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及其电极材料的研制

来源 :电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着重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材料LiCoO2、负极活性材料复合石墨中试批量制备技术工艺、电极材料性能及其应用研究情况,锂离子电池批量研制过程中的电池结构与安全性设计、材料选择、生产工艺流程与质量控制问题以及电池的综合性能。
其他文献
根据实践中获得的经验与数据,全面论述了VRLAB的安装、运行与维护的各方面。
为规范电池标识,引导厂商正确标注电池标识,在电池的包装物上明示必要的质量信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和标准的要求、详述了一次电池和小型二次电池本体、销售包装、运输包装
概述了以锂水玻璃为原料制造胶体电解质的一种新方法,并对聚丙烯酰胺对胶体功能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对此胶体蓄电池与常规到液蓄电池进行了初步的比较与探讨。
本文为作者已发表的“国内阀控式铅蓄电池的生产技术经验”的续篇,主要叙述近四五年在这一方面的技术进展。
对半日花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的分析表明:在晴朗天气条件下,半日花的净光合速率曲线呈双峰型,在 9:00和15:00左右达到峰值。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在 15:00 达到最大。数据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和气孔导度是半日花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主要影响因子。叶绿素荧光作用参数的日变化结果显示:半日花受中午强光和高温的影响发生光抑制,使PSⅡ系统发生可逆失活,产生光合“午休”现象。
对宁夏引黄灌区10个测站1961—2004年水稻生长发育期5~9月的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长期的气候明显变暖。t检验表明,5~9月日平均气温的突变发生在1993年,突变后的气温比突变前升高了0.8℃。在水稻生长发育各阶段,气温都有所升高,但没有超过水稻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引黄灌区水稻的温度敏感系数在5月、7~9月上旬为正值,尤其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最大,此阶段气候变暖对水稻
研制成功的传呼机专用电池是采用氯化锌电液体系的小功率锌锰电池。通过选用新型电极材料和确定新的工艺配方,使电池具有小电流和较高电压放电的优良特性,适合传呼机的使用要求
本文从机械与工艺配合的角度,分析机械动作、工艺因素的合理选择、调整和相互配合对R20P电池质量的重要影响。
塔里木河下游是我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导致320km河道断流、大面积湿地消失、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天然植被全面衰败,沙漠化程度加重。作者结合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和近3a的实地监测资料,分析输水前后塔里木河下游典型地区沙漠化程度的变化,并就生态输水对塔里木河下游沙漠化逆转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生态输水后,河道附近地下水位大幅度抬升,植被种类和盖度明显增加,部分地区
根据42个土壤剖面,225个土壤样品,58个水样的分析结果,讨论了额济纳三角洲地区土壤的基本特征,并研究了土壤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地貌部位、地下水水化学的关系。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具有质地粗、含盐量高,盐分表聚性强的特征;在所有剖面上盐分的分布呈现漏斗型分布,土壤中盐分随地形变化较为复杂,但与地下水化学类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