何体育运动。而在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中男生多于女生,这与女生怕苦怕累有关。
2 影响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
2.1 体育经费短缺
体育经费是开展学校体育的物质基础,它是学校体育工作借以形成、存在和发展的首要的、最根本的物质条件,同时又是学校体育工作运行和经营所必须的资金。[1]体育场地设施及器材是保障体育教学,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
衡水市由于受到自然、地理及历史条件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地方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经济水平的制约,这就造成衡水学院教育经费缺口较大,学校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体育场地设施严重匮乏,学校的场馆建设、体育教学及课余体育的开展受到很大影响。
2.2 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按照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8月22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器材配备目录》中的要求,在校人数在10000-20000人规模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场馆配备标准是室内生均4.7m2,室外生均0.3m2,基本配备要求室外400米田径场(内含足球场)2个,25×50米标准室外游泳池1个,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60块以上,武术、健身器械区若干。而目前衡水学院先用人在校人数大约在12000人左右,但仅有400米田径场(内含足球场)1个,篮球场10块,健身器械区等还未配备,可见与教育部的要求差距较大,需建设的工程巨大。
2.3 体育师资有待提高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实施的实施者,《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指出“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但随着高校人数的不断扩招,按开设体育课和业余体育活动的要求,体育教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衡水学院现有在校生为12000人左右,体育教师的人数在50人左右,师生比例严重失调。而这些体育教师还要担任体育系的专业体育课程,因此工作压力非常大。
2.4 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薄弱
在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非常清楚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实际中却有很多同学不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他们中很多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不需要锻炼,等需要锻炼的时候再进行锻炼。学生锻炼意识薄弱的原因还有,电脑和网路游戏的吸引,大部分学生除上课外都会在宿舍或网吧上网或游戏,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其次就是缺乏吃苦的精神,虽然有些学生动过参加身体锻炼的念头,却总是支配不了自己的行为。[3]
3 建议
3.1 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增加体育场地设施
学校要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广开渠道,解决体育场地设施的短缺的问题。学校资金可以通过上级申请,社会捐献等形式筹集,也要在各项投入中预留出更多用于阳光体育运动的资金,要合理安排建设资金,新建或改造现有场地设施,增加体育器材,使其达到利用的最大化,保障学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
3.2 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 “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人心。[4]
3.3 严格执行上级的各项制度。要根据上级的各项制度,制定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予以落实,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4 引进人才,加大师资的培训力度。为应对学校扩招带来的师生比例的严重失调,可以采取引进体育人才的方式,同时对于现有的人员进行再培训,提高现有师资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辅导力度。
3.5 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意识。创建浓厚的阳光体育文化氛围,多举办适合各个技术水平学生都能参加的体育赛事活动,加大对体育社团的支持和引导,[5]探索俱乐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 [2] 李鸿江,尹军,刘海元,余涛.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102.
[3] 匡晋梅.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王文丽,刘春明,黄跃华.“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大学生体育活动现状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
[5] 祝菁.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作者简介:
袁国良(1982-),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学院体育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
李文明(1990-),男,河北唐山人,衡水学院2009级社会体育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