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剧《筑梦》:宁波帮筑就的中国梦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创甬剧《筑梦》(曾用名《沈三江》)由宁波市委宣传部和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联合出品,宁波市演艺集团甬剧团有限公司创排。该剧以“沈祝三倾囊建造武汉大学”的真实事迹为故事原型,讲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宁波商人沈三江背井离乡,经过艰苦创业成为武汉建筑业翘楚,为圆教育强国梦,不图盈利,承建武汉大学,其后自然灾害、经济危机与战争动荡接踵而来,沈三江坚守承诺,不惜倾尽家产,双目失明,筑就伟大梦想的故事。
  剧作自今年首演以来,已经在各地巡演60多场,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将宁波帮情怀展现舞台
  宁波商帮五百年来在世界舞台上愈走愈强的传奇一直为世人所关注,但是这个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过众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伟大人物的群体,在舞台艺术上的展现却为数甚少,而宁波商人本身内敛、低调的作风,也让他们的许多事迹鲜为世人所知。《筑梦》主人公沈三江的原型沈祝三就是这样一位人物。
  这个出生于浙江鄞县叫沈风水村的泥瓦匠,曾是上个世纪初在武汉叱咤风云的人物,他创建的“汉协盛营造厂”所造房子,支撑了汉口漂亮老房子的半壁江山:璇宫饭店、同丰里、德林公寓、信义公所大楼、汉口总商会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坐落于武汉珞珈山的武汉大学,这一既体现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又引入西方罗马式、拜占廷式建筑式样,把传统格局和现代风格和谐地结合的建筑群,已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祝三的钢筋混凝土技术与西洋风格的建筑,集中展现了“九省通衢”的近代化过程。
  宁波市演艺集团邹建红董事长曾锁定好几个宁波帮商人的题材,最终确定将这位胸怀实业救国梦与教育救国梦的宁波建筑商“沈祝三”搬上舞台。
  一方面是因为沈祝三的苦心经营创造了经典,成就了宁波帮的信誉。以武汉大学等这些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建筑,真切诠释了“信义行天下,爱国又爱家”的宁波帮思想精髓,典型展现了近现代宁波帮人前赴后继的“教育兴邦”中国梦。
  另一方面,人物本身饱含震撼人心的戏剧元素。该剧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的沈三江形象。他倾家荡产做成了好事大事,最后连眼睛也瞎了。他虽成了一个盲人,却是一个有情怀的巨人。正是有了他,才有了今天“江城多山,珞珈独秀”的武汉大学。沈三江把诚信、执著的精神留在了武汉大学,体现了几代宁波帮开拓创业、注重教育兴国的共同情怀。
  甬剧试水“大题材”
  甬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的滩簧曲艺,在清末民国跟随着宁波商帮的脚步来到上海,在海派文化氛围中,面对其他文艺样式的竞争和观众更高的审美需求,它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学习、吸收、创新、突破,发展成为完整的戏曲样式。新中国成立后,甬剧在变革中脱胎换骨,以《半把剪刀》《天要落雨娘要嫁》《双玉蝉》“三大悲剧”享誉全国,其成果经宁波甬剧团继承发展,把甬剧事业推向新的高峰。2000年以来,宁波甬剧团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先后推出《典妻》《风雨祠堂》《宁波大哥》和《安娣》等精品剧作,并聘请全国顶尖的导演、编剧、音乐家、舞美设计师等参与制作,使甬剧艺术水准获得整体性提升。
  但在题材选择上,作为起源于民间曲艺的甬剧,一直注重表现平民阶层甚至社会底层生活,主题多涉及家庭生活、道德伦理,而对重大历史题材,以及宏大精神层面的开掘、展演极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甬剧艺术表现能力上的与时俱进,限制了甬剧的传播范围。如何让小剧种在追求“更好听更好看”的艺术发展上,升华为艺术表现力强、具备现代气息与都市情味的大格局的现代剧种,一直是宁波甬剧人追求的梦想。
  对于甬剧《筑梦》将一代著名建筑商沈祝三搬上舞台,甬剧领军人物、梅花奖得主王锦文认为,这是切合剧种本身特长的。首先是年代契合,甬剧最擅长表演清代、民国与现代戏,沈祝三的故事年代正是民国年间。其次是地域契合,沈三江这一舞台人物的言语、作风以及思维等,无不带有宁波人的特点,用原汁原味的地方剧甬剧来表现宁波帮商人的故事,贴合人物本身。这部戏题材厚重,反映了中西文化碰撞的恢宏磅礴的时代背景,融汇了人生理想、从商之道与民族情感等深层内涵,表现了基于救国梦想的爱情、亲情、主仆情,乃至对手情等情感,丰富了甬剧的表现内容,富有深意。
  《筑梦》从开始策划到最终完成历时5年,由国家一级编剧王晓菁和空政创作中心著名编剧王俭经过一年创作完成,并邀请到国家级著名导演陈薪伊执导。
  “真听真看真感觉”
  导演陈薪伊在排练厅挂着一条横幅:“真听真看真感觉。”她以此来概括《筑梦》在甬剧艺术表演上的新探索。陈薪伊导演是第一次与宁波合作,她也是因为被原型人物的事迹所感动才接下这部戏的邀约。她说:“一戏一格是我的追求,这个戏我不能放弃,因为我爱沈三江。”
  人物从历史走向舞台,成为一个血肉丰满、意蕴深邃的艺术形象,成为一个矛盾冲突中的英雄人物。陈薪伊导演非常欣赏青年演员郑健的表演,认为这个外表瘦小的典型江南人,与其刚强的个性形成了巨大反差,使人物的张力表现得更为惊心动魄,在舞台上呈现了活生生的人物、活生生的情感、活生生的场景、活生生的命运,达到观众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的艺术效果。这就是陈薪伊导演所强调的“真听、真看、真感觉”,沈三江的“真”,即在恢弘的戏剧结构中,自然地表现属于“这一个”时代宁波商人所具有的真实的大气魄、真性情。
  从整体表演来看,“真听、真看、真感觉”使甬剧生活性强的特点变得更为突出。另一方面,因为题材变革,势必要对甬剧的传统表现手法作适当的调整。如在沈三江出场中,《筑梦》选用了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写的《威风堂堂进行曲》,以这首军乐曲的激昂强劲,配合沈三江的动作,表现男主人公虽面临窘境仍“威风堂堂”的气势和人格特质。
  甬剧改变了“小腔小调”,但本体的甬剧元素仍然是鲜明而生动的。比如在唱腔设计上,甬剧最擅长叙事中抒情的基本腔调,仍然有出色的发挥。而甬剧二簧唱腔的高亢,在戏中得到了集中反映,如第五幕沈三江面对壮丽的武汉大学的抒情等。同时,演员表演人物形象到位,灵活处理唱腔,既表现“真感觉”,又增强了甬剧的艺术表现力。如第二幕中“月映池塘无舟载”段,扮相俊美、唱腔甜润的王锦文运用“气声”对“小调”进行了适当的处理,使之柔美好听,并更符合女主角姚梦欣作为一个留学剑桥的归国少女的纯情浪漫与温柔可爱的个性特点。这些突破使剧作气象活泼,呈现出传统甬剧所没有的审美境界。演员们也能突破甬剧表演固有的套路,通过对人物心理、外形的全方位把握,塑造出全新的舞台群体形象。
  从舞台形象到心灵意象
  分量这么重的男一号沈三江,理应由演技与经验丰富的老戏骨来演,对此导演陈薪伊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选择了年轻演员郑健,并请三位国家一级演员王锦文、虞杰、严耀忠分别饰演三个重要角色来帮衬他。
  一出戏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人物能否在舞台上站立起来。《筑梦》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之所以让人感动流泪,是因为对人物英雄精神的艺术开掘。沈三江身上所体现的理想主义情怀,并非只是精英阶层的价值取向,也激励着平凡人立不平凡的志向,沈三江本身就是一个草根商人。沈三江从抵卖三和里、三元里到三多里,到放弃向林昀杰索赔,抵卖最后的住宅购买钢材建造大学,衰落的命运与崛起的人格构成独特的戏剧艺术魅力,给人民大众“一种思考,一种顿悟”。尤其是沈三江在第六幕唱大段“看一眼文学院翘角翼然文采飞”唱腔时,观众连连叫好,为他激动,为他骄傲,沈三江俨然成为走入人们心灵、铸人心魂的意象。
  整个作品所表演的人物,是一群有梦的人,是一群围绕“筑梦”展开的人。沈三江邂逅了一生中心心相印的夫人姚梦欣,两人患难与共,携手筑梦。姚梦欣有教育之梦,没有姚梦欣的支持,沈三江也无以坚毅不挠地实现自己的大爱之作;海威洋行买办林昀杰最终被沈三江所感动,决心为完成沈三江的品质之梦再次拼搏;沈三江助理沈阿根始终不离不弃,虽然面对混乱时局曾有过以次充好、强渡难关的想法,最终还是理解了沈三江的抉择。由此,以沈三江为核心的四个人物,构成了一个有层次、有区别、旋律跌宕的乐章,成就一曲人性至善、感人至深的高歌。从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高质量的文艺作品在先进文化传播与传承中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
  《筑梦》的形象塑造,既是自觉地表现人生,同时也敢于回答现代人反复思索的问题:人应当完成怎样的担当?沈三江等人物身上刚健有为、敢于牺牲的“大我”精神、“筑梦”精神,无疑是时代最为需要的正能量。正如我国戏剧评论家李春喜所作的高层次的评价:“甬剧艺术家们自觉承担起对宁波文化、‘宁波帮’精神探索、传承、发扬的责任。”□
其他文献
楹联脱胎于古诗,承袭了诗歌的许多属性,因而被看作是诗歌的变体。正如郭立志所说“联语亦诗余也”(《曾文正公联语辑录·序》),其别称也有“二行诗”、“诗中之诗”等。作诗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的崛起使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取决于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如何利用写作教育培
“记者越来越难当了!”这样的感慨,前些年不多听到,而现在记者们坐在一起,十有八九有这样的喟叹。记者行当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长期以来,人们对新闻行业和新闻记者的尊重,使
经济应用文是经济活动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实用性的文书,如经济合同文书、经济法律文书等等。经济应用文由于直接和经济活动相联系,涉及问题又比较复杂,因此
综观古今中外文苑,写作只有两大类:一是应用写作,生产应用文章;一是文学写作,生产文学作品。除去应用写作和文学写作,还有第三种写作、第三种文章吗?没有。应用写作和文学写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壶腹周围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但其术后胰瘘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防止术后胰瘘成为其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院于1995~2001年对28例
因为以前我曾撰文谈过有关写作教师自身的实践与研究的问题,现在重提这一话题,自然是“再谈”。虽然所谈的并不是一个很新颖的问题,但却是应用写作中不可回避而又时谈时新的
2000年2月至2002年1月,我们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观察西咪替丁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结直肠癌患者均
安德烈-玛里.安培(1775—1836年,法国)是电动力学的先锋之一。他的名字被用作测量电流的单位。他最主要的研究是对丹麦人奥斯特德(Oersted)发现的发扬光大,后者发现电流产生
演讲,主要是通过演讲人的讲,调动起听众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演讲的目的。可见,演讲是一门调动听的艺术。那么,怎样讲才能激发起听众的“听”趣?讲得有味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