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对中国人印象不好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wei_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量的中国人来到日本,日本人想像中的中国人与现实有了差距。
  铃木英司:现在还有一个媒体的问题,我认为日本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是不全面的,如果日本人仅仅通过媒体来了解中国,就会有一些偏差。但是事实上日本人多半就是通过电视来认识中国的,而电视上所反映的中国人多是负面的,这就给日本人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尚会鹏:日本的媒体中,对中国人的负面报道很多,这与媒体向钱看有关,越是刺激,越是离奇,就越能吸引读者和观众。中国也有这种现象。但近年来中国人在日本犯罪增多也是事实。
  我认为日本人近年来对中国人印象不好,是因为日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量地接触中国人。在近代以前,日本人是从四书五经上了解中国人,近代以后,中国派去日本的留学生都是中国的精英,像鲁迅、郭沫若等,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中国人涌入日本,他们来自不同阶层,既有留学生、访问学者、移民,也有偷渡的人。他们与日本人想像中的中国人有了距离。
  王欢:日本向留学生开放的门槛太低了,只要接受完高中教育就可以提出申请。日本政府当时的考虑是,日本少子化后,劳动力匮乏。去日本的中国留学生通常18~20岁,正是最好的年龄,日本可以利用这些年轻人为他们做最脏、最累、环境最差的工作。而且留学生在日本打工挣钱,只要同时念书,钱是带不回来的,全要用来交学费和维持最基本的生活。
  但是日本政府没有料到中国一些留学生在念完两年语言学校后根本就不再念大学了,也不交那笔可观的学费,而是黑在那里打工挣钱了。
  孙文清:我赞成尚老师的意见,但我觉得这里有一点事实是应该强调的,即中国留学生几乎占日本全部留学生的半数。因为基数大,所以相对来说,中国人犯罪的人数就比其他国家的人多。当然,我们绝对没有庇护犯罪分子的意思。
  尚会鹏:虽然日本的资本主义比较发达,但它真正向世界打开门户、让大量的外国人进入也就是近十几年,从文化上来讲,是大量的异文化的人进入。因此我认为彼此之间产生一些矛盾,甚至冲突都是正常的。不能因为这个就把门关上,把矛头对准外国人。我认为这也是日本国际化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一环。日本人也会由最初的惊讶、受冲击逐渐冷静下来,认识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好坏掺杂,良莠并存。
  铃木英司:很多日本人认为日本是单一民族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里,如果进了好多外国人,又有一些人犯罪的话,就会产生很坏、很深刻的印象。
  在日本有欧美人,也有亚洲人,日本人对欧美人有一种羡慕的感觉,但对亚洲人则有居高临下的优越感。不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中国人的优越感近来在减少,对朝鲜和韩国的优越感仍是很明显的。虽然日本是亚洲的一员,但却没有亚洲化。
  盐泽英一:说到中国人在日本犯罪的问题,我们并不是因为犯罪的是中国人才报这个新闻,而是因为犯罪本身。如果日本人犯这样的罪也是同样要报的。如前不久在日本有一个“中国人绑架中国人的孩子”事件,日本几乎各大媒体都给予了关注,因为绑架这种事件在日本实在是一个很大的新闻,结果是给日本人产生了很不好的印象,即认为中国人又犯罪了。
  当然中国人也有很优秀的,比方说在一些研究所里,好多研究人员是中国人,如果离开了他们,日本科学技术的研究就会受很大影响。
  反过来看,日本留学生与中国留学生则不同,他们到中国来就是学习语言,对中国还没有全面了解就走了,而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不仅学语言,还要在那里生活几年,与那个社会有更多的接触。
  我认为日本也有应该向中国学习的地方,一是日本人太爱追究细节,而中国人比较宽容;二是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它的战略,有长远的视野,在外交上,中国很注意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而日本则很少与这些国家接触,缺乏外交上的战略。
其他文献
日本人认为,真正有本事的人更含蓄,那种特别张扬的人在日本是不能合群的。  王欢:我在日本时就发现日本人在工作时,从不表功,总是在踏踏实实地干活。同样,上司也从不表扬你,但他会把你的努力放在心上的。如下班前送你一瓶饮料表示欣赏你或给你的奖金上浮一些,等等。这点与中国不同,我们习惯于被表扬,然后在表扬声中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日本学校也是如此。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日本念小学。一天,朋友去学校向老师了解
期刊
因为曾经有过的那段抹不掉的历史,因为对那段历史的暖昧态度,当高悬太阳旗的舰只重又驶出日本海,修宪之声和拥有核武器的聒噪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问一声——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安全战略始终由两根支柱支撑,一为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二为重建自身武装力量。1951年,日美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并由此重返国际社会。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依靠日美同盟和发展自身实力始终是日本军事安全
期刊
陈范泰(VanThaiTran):  共和党人,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市副市长。加州大学的政治学学士和哈姆林大学法学硕士。80年代中期和晚期曾任美国联邦众议员罗勃特·多南和当时州参议员埃德·罗依司(现为美国联邦众议员)的法律顾问。2000年11月,以有史以来最高票当选为加登格罗夫市委员会委员兼副市长,成为美国第二位当选政府官员的越南裔美国人。作为副市长,他的官位也是越南裔美国人中最高的。  由于工
期刊
策划、主持 罗 洁 《世界知识》杂志  特邀嘉宾 铃木英司  中国国际关系学院文教专家  盐泽英一  日本共同社中国总局记者  尚会鹏 北京大学教授  王 欢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孙文清 中国青年报国际部主任记者  一位研究中日关系的专家这样评述中日这对"一衣带水"的邻居:中国和日本,虽是近邻但不是挚交,交往多而知心少,虽"居相近"却"心相远"。  
期刊
利用非外交场合开展各种外交活动在中外关系史上不胜枚举,借参加政要的葬礼进行外交斡旋在外交史上也不乏可圈可点的例证。中国前驻日本国大使杨振亚曾亲自参加了裕仁天皇的"大葬之礼",并目睹了中日关系中的一次"葬礼外交"。    裕仁辞世    1989年1月7日,日本裕仁天皇病逝,享年87岁。1988年9月下旬,裕仁因患十二指肠癌等多种病症导致吐血,此后宫内厅不断公布其病情。对裕仁之死,日本国民虽已有思想
期刊
萨达姆的悲剧在于他发动两伊战争,后来又入侵科威特。汉语有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它来表述西方借两伊战争促成萨达姆个人和伊拉克的民族悲剧是再恰当不过了。    情报:推翻霍梅尼易如反掌    20世纪70年代,石油经济的发展,在第三世界,尤其是中东,孕育着巨变。霍梅尼领导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中东刮起了一场旋风。恰在这时,伊拉克情报部门搜集到了这样的情报:在伊朗,3000多名官兵被处决,军队一盘
期刊
两个魅力精英    普京的一个同学说:“普京十分内敛,很少出风头,很少透露自己心中所想。他是一个实干家。”普京的柔道教练说:“叶利钦在坦克上微笑挥手的镜头让人印象深刻,但普京不会这样做,他不爱出风头。”据俄媒体报道,以前许多官员见不到叶利钦或不敢见他,而现在很多人都能直接面见普京,他总是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他穿着普通夹克四处视察的镜头已经非常深入人心。  普京对于体育运动的爱好,体现了“强人”的本
期刊
1993年12月30日,以色列与梵蒂冈在耶路撒冷签订协议,结束了双方长期互不理睬的敌对关系。这是件好事。那么,它们以前闹过什么别扭呢?  这事说来话长。  首先,双方在宗教上有上千年之久的怨恨。天主教的母体基督教是从犹太教里分立出来的,在公元一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之后,它转过身来迫害自己的母教犹太教。据基督教经典《新约》记载,犹太长老与罗马总督共同谋害了基督教的传教人耶稣,犹太人是叛徒犹大
期刊
善待俄罗斯!——叶利钦  过去这些天,也许最集中地反映了普京在外交上的谋略。  叶利钦在交班的时候,殷殷嘱托普京:善待俄罗斯!两年多来,普京是怎样做的?  当美国推行导弹防御计划、退出反导条约、兵进中亚和高加索、将俄罗斯列入核打击目标国家的时候,当北约咄咄逼近家门口的时候,普京并没有说“不”,人们也没有看到叶利钦奇兵抢占普里什蒂纳机场那样的情景……  可是,就是这些天,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峰会、
期刊
围绕囚禁阿拉法特的那场拉马拉的战事,我们曾邀请三位中东问题专家、学者,组织了第9期的封面话题《阿拉法特的生死命运》,刊出后,有许多不同的反响。中东问题资深专家朱梦魁先生的一个电话、一席话,让我决定邀请他,为我们再次廓清巴以冲突的内涵与外延。  ——编者手记  历时近两年的巴以冲突已经演变为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不对称战争。在巴以和平进程近乎僵死和中东局势潜伏不测的严重关头,错综复杂的巴以冲突已为未来的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