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生成”反思三题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w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生成”现在可是个热门词。
  所谓“问题生成”,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师生发现的有效的教学问题生成教学。具体说来,即是教师能根据课前课后产生的问题,及时、灵活、随机、创新地选择、调整、优化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角度等,从而动态生成丰富、有效、富有个性和艺术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指师生把学习过程引向深入,在学生完成自我知识建构的同时进一步产生新的求知思考,从而生成出新的、有效的“问题”。简言之,即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生成问题”。显然,“生成问题”并非局限于课堂上的“课堂生成”,它还应该包括“课前生成”与“课后生成”。这两个方面,前者指向于课堂教的过程,后者偏向于学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围绕问题而展开的,而问题对学习的过程具有导向作用。这一点早已被教育工作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重视了。长期以来,课堂教学都围绕着老师“预设”的问题而进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重视课堂教学中问题的“动态生成”(课堂生成问题)又成为一股潮流。如今,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师们普遍接受了预设与生成同等重要的教育理念,“问题生成”策略的开发与运用已经成为教师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问题。但问题生成的教学策略离不开必需的生成凭借与教师的教学机智,它更多的指向“怎样生成”“如何生成”,并且强调“动态”的艺术性,这就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富挑战性的要求。
  关于问题生成,目前教育界的同仁已有许多论述、研究和实践探索,本文想就课堂问题生成的具体实践,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谈三点反思,供老师们参考。
  1.问题生成依赖于问题
  没有问题,生成便无从谈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问题”便是这做炊之“米”,即使是巧妇,也不能没有它。可见问题对于生成的重要作用。我想强调一点的是:我们如何发现问题?也即是如何培养问题意识。窃以为,重在一个“读”字。众所周知,“读书”两字,从某个角度来说便是“学习”的代名词。学习语文,“读”是切实有效的重要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但放眼目前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似乎缺少“读”的热情和兴趣,漠视“读”的开展和落实,以至于缺失必要的读功。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书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增进理解,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共识。这里强调的“读书”,实质几乎等同于日常的“预习”。在我看来,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读书的过程,是一个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既指向于教师,我们的备课、设计教案等环节,首先就是一个对话文本的过程;又指向于学生,即是一般意义上的课前预习和课堂朗读,也是一种初步的“对话”。语文教师要重视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不能依赖教参和网上现成的教案课件。我们应该追求自己对文本的个体化解读,并将这种解读(或者是解读中发现的问题)生成于课堂。即使肤浅幼稚,也是自己的创造发现。我们也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和朗读,鼓励学生认真读课文——泛读、精读、细读、深读,不一而足,全盘利用。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质疑和理解,不光会思,还要敢问。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诗经·氓》时,设计了以下四个问题来生成教学:
  ①本文虽是诗歌,但情节很完整,假如你是一位电视导演,要将这个故事搬上银幕,你将拍摄哪些场景?
  ②本文主人公最大的人生感悟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③有部电视剧叫《不要和陌生人讲话》,反映的是家庭暴力题材,那位主人公与本文中的主人公有何相似之处?怎样看待家庭暴力对女性的摧残及婚姻的毁灭?
  ④有人说“爱的给予与回报成正比”,你对这个观点怎么看?毫无保留的牺牲奉献是爱情的保险箱吗?
  上述4个问题中,前2个重基础,后2个重能力,问题之间层层深入,针对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第①问涉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只有在真正理解了文本后,才能对画面、场景、色彩、角度等进行裁剪取舍;第②问旨在让学生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分析人物性格、归纳文本主题;③④两问是课内到课外的延伸,有利于将学生的人格教育落到实处,包括对爱情的把握,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些都是学生受用终身的。
  可以看出,这一组问题的设计,体现出由文本解读到创造性阅读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仅真正理解了文本,更重要的是,通过自我比较、深入思考,领悟了生活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可见,有价值的问题是决定生成能否开展和成功的前提。在“读书”中找寻问题,应该是“找米”的有效方法。
  2.问题生成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
  《新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阅读教学的实质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他们要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选择与取舍,引申与拓展等,去引导、点拨、促进学生的阅读,从而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者间的“多重对话”,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完成对文本的学习。很显然,教师自身的教学智慧决定着自己的课堂。
  问题只在一刹那,灵感也存一瞬间。我们平时在阅读文本、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脑子里突然之间的灵感闪动或思维迸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是自然流露的神态动作,都有可能是难得的教学生成的良机。关键是我们要像林黛玉那般“时时在意,步步留心”。有一双善于捕捉问题的慧眼,有一颗反映灵活的大脑。只要我们用心读书,用心观察,用心发现,用心教学,你会发现,自己的课堂就能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备课鲁迅的《祝福》,心中闪过这样一个问题:祥林嫂后来为何不叫“老六嫂”?是呀,小说中只提到她嫁给了卫家山的卫祥林,所以大家都叫她“祥林嫂”,这是封建社会的习惯称呼。可后来祥林嫂再嫁给贺家墺的贺老六时,为什么人们没有按习俗叫她“老六嫂”呢?是作者的一时疏忽,还是另有深意?看来,问题虽然细微,但我以为搞清楚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并以此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展开全文的教与学,对于把握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悲剧意义,了解有关封建社会的礼教思想、贞节观念,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与好处。那么,何不试一试呢?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结论为:当时的人们都和祥林嫂自己一样反对再嫁,以再嫁为耻,说明社会是不认同“再嫁”这种事的。这足以证明当时的封建礼教思想尤其是贞洁观念极其严重,对人的毒害之深,作者这样写突出了封建思想“吃人”的本质,增加了小说的悲剧气氛和悲剧意义。
  所以,语文老师要真正“用心”,从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智慧。只是有些时候,因为偷懒,我们没有了这份“用心”,人变得懒了,课堂自然也就俗了。所以,智慧源于自己的“用心”,靠的是个人的坚持和努力。
  3.问题生成最难在课堂即时生成
  实际上,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是在进行着“问题生成教学”。我们“先备课后上课”的教学过程,就是一种“课前生成”的教学形式。只不过这种问题生成是一种预先生成、教师生成——教师自己发现问题,生成教学。但面对生成,我们更要重视学生生成、课堂生成。就是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能根据师生双方发现的问题,及时、灵活、随机、创新地选择、调整、优化原来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角度等,从而动态生成丰富、有效、富有个性和艺术的课堂教学。这是问题生成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之处。
  可以这么说,能达到上述之境界的,目前的语文老师中,恐怕也不是很多。我们只在名家异地借班上课时才能偶尔有幸聆听和学习。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余地和提升空间,有了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这种即时生成,应该是像孙行者一样,能呼风唤雨,能腾云驾雾,能妙手成金,能慧口成文……这样的课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综上所述,一个具有生命力的灵动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阅读教学是灵动的生命体,在丰富而又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常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产生。面对这些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我们应及时捕捉,智慧处理,让它成为教学的船标和灯塔,而不是夜空中一闪而逝的流星。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信息革命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越来越不能在当前经济水平以及制度上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只有坚持改革,与时俱进,实现管理思路、管理模式、管理
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实验教学在民办高校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开放实验室,以最大程度利用实验室资源,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民办高校实验室亟
选树培养先进典型是企业加强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基础型的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本文从企业先进典型的选树、企业先进典型的培养及企业先进典型作用的发挥三个
目的::探讨尿液中微量白蛋白( mALB)、a1-微球蛋白( a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损伤中的诊断意义。方法:检测102例糖尿病肾病早期病人
目的:探究协同护理模式于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其采取的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入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
华罗庚,享有世界声誉的数学家,自学成才的典范,生前曾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等职.以下是他在1962年对广东省数学会会员和中学教
期刊
傍水缘崖曲径通,畅游天险叹神功。rn半坡疏落桐花雨,一袭清新柳絮风。
三甲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对其业务活动、经济活动实行过程监督、控制及考核,对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管控、风险处置等都具有指导作用,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