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e19878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抽取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妇泌乳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1d、第2d、第3d以及第4d的乳汁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乳汁量更多(P<0.05),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结论:在母婴分离时,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干预可以促进产妇乳汁量的提升,还可以尽早进行乳汁分泌,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早期定时乳房护理;母婴分离;产妇;泌乳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14.045
  在母婴分离过程中,如果产妇的乳房未能够让新生儿及时吸吮,很容易出现乳腺管阻塞现象。当产妇出现乳房胀痛时,将会对产后乳量的分泌以及泌乳时间造成负面影响,这就需要进行母婴分离护理。通过早期定时乳房护理,能够对产妇的泌乳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母婴健康水平[1]。为了探讨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早期定时乳房护理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抽取80例产妇,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5月到2021年5月期间抽取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产妇年龄在22-36岁,平均(28.3±1.79)对。观察组产妇年龄在22-36岁,平均(28.5±1.3)岁,本次研究所有产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比两组母婴资料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母婴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定时乳房护理方法,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评估产妇的心理状态,根据产妇以及胎儿的情况进行护理方案的制定,对探视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同时每天向产妇告知婴儿的实际情况,还要鼓励产妇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指导其消除负面情绪。(2)对产妇进行乳房护理过程中,需要使用湿毛巾热敷,将温度控制在40℃左右,直到患者家属进行按摩,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安排催乳师帮助产妇疏通乳腺,指导产妇掌握正确挤奶方法,一般每隔三小时可以挤一次奶,同时,让产妇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诸多优势。(3) 饮食护理。根据产妇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叮嘱产妇家属让产妇充分的摄入维生素以及蛋白质,在食物方面可以选择鱼、猪蹄以及木瓜等等,这样能够促进乳汁的分泌。
  1.3指标观察
  在第1d、第2d、第3d以及第4d,比較两组产妇乳汁量,统计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软件20.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用(%)形式表示百分率,使用卡方值x2检验计数资料[n(%)],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x±s,采用t检验,结果P<0.05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两组产妇乳汁量的对比
  观察组产妇第1d、第2d、第3d以及第4d的乳汁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乳汁量更多(P<0.05),详情见表1。
  2.2对比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
  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在产妇完成分娩之后,充足的乳汁能够保证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在产后最初几天,需要让产妇树立信心,坚持母乳喂养,促进乳汁分泌,不过,母乳分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该生理过程需要有多个系统共同参与[2]。在胎儿吸吮的过程中,能够对神经垂体进行刺激,使其释放宫缩素,进而促进乳汁的分泌,但是,在母婴分离过程中,如果乳房为能够得到新生儿及时的吸吮,这样就会导致乳汁始终时间延迟,无法保证泌乳量充足。另外,如果乳腺管未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很容易导致产妇出现乳房肿胀以及乳房疼痛等。由于产妇感到诸多不适,也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进一步影响了初乳的分泌[3]。为了能够保证产妇具有充足的乳汁,需要做好护理干预工作。在母婴分离时,经过早期定时乳房护理的应用,能够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消除负面情绪,经过饮食护理能够让产妇摄入充足营养,保证乳汁的营养,经过早期促泌乳护理也能够让产妇初期泌乳得到有效地促进,缩短没有时间,进一步提升泌乳量,这样能够满足新生儿对母乳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护理效果[4]。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第1d、第2d、第3d以及第4d的乳汁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乳汁量更多(P<0.05),观察组的泌乳始动时间和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P<0.05)。
  综上所述,在母婴分离时,将早期定时乳房护理应用于产妇泌乳护理工作中,有利于提升泌乳量,还可以尽早进行乳汁分泌,满足新生儿生长需求。
  参考文献:
  [1]钱丽萍. 母婴分离产妇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的影响探讨[J]. 医药界, 2020(5):0020-0021.
  [2]何雪妃、郑燕飞、朱莹、李秋芳. 母婴分离时机干预的母乳喂养效果评价[J]. 预防医学, 2020, v.32;No.327(11):84-86.
  [3]段晶. 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探讨[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00(013):157,163.
  [4]陆久凤. 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影响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 000(017):91-9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发生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急诊救治中实施预防并发症护理干预,分析该护理方式的效果,以及在预防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该阶段收治的80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进行分组,选取40例至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取40例至观察组,采用并发症预防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时间相较,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较。结果:观察组抢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整体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接受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30例,将这3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探究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整体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Lyshlom评分为83.59±17.41分、Tegner评分为6.9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与社区支持對老人的慢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疾病患者80例进行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康复干预,观察组采用家庭护理与社区支持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分析,观察组护理效果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  针对于老年慢性疾病采用家庭护理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遴选时段2020年2月-2021年2月内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实施常规护理40例(记对照组),开展无缝隙护理40例(记观察组),对比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低,且观察组SAQ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高(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施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舒适护理在早产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内我院接生的80例早产儿作为病例样本分析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早产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早产儿接受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3%,而对照组早产儿在这方面的结果为9.52%,前者的数值结果显著低于后者,两者相比较存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导管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心脏介入手术患者94例使用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导管室护理中,减少并发症,护理满意度高。  【关键词】导管室;人性化护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急诊护理模式在蜂蛰过敏性休克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64例本院于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所收治的蜂蛰伤过敏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优质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急诊护理与优质急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优质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7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1.88%,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优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25%,明显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对晚期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产后出血产妇100例,等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心理状态、阴道肌力评分、出血量及出血时间。结果:实验组产妇相对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较高,阴道肌力评分较高,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均效果较好,显然实验组护理效果较好,P<0.05。結论:对产后出血产妇进行护理,显示综合性护理应用效果好,对
期刊
【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护理干预,对比观察患者在干预前后6个月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值的变化以及心理状态。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干预后6个月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82例观察对象,均为老年脑梗死患者,全部在2020年1月到2021年1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以掷骰子结果将所有观察对象分成例数相同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参照组,后者接受常规护理,前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后心理状态评分与参照组进行比较,提示研究组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