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化解

来源 :知与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x19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践的适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法院对此规则程序的启动面临着种种的困扰,其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无法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本应防范刑讯、保护人权、实现程序正义的立法作用,既有其立法模糊,自身规则还未具体、明确的缘由,也有法院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遇到的干扰司法独立审判的种种阻力的缘由。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证据规则的核心,是保障刑事程序正义的柱石。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加强其在司法适用中的实效性,是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这一方面要求在立法上对现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进一步的明确细化,通过技术性规则细化证据规则,规范引导侦查机关的侦查手段,另一方面要求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司法实践过程中的适用程序,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初步审查程序,减轻被告方提起启动此证据规则的阻力,但又防范其对启动此证据规则权利的滥用,从程序上面减少启动、适用此证据规则所遇到的阻力。当然,在大的司法环境下,要确保司法审判的中立性,减少外在力量对司法审判的干扰。
其他文献
黑龙江国有林区包含大兴安岭和森工林区两部分,其中大兴安岭林区有林地面积683.66万公顷,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森林区,森工林区有林地面积853.2万公顷,两大国有林区作为东北粮仓
异化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其永久的问题范畴。列斐伏尔曾经在他撰写的《日常生活批判·第一卷》中尖锐地批评了在当时的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和斯大林主
海德格尔对文学和艺术的阐释独具一格并深刻地影响到了伽德默尔与德里达等人,对解构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海德格尔并非试图建构一种真正的文学批
梁士纯是民国时期的学者和报人,其贡献集中体现在对战时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发展的关注,并且将宣传学与战时背景相结合。在新闻史的书写过程中,民国报人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