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疆大爱 尽孝终老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1月18日,荣获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称号的石嘴山市平罗县陶乐镇施家台子村村民白琴从北京载誉归来,在机场见到了迎接自己的两个女儿。几天没见面的母女紧紧拥抱在一起,一家人欢快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19年前,白琴带着爷爷、奶奶出嫁。19年来,她用无疆大爱温暖着四世同堂的亲人,被传为佳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1976年,白琴出生在平罗一个农民家庭,年幼的白琴和同龄人相比更加乖巧懂事,让同村人赞不绝口。白琴10岁那年,由于父亲患病精神失常,父母离异,爷爷奶奶不得不用年迈虚弱的身躯撑起了这个不幸的家庭。白琴的父亲病情反复无常,严重的时候疯疯癫癫到处乱跑,一天三顿饭都要人喂。20世纪80年代末,农村的生活条件普遍较差,白琴家里又没有像样的劳动力,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而白琴要读书,父亲要看病,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虽然爷爷奶奶精心经营地里的庄稼,可是为了给父亲看病,还是借了不少外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心疼每天劳累的爷爷奶奶,为了缓解家里的经济状况,年幼的白琴总会在夏天出去挖野菜喂猪,冬天出去捡柴火,虽然节省不了多少开支,更挣不来更多的钱,但她希望这样做能帮两个老人减轻一些生活负担。“为了供我上学和给父亲治病,爷爷常年省吃俭用,我看在眼里却使不上力。”回忆起过去,白琴的眼里依然流露出一丝无奈。就这样在贫困的生活中,白琴依然坚持读完了小学和初中。
  初中毕业后,白琴选择回家务农,并担负起照顾爷爷奶奶和患病的父亲的重任,16岁的白琴扛起了一个4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她开始将家里家外的活从爷爷奶奶手中一件件地都接了过来。平日里,奶奶的胃不好,白琴就把家里稀有的小米全都省下来给奶奶熬粥喝;过年过节包顿饺子,白琴总是吃几个就说饱了,将剩下的留给爷爷奶奶和父亲吃。忙完家里忙地里,尽管身为女孩,但爷爷奶奶平日里在地里干的活白琴都早已看在眼里,不到20岁的白琴干起农活样样在行,庄稼也长得不比别人家差,村里人都竖大拇指,夸白琴是个能干又孝顺的闺女。

一份特殊的“聘礼”


  俗话说“女大当嫁”。在农村,20岁的女孩已算是“老大不小”了,白琴自然也成了家人和村里人关注的对象,牵线搭桥的人日渐增多。奶奶经常叹息着对白琴说:“孙女,你也到该出嫁的年龄了,等你嫁出去了,我们也就放心了。”白琴却总是坚定地说:“奶奶,我不嫁人,就算嫁人我也要带着您和爷爷。”奶奶听了不以为然,笑着摇了摇头“骂”白琴是个傻丫头。可白琴知道自己不傻,无论别人来家里说媒还是在外面问起,白琴总是一本正经地说:“嫁人可以,但得带上爷爷奶奶。”必须要带上爷爷奶奶出嫁,这是白琴唯一想要的“聘礼”。她的孝顺,无论是家人还是邻里,都看在眼里、爱在心里,私下里,大家都说谁若能娶到这样的媳妇那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可是,一提到白家的窘况和这份特殊的“聘礼”,跃跃欲试的媒人和小伙子们都望而却步了。久而久之,家人不再把白琴的话当成一句玩笑话,白琴的婚事成了爷爷奶奶又一桩心事。一天深夜,奶奶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她怕再这样下去会耽误孙女一辈子,越想越急,最后坐了起来,推醒了旁边睡觉的白琴,昏花的老眼噙满了泪水,“奶奶已是黄土埋半截的人了,你为家里苦了这么久,爷爷奶奶已经很知足了,你现在只要能找个好人家嫁了,也算是了却了我们一桩心事,别再犟了。”奶奶的话说到这儿时,白琴的眼泪止不住“唰”地一下流出来,坐起来紧紧搂住奶奶哽咽着说:“孙女不孝,这么多年还让您为我操心,您过去和爷爷吃苦受累支撑着这个支离破碎的家,把我拉扯成人,我现在说什么也不能扔下你们自己去过好日子,这件事无论如何也必须让我做主,我嫁到哪儿,就带你们到哪儿。”那一晚,白琴和奶奶抱着哭了很久……


白琴为94岁的奶奶整理衣帽

携老择夫感动天地


  尽管会被全世界抛弃,她也不会抛弃生活和爱她的亲人,白琴就是这么坚定。然而正是她的这份坚定等来了同样善良的呼天堂。呼天堂和白琴是同村人,白琴的家境和她对待婚姻的态度他早都了解,可那些年,因为母亲患病,呼家也早已债台高筑,一想到白琴要带着老人出嫁和她家里患病的父亲,一家人起初还是有些发怵。但呼天堂终归还是爱慕着善良的白琴,他总是关注着白琴,每当看到白琴在地里忙碌的身影,他都会有几分同情和心疼。“不就是两个老人吗,能吃多少饭?”呼天堂最终还是说服了自己家人,决定去向白琴下这份特殊的“聘礼”。
  那个时代的农村姑娘大都因生活艰苦,会把嫁人作为改变命运的机会。白琴放弃了很多条件好的家庭,她起初能答应这门亲事,也是因为呼天堂一家人心眼好,能接受自己的家人,她也明確地告诉呼天堂:彩礼不要,婚礼不办,一切从简,只要能接受我爷爷奶奶就行!
  1998年冬,呼家迎亲队伍到了白家门口,白琴说到做到,呼家也没有食言,她带着爷爷奶奶组成了一个特殊的送亲队伍欢天喜地踏着雪嫁进了呼家。结婚的当天晚上,这特殊的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第一顿团圆饭,白琴却在饭桌上哭了起来,在丈夫和公公的再三追问下,白琴哽咽着说:“以后让我当牛做马都可以,只希望你们能容得下我爷爷奶奶。”公公赶紧安慰白琴说:“我过去也是从外地逃荒到这里的,尝遍了生活的艰辛,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你放心,有我们一口吃的,就有你爷爷奶奶一口吃的。”
  婚后,白琴特别感激丈夫呼天堂一家人对她的恩情,一门心思扑在了这个大家庭上,相夫敬老,竭尽全力去照顾一家老小的生活。每天天未亮,她就起床,准备一家人的早饭,开始照顾爷爷奶奶、公公和年幼孩子的生活起居,将做好的饭菜送给独居的父亲,把一家老小的吃喝安排妥当后,她又开始打扫院落,喂鸡喂羊,下地劳动。施家台子村的乡亲们都说呼家娶了一个好儿媳。“其实是我遇到了一个好人家,我没有理由不为这个家去努力和奋斗。”面对别人的称赞,白琴始终这么说。丈夫一家人也把白琴的爷爷奶奶当成自己的亲人,悉心照顾,呼天堂更是没有嫌弃白琴患有精神疾病的父亲,主动担负起照顾白琴父亲的重担,给老人送饭、买药,有时间就把老人接过来一起吃团圆饭。
  在全家人的悉心照顾下,白琴的爷爷安详离世。如今,白琴94岁的奶奶耳聪目明,精神矍铄,82岁的公公身体健康,父亲的病情也逐渐好转,很少再因病情加重砸家里的东西或者失踪……耳濡目染,白琴的两个女儿更是可爱懂事,体谅父母的辛苦,大女儿13岁就能洗衣、做饭,还时常给爷爷和太奶奶讲笑话,有时间就去陪陪外公。看到此时,白琴欣慰极了,她觉得这些年的付出很值得,老人健康,孩子懂事,这就是老天对她最大的眷顾。
  “谁家都有老人,都得照顾,只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说起妻子白琴,呼天堂说,他最看重的是妻子身上那种孝老爱亲、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品质。
  20年来,白琴用亲情温暖了一个特殊的大家庭,她坚韧善良、孝老爱亲、不离不弃、自强不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赢得了爱情,更赢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如今,白琴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丈夫在外打工,她自己在家务农,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安详幸福。白琴坚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G
其他文献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和《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根本性问题,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意义重大,为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永恒真理力量  马克思不仅
期刊
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起了全国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纷纷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作为马克思主义学科一名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宣传马克思主义,践行马克思主义,始终做马克思主义忠实的信仰者、践行者、引路人,是义不容辞的分内工作,更应该抓住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契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让马克思主义
期刊
2018年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诞辰200周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以历史、现实、理论、实践的结合,系统回答了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等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这对于我们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念好马克思主义这个共产党人的“真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发挥主阵地作用,
期刊
基层党支部党内组织生活是党的生命力的源泉和基层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基础。正确开展党内组织生活是我们党制度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党员党性修养,保持共产党员政治本色的重要方法。2017年8月,区直机关工委“机关基层党支部若干问题研究”课题组通过实地走访、集体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对5个区直单位和2个市县的百余个基层党支部党内组织生活情况进行了调研。  机关基层党支部党内组织生活现状分析  党支部组织
期刊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理性和感性相结合,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通篇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回答了马克思是谁、马克思主义是什么、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怎样学习和实
期刊
近年来,红寺堡区以“文化育人、文化富民”为核心,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塑造城市之魂、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实,通过文化扶贫的精准实施,不断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有效解决了脱贫难、易返贫的问题,努力实现建档立卡户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深挖文化内涵,凝聚移民脱贫共识  高度重视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扶
期刊
2018年,平罗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石嘴山市第十次党代会和平罗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创新驱动、脱贫富民、生态立区“三大战略”,持续推进产业、民生、生态“三大转型”,围绕建设循环经济、城乡统筹、沿黄生态、农村改革“四个示范区”,大力实施转型升级、改革创新、城乡统筹、环境治理、民生改善、文化惠民、
期刊
接近小满时节,餐馆里的苦苦菜是食客的最爱。记者到平罗县城关镇和平村村民陈学礼在县城的餐馆采访时,他的妻子开着一辆小三轮车,装着从村民那儿收购的一包包苦苦菜正往餐館里搬运。2013年,在村上城镇化建设中,陈学礼以自己的2亩承包地置换了位于县城“工字型”创业街70平方米的商用房,他又租用了114平方米的商用房,开起了餐馆。由于陈学礼经营有方,管理有道,年纯收入达到10万元。2018年3月,陈学礼又租用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为我们描绘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蓝图。石泰峰书记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坚定不移推进法治宁夏建设”“让法治成为宁夏未来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各级政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
期刊
韓学书,1946年生,现为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书法家协会会员,石嘴山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平罗书画院院长,宁夏牡丹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宁夏牡丹书画艺术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兼艺术总监,宁夏书画艺术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宁夏文史馆研究员。自幼酷爱美术,擅长写意牡丹,并在这一领域形成了典雅的艺术风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