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给父母几公里的爱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eedt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交通大学在官方微信上公布了一道“史上最难期末考试题” :假设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每天一公里的路程,那么子女对父母的爱总共应该是多少?
  也许,所有看到这道另类试题的人,都不知从何算起。也许有人会把它当成奥数冥思苦想,也许有人会胡乱猜测一个数字。不过,出题者的本意并非有意刁难考生,因为答案就附在问题的下面。不过,直到看完答案的最后一行字时,所有人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出题者的一片苦心。
  我的目光被这道题目紧紧吸引,饶有兴趣地循着解题的步骤,一步步看下去,不知不觉中,心灵仿佛经历了一次艰难而五味杂陈的洗礼。
  先看看父母的爱有多长吧:假设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每天一公里,那么一年就是365公里。再假设父母的平均寿命为85岁,从我们出生(全国平均生育年龄为28岁)到父母离世,其间有57年。那么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57×365公里,也就是20805公里。父母的一生,其实就是含辛茹苦养育我们的一生,对于这样一个爱的公里数,我相信所有人都不会有异议。
  那么,我们又能回馈父母多少爱的公里数呢?带着想解开这个谜底的迫切心情,我继续看下去:假设以从父母那里获得的爱等量计算,其间因为求学,这份爱被开了平方(√20805),结果是144.2393843公里。对于这样一个答案,我有点意外,但转念想想,从自己咿呀学语到大学毕业,加上踏上工作岗位后,仍要不断自学、接受培训,学习的时间贯穿一生。在这些时间里,当然不能陪在父母身边,由此看来,这个结果合情合理。我只能暗自祈祷,在余下的项目上,少占用给父母的爱的公里数。
  因为工作,这份爱又被开了平方(√144.2393843),结果是12.00997公里。工作是生活的基础,是一生的事业,每天8个小时的上班时间不是交给老板就是交给单位,有时为了赶工作进度还得加班加点,关照父母的时间自然就要从中扣除。我默然。
  因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份爱又被开了平方(√12.00997),结果是3.46554公里。看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深思:是啊,当有了自己爱的小巢后,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对它的构建和维持上。有多少次,在老家的父母打电话盼我回去吃个团圆饭,而自己却为了拼命挣钱只能在电话里遗憾地说声“不回了”,在这样的状态下,哪里还顾得上父母?寒来暑往,不知不觉间,偶尔发现父母脸上的皱纹渐渐多了起来,步履也开始变得蹒跚,也曾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原来时间在我们对父母的疏忽中偷偷溜走了。想着想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我接着看下去:因为照顾自己的孩子,这份爱又被开了平方(√3.46554),结果是1.861596公里。不可否认,孩子的诞生是家里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孩子从小到大,他的衣食住行、玩耍教育无不牵系着我们的心。有时,当父母的照顾不过来,爷爷奶奶又义不容辞地成了孩子的保姆。只是不曾想过,一天天老去的父母更需要我们关心和照顾,年老的病痛和内心的孤寂时时困扰着他们。看着眼前这个残酷的数字,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任泪水肆无忌惮地夺眶而出。
  继续看下去:因为社交、各种应酬,这份爱又一次被开平方;因为生活的各种境遇,喜怒哀乐,这份爱再一次被开平方……最后,当我们对父母的爱在无数次开平方后,只剩1公里!
  此時,随着答案的尘埃落定,一切都云开雾散,所有的疑问和谜团都被解开了。原来,终其一生,父母给我们的爱有3650公里,而我们给父母的爱仅仅只有1公里!这巨大的落差让我震惊,也促使我开始思考在此之前被我所忽视的问题。
  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很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出题人。也许这道题的演算和推导过程算不上科学和严谨,但对于我们却有着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多陪陪父母,多关心照顾他们,尽力使我们对父母那只有1公里的爱的旅程加长一些、再长一些……也许只有这样,父母的脸上才会多一些欣慰的笑容,我们的人生才会少一些遗憾。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在荷兰的鹿特丹市,有一家远近闻名的“坏蛋”理发店。每天早上7点,理发店前就排起长队。不少外地人慕名而来,即使在坐了三四个小时火车后再等到11点,他们也毫无怨言。因为没有预约服务,所以排队是唯一能享受到理发店服务的方式。  理发店的门面不大,装修风格简约而有复古气息。这里是男人的专属空间,女士免进。店里提供啤酒或者威士忌,还有现场的摇滚band,架子上有最新的《花花公子》,空气中永远弥漫着酒精、香烟
突然觉得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  小宝宝刚出生,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眼还没睁开,嘟着嘴,扎撒着一双小手,更不会说话,只是依偎在妈妈的怀里美美地吮吸着甘甜的乳汁。既能在妈妈怀里咯咯地笑,也不会因为被冻着而哇哇大哭。稍大一点,时常一只手扶着床沿慢慢挪动,然后用小手去抓柜子里的玩具,“扑通”一声,自己坐了一个屁墩儿……  真是一件神奇而可爱的事情。  到了年少轻狂的十几岁时,少年做事冲动,容易
从前有一个朋友说,世界上的好书,他已经读尽,似乎再没有什么好书可看了。当时许多别的朋友不以为然,而较长一些的朋友就更以为狂妄。现在想想,却也有些道理。  世界上的好书本来不多,除非爱书成癖的人(那就像抽鸦片抽上瘾一样的),真正心悦诚服地手不释卷,实在有些稀奇。还有一件最令人气短的事,就是许多最伟大的作家往往没有什么凭借,却做了后来二三流的人的精神上的财源了。柏拉图、孔子、屈原,他们一点一滴,都是人
曾经以为,我的儿子将来会很聪明,读书也不会太困难。因为从孩子两岁起,就会背很多唐诗,并且这些唐诗,是我教上一两遍孩子就会背的。在亲戚朋友面前,他也会很大方很自然地把这些表现出来,博得一片赞扬声。  然而,等到孩子上学了,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一年级,学习显得很吃力,成绩实在不尽如人意。什么原因呢?去跟老师接触,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一直比较胆小,不大合群,学习上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  我分析了一下,和我们
女人都爱漂亮,但有的只是追求漂亮的脸蛋和华丽的衣服。倘若没有内在的修为,再华美的袍子也会爬满虱子,远观惊艳,近瞧作呕。经过成长,女人拼的是让人觉得舒服。  《南村辍耕录》里讲:南宋有位官员,想在杭州找个夫人,找来找去没有可心的。后来有人给他带来一个叫奚奴的姑娘,人长得漂亮,问会干什么,回答会温酒。周围的人都笑,这位官员没笑,就请她温酒试试。头一次,酒太烫,第二次又有点凉,第三次合适了。从此以后,温
青年时期,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学习物理学。那时,美国风靡填字游戏,杨振宁到了迷恋的地步,他利用一切时间填字,一个游戏就要花费好几个小时,遇到难一点的,需要花好几天时间。  一家游戏机构组织填字大赛,冠军奖金为五万美元。杨振宁和四位同学报名参赛。五个人一起绞尽脑汁地排列字母,常常通宵达旦。答案寄出后不久,主办方通知他们并列第一,因为奖金只有一份,因此需要加赛决胜负。再次拿到题目,杨振宁又投入到填字游戏
一个精神救治中心邀请我去与病人座谈,希望我以一个作家的视角帮助病人找到心灵的出口。参与座谈的病人中有高级知识分子,有工人市民,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疾病特征,他们都认为自己已经被生活逼得没有活路了,被世界抛弃了,并被家庭所不容。  其中有一位大学考古系的副教授,因为评正教授落选,他认为学院领导歧视他,评委们认为他在学术上无成绩,然后他就开始怀疑自己的人际关系和专业能力,甚至开始抱怨当初让自己选择了这
1944年,画家徐悲鸿精心创作了一幅《奔马图》,画中奔马四蹄腾空,舒展豪迈,用笔坚实有力。画的右下方题字曰:“孟圭先生教之。三十三年夏,悲鸿。”  孟圭,即黄孟圭,1925年,在美国留学获硕士学位后,转赴欧洲,与在法国留学的徐悲鸿结识。两个人一见如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很快便成为挚友。其时,国内时局动荡,来自北洋政府资助的留学官费中断,徐悲鸿和夫人蒋碧微正处于极度贫困之中,于是黄孟圭便写了一封信,
1938年,傅抱石定居重庆,在中央大学任教不久,就一连几次上班迟到。那天,校长看着他气喘吁吁晚到的样子说道:“先生,如果嫌距离远,可以再换一个住的地方。”傅抱石说:“住的地方倒不用换,只要给我找一个力气大的同伴背我走就行。”校长很诧异,当傅抱石将原因告诉他后,他马上给傅抱石安排了一个校工。  原来,傅抱石自己说有恐水症,上班途中要过一段条小河,他总要绕过小河。有了专人接送后,傅抱石再也没有迟到过。
郑州一中四季都是花开的时节,迎春花开了,紫荆花开了,杏花开了,桃花开了,牡丹花开了……时间相接,香氤满园。我知道你们最喜欢的还是石榴花,早就祈盼着、等待着它的绽放。而今它已经开得一园芬芳,犹如你们18岁的青春,红花绿叶,满树流彩。  石榴,有着如火如荼的青春,有着饱满甘甜的果籽;16,有着逢六大顺的吉祥,有着水阔帆满的风头。所以你们称自己为郑州一中石榴届(16届)校友。  三年是人生的一个片段,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