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风光》邮票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9ta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1949年10月广东全境陆续解放,人民邮政接管了中华邮政;11月4日"广州解放"纪念邮票相继在全省发行,逐步取代了解放初期仍沿用的中华邮政银元邮票。但"广州解放"纪念邮票设计的面值过低,从一发行就不适应使用(最高面值100元,而国内平信已调至300元,后又调至500元)。为补充邮票的不足,在11月16日停售中华邮政银元邮票和汕头的加盖"解放暂用"邮票后,广东省人民邮政管理局和汕头邮局分别使用原中华
期刊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人们把环绕南极洲的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南端水系统称为"南大洋";也有书籍上把这片海域称为"南冰洋",与北冰洋相对应。南极洲是世界上地理纬度最高的一个洲,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在世界七大洲中居第五位。南极大陆面积1239万平方公里,陆缘冰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岛屿面积7.6万平方公里。
期刊
邮票除作为邮资凭证外,还具有显而易见的公益广告功能。公益广告不以营利为目的,它是通过广告的形式,宣传有益于社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使人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升华,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环境保护   近年来,宣传环境保护的邮票频频问世。在一枚联合国发行的邮票上,两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坐在干裂的河岸边,背景是枯萎的树木和冒着黑烟的烟囱;孩子望着河里的倒影,而倒影映出的是一片葱绿的树林。这是菲律宾画家博
期刊
按照一年一度的惯例,日本于4月19日发行了《集邮周》邮票一套2枚。由于2002年是马年,故这套邮票选取日本古代的"贺茂赛马图屏风"为画面。这幅屏风图描绘了京都的贺茂别雷神社每年5月5日举办的"贺茂赛马"活动。值得一提的是,这套邮票首次采用了日本财务省印刷局研制的"金属多重图像"防伪印刷新工艺。在第一枚邮票的上部和第二枚邮票的下部,均分别印有"PHILATELY WEEK 2002"和"NIPP
期刊
生日快乐,泰迪熊!    泰迪熊在欧美乃至全世界都是一种广受人们(尤其是儿童)喜爱的毛绒玩具熊。许多人把收集各国制作的泰迪熊作为一项爱好。泰迪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为了纪念泰迪熊百岁生日,瑞士邮政于5月15日发行《生日快乐,泰迪熊!》自粘邮票5枚(图1),以小本票形式印制。邮票分别展示了瑞士、法国、德国和英国在不同年代制作的泰迪熊。当天,瑞士邮政还发行1枚邮资已付明信片,其邮资图案
期刊
极光是一种出现在地球南北极上空的奇特的自然光,是人的肉眼能看到的唯一的超高层大气物理现象(图1,澳大利亚南极领地)。极光出现的下缘高度通常在离地面100公里左右。在这个高度上有氧、氢、氮等气体粒子,其中一部分被电离成能反射地面来的无线电波的电离层。由于南北极的上空存在着地磁场的磁极(图2,匈牙利),由太阳发出的高速带电粒子沿着磁力线流入围绕磁极的高纬度地区,与电离层中的气体粒子发生激烈的碰撞,其结
期刊
世界文化遗产  兰斯圣母院教堂 位于巴黎东北的兰斯市,建于13世纪。这座教堂以形体匀称、装饰纤巧而著称,是法国最漂亮的哥特式教堂(图1)。由于在法兰西王国时期(888-1792),国王的加冕仪式常常在兰斯圣母院教堂举行,因此该教堂曾被称为"最高贵的皇家教堂"。此外,兰斯市的圣雷米修道院和圣安东尼十字宫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布尔日大教堂 位于法国中部,始建于1195年,历时60多年才完工
期刊
美国纪念卡邮协主席死里逃生    阿瑟·本杰明是一位集邮爱好者,而且担任了美国纪念卡邮协的主席。他在纽约一家保险公司上班,办公室就在世贸中心南楼第92层。2001年9月11日上午8点45分,当他正坐在办公桌前喝咖啡时,第一架飞机突然撞进了北楼。灼热的烟雾和呛人的汽油燃烧的气味直扑他办公室的窗户。  在逃离现场的过程中,本杰明因稍微耽搁了一下,没能与同事同行。当他沿着紧急救火通道下到第78层时,平时
期刊
今年7月1日,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5周年,香港邮政署特增发一套纪念邮票。回顾这5年间的香港邮坛,可谓题材丰富、佳邮频出、举措得力,得到众多港邮爱好者的好评。  香港自1862年发行英国女王维多利亚肖像普通邮票至今的40年间,大致可分作三个阶段。1862年--1966年间,邮票反映的多为英国事物,香港题材较少;1967年1月17日,发行"岁次丁未(羊年)"邮票,从此在香港邮票上,的中国事物主题与香港中
期刊
附图是阿塞拜疆1997年发行的1枚邮票,邮票上的人物叫巴赫拉莫夫。在1966年7月30日第8届世界杯足球赛争夺冠军的决赛中,对阵的两队是英格兰队和西德队,巴赫拉莫夫担任巡边员。加时赛中,英格兰队有一脚攻门,球打在门梁上再砸到球门线弹了出来,西德队后卫赶忙用大脚将球踢出底线。主裁判认为应由英格兰队开角球,但英格兰队员认为此球已过球门线,应判为进球。这时主裁判迪恩斯科只好求助于苏联籍的巡边员巴赫拉莫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