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这可以看出识字与写字教学的意义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下面,谈谈使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识字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抓住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识字。
1.自主识字,感受乐趣。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布置学生先预习,自己尝试识字,上课时,让学生说出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有的学生说,是借助拼音认识的,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还有的说自己的名字里就有这个字或平时常在哪里见过这个字……此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
2.合作识字、体验收获。可采用讨论交流、小组比赛等方式识字。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5时,我贴出一幅大大的插图,旁边摆放了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认读字词,然后推举本组代表上讲台把认识的字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并教全班同学识认。这种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基本掌握字词后,再进行扩展训练: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先在小组内说,然后以比赛的方式在全班交流,并评出优胜者。学生在合作中各取所长,学得快乐,记得轻松,还体验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3.探究识字,培养能力。即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这类方法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化的图片、动作、语言、实物、联系生活经验等。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转盘识字”时,我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转盘,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转动转盘,认识“池”、“驰”、“地”、“他”,并发现这四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字“也”在其中,只是部首不同。进而,又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字的部首所包含的意思,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含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如,教学“笔”字时,我先出示一支毛笔,问:“这是什么笔?你怎样记住‘笔’字?”学生会说,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所以上面是竹字头,笔尖是用毛做的,所以下面是“毛”字,“竹”加“毛”就是“笔”,毛笔沿用至今。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学会熟字加偏旁的记忆方法。
二、课内外结合,多种途径识字
新课程教材按“会认”和“会写”来分列生字。根据“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我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多种途径识字。
1.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伊始,我让学生在班上自我介绍,并在黑板上写写自己的名字。随后印发座次表,让学生在家长的辅导下,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再通过让每个学生轮发作业本,检查谁识字最多。
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校园里、教室里的各种标语学生天天见得到,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识字。例如,在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时,一边参观,一边认识“校园语言是普通话”,“文明礼貌、轻声慢步”等标语及教室里天天见得到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字词。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识字。许多生活实物也都是识字资源,要善于利用。例如,每一本书的书名、门、窗、饮用水瓶等。孩子喜欢吃零食,我要他们读出包装袋上食品名称。慢慢地,“悄悄豆”等小食品的名称也认识了。为了检查识字效果,我组织阶段性的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也可按类别来统计,如学习用品类、小食品类、植物类等。
4.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集体活动,尤其是外出活动,学生会接触许多文字信息,如春游、秋游、参观等活动,教师应抓住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三、“多认少写”,注重培养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吸收了传统的读书识字经验及重视写字的经验,处处体现“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特点。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区分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1.识读同步,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每当新书发下,学生都爱不释手。我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与教材相配套的必读课本,慢慢地,出现频率高的字学生就认识了,识读同步还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2.多种形式,巩固识字。低年级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为防止遗忘,就要采用多种形式巩固识字。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有:①坚持每天听写;②提倡学生吟诵诗文;③增加课外阅读量;④引导学生勤写巧练。低年级写话要求不高,勤写巧练既能发展学生语言、锻炼表达,又有利于增加识字。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一、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抓住教材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识字。
1.自主识字,感受乐趣。每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都布置学生先预习,自己尝试识字,上课时,让学生说出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有的学生说,是借助拼音认识的,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还有的说自己的名字里就有这个字或平时常在哪里见过这个字……此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强了自主识字的信心。
2.合作识字、体验收获。可采用讨论交流、小组比赛等方式识字。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识字5时,我贴出一幅大大的插图,旁边摆放了本课的词语卡片,让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学习、认读字词,然后推举本组代表上讲台把认识的字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并教全班同学识认。这种方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基本掌握字词后,再进行扩展训练:挑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先在小组内说,然后以比赛的方式在全班交流,并评出优胜者。学生在合作中各取所长,学得快乐,记得轻松,还体验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3.探究识字,培养能力。即让学生自主探究识字规律,培养识字能力。这类方法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化的图片、动作、语言、实物、联系生活经验等。如,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4“转盘识字”时,我让每个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转盘,课堂上和老师一起转动转盘,认识“池”、“驰”、“地”、“他”,并发现这四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字“也”在其中,只是部首不同。进而,又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字的部首所包含的意思,初步了解形声字形旁的含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如,教学“笔”字时,我先出示一支毛笔,问:“这是什么笔?你怎样记住‘笔’字?”学生会说,毛笔的笔杆是用竹子做的,所以上面是竹字头,笔尖是用毛做的,所以下面是“毛”字,“竹”加“毛”就是“笔”,毛笔沿用至今。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学会熟字加偏旁的记忆方法。
二、课内外结合,多种途径识字
新课程教材按“会认”和“会写”来分列生字。根据“多认少写”“识写分开”的原则,我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多种途径识字。
1.认同学的姓名,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开学伊始,我让学生在班上自我介绍,并在黑板上写写自己的名字。随后印发座次表,让学生在家长的辅导下,尽快熟悉全班同学的姓名,再通过让每个学生轮发作业本,检查谁识字最多。
2.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校园里、教室里的各种标语学生天天见得到,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识字。例如,在带领学生参观校园时,一边参观,一边认识“校园语言是普通话”,“文明礼貌、轻声慢步”等标语及教室里天天见得到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字词。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识字。许多生活实物也都是识字资源,要善于利用。例如,每一本书的书名、门、窗、饮用水瓶等。孩子喜欢吃零食,我要他们读出包装袋上食品名称。慢慢地,“悄悄豆”等小食品的名称也认识了。为了检查识字效果,我组织阶段性的识字比赛,看谁认识的字多,也可按类别来统计,如学习用品类、小食品类、植物类等。
4.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识字。集体活动,尤其是外出活动,学生会接触许多文字信息,如春游、秋游、参观等活动,教师应抓住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识字。
三、“多认少写”,注重培养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吸收了传统的读书识字经验及重视写字的经验,处处体现“多认少写”、“识写分流”的特点。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区分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
1.识读同步,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每当新书发下,学生都爱不释手。我抓住时机鼓励学生借助拼音阅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多拼读几遍。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与教材相配套的必读课本,慢慢地,出现频率高的字学生就认识了,识读同步还能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2.多种形式,巩固识字。低年级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为防止遗忘,就要采用多种形式巩固识字。我采取的方式主要有:①坚持每天听写;②提倡学生吟诵诗文;③增加课外阅读量;④引导学生勤写巧练。低年级写话要求不高,勤写巧练既能发展学生语言、锻炼表达,又有利于增加识字。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