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

来源 :中国乡村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guoping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导致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在5%-10%,尤其左室功能不佳者发生率高。其发生机制与复极延长,早期后除极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有关。大多发生在开始治疗后数天或改变剂量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室速、长QT间期与尖端扭转型室速。严重者可致死,故应高度警惕其发生。
其他文献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以瘘管性脓肿为多,我院2003年至2005年共收治54例瘘管性肛周脓肿,现将其中的3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22岁,肛门持续疼痛二周,大便秘结,便干时疼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国尿石症的发病率达5%~15%,占泌尿外科住院患者的近1/4[1]。多年来随着体外震波碎石技术(ESWL)及腔内泌尿外科技术(URSL.PC-NL)的应用,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