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丕志诗歌选集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su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向太阳的流星
  两颗流星
  一颗飞向了地球
  落入了大地
  一颗飞到了太阳上
  与太阳共同燃烧
  一首好诗
  似飞向太阳的流星
  每当看到东方灿烂的日出
  耳畔便回响起这样的诗句——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爱国诗人的诗歌
  像太阳上燃烧的流星
  它们成了太阳的一部分
  放射出一道又一道
  千年不息
  耀眼的光芒
  开心的一天
  同学聚会
  每年一次
  与老同学同桌共饮
  多么快乐
  我们仿佛又回到了
  少年时代
  在花草丛中追逐、奔跑
  为了一只蜻蜓、蝴蝶
  汗流满面
  无忧又无虑 多么快乐
  人生不易
  荆棘坎坷
  不算什么
  我们战胜了一切
  欢笑是属于我们的
  秋风阵阵
  落叶纷飞
  我们虽然两鬓斑白
  却仍健康
  人生最甘甜的硕果
  夕阳无限好
  我们要永远快乐地活着
  往 事
  秋风吹来 绿叶开始变黄
  植物从繁盛走向枯萎
  春天百花的芳香
  还在记忆中荡漾
  日历往回翻 父亲六十五岁
  患了脑血栓 半身不遂
  病魔折磨着父亲 他时常痛苦地呻吟
  父亲七十岁走了 脸上的痛苦
  换成宁静与安详
  再往回翻 是我下岗创业的艰难时期
  为了家庭的生活、儿子的未来
  早上三点起床 晚上十一点休息
  挣钱、挣钱 一切都为了挣钱
  拼搏、拼搏 不停地拼搏
  最后一场疾病……裤兜空空
  往回翻 再往回翻
  我蹒跚地学步 时常跌倒
  在母亲的怀抱里 吮吸甘甜的乳汁
  多么幸福!
  治霾之歌
  久違了 灿烂的阳光
  久违了 碧蓝的天空
  久违了 清新的空气
  是上帝之手吗?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
  雾霾遮蔽灰暗的天空
  竟然不见了
  不堪回首的前些年
  马路边 大风扇烧烤的浓烟
  四处弥漫 连路面都被炭火
  烧得千疮百孔 惨不忍睹
  孩子 在马路上骑车出行
  呛得直咳嗽
  雾霾 健康的杀手
  真好啊!重拳出击
  一声春雷后
  吹响了全城治霾的号角
  马路烧烤被彻底地治理
  大街上 烧烤的浓烟 终于消散
  衷心地感谢你们
  治霾的大功臣
  阳光、蓝天、清新的空气
  又重新回到了城市的上空
  (沈阳市第四橡胶厂)
其他文献
一些杨树被鸟挑来做巢  那些搭建的巢,像鸟鸣  与另一串鸟鸣之间的间隔号  像载誉归来的骑士  佩戴上勋章。没被选中的杨树  也因姓杨而叶面油亮  杨树之外的树,频频招手  欢迎客人前来观光  而杨树,有巢的无巢的  都在挥手——离远点,远点  别惊了巢中鸟  树的手语,大多相像  仿佛只有筑上鸟窝的杨树  才有资格不一样  我与众生一样,而它们  与众生一样,我低头看地  捕捉地面上的动静  多
期刊
或许,他没多久好活了。梁多多再次提醒自己,她手里拿着一块抹布,毫无章法地这一下那一下。昨天弟弟过来,还带了烟酒,她又喊来妹妹一家,热闹地聚了一次。他喝得很得意也很满足,脸通红。梁多多只是小声地说过一句:少喝点吧。声音轻得激不起任何浪花,可弟弟竟然说,姐别管,让姐夫喝。她想起母亲在时,也曾嘱咐她,各人有各命,招呼好自己身体才要紧。  是啊,让他喝吧。除了喝酒,梁多多不知道他还喜欢过什么。年轻时,他追
期刊
今天,别说纸呀笔呀,什么都不缺。铅笔、毛笔、圆珠笔、钢笔、碳素笔样样俱全;书纸、方格纸、油光纸、新闻纸、公文纸琳琅满目。可在小时候,一张纸对我而言,也是那样求之不得。  那时,我正上小学三年级,学费是父亲挑柴挑出来的。可自从父亲患病后,就一直躺在床上,好几个月都起不来,别说给我交学费买笔买作业本了,就连家里煮饭都没柴烧。母亲只好搂点麦秸、杀点青枣刺烧饭。青枣刺水分大,不好烧,光冒黑烟,母亲就趴在锅
期刊
工业区  在地球史前史上  ——四壁青山你的窗户  对早晨打开  铰链吱吱作响  石灰和新火的味道飘进来  朝着温暖的床,  ——你的耳朵捕捉到附近  蒸汽机缓慢的声响,  大铁锤向屋顶狂吠,  烟雾中迷离的街道干咳了几声,  ——你的眼睛遇見尘埃  原野辽阔  草甸如钢铁,薄日下  空地堆满可乐瓶。工厂  烟囱戴着烟的冠冕,  ——你的心突生梦境:  恐龙们,有角的蜥蜴们,  把细长的脖子伸过 
期刊
由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作协、北京市委共同主办的“奋进新時代礼赞奋斗者”音乐诗歌咏唱会23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举办。陈铎、徐涛、凯丽、濮存昕、瞿弦和等40多位文艺工作者献上精彩演出,表达了对“最美奋斗者”的崇高礼赞。  活动的举办旨在深入宣传弘扬“最美奋斗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大力倡导“幸福源自奋斗、成功在于奉献、平凡造就伟大”的价值理念,热情讴歌共和国的建设者、新时代的奋斗者。  咏唱
期刊
贺点松,1967年生,现任教于河南省渑池县一高。曾在《莽原》《大观·东京文学》《牡丹》《安徽文学》《当代小说》《时代文学》《短篇小说》《诗刊》《星星诗刊》等期刊发表作品若干。  一  那天,石雪涛幸免于难,纯属偶然。  后来,石雪涛对于自己的幸免于难,不曾有过丝毫庆幸。相反,他曾经无数次诅咒上苍,没有把他也一起带走。  那天是星期六,石雪涛歇双休。一大早,他被手机铃声惊醒,懒懒地从床头柜拿过手机,
期刊
12月22日,第二届南丁文学奖颁奖典禮在河南省文学院举行,著名作家刘庆邦凭借长篇小说《家长》摘得大奖,成为第二位南丁文学奖获得者。  评委会的授奖词称,《家长》聚焦教育问题,深入探讨人的生存本相和人性本质,对促进人格完善和精神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显示出刘庆邦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南丁文学奖是由河南省文学院主办、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奖项,以纪念南丁先生在中原作家群建设和文学创
期刊
12月20日上午,由洛阳美术馆、洛阳文学院、牡丹文学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用文字和画卷讲述黄河故事”系列活动,在孟津县小浪底镇梭椤河写生基地举行启动仪式。洛阳市美协主席、洛阳美术馆馆长文柳川,洛阳文学院院长、牡丹文学杂志社社长杨晓红,《牡丹》杂志主编王小朋出席。洛阳二十多名作家和画家参加了本次活动。  梭椤河是黄河的一個支流,从头到尾贯穿三个村落,这里的村落不但保持着豫西农村生活的原汁原味,原始风貌也
期刊
12月14日到17日,洛阳文学院、洛阳《牡丹》杂志社应汝州市委宣传部、《大河报》汝州记者站、汝州市作家协会邀请,赴汝州进行“深扎”采风、文学创作交流活动。  期间,大家先后到汝州南部山区的牛角岭村、汝瓷生产车间、风穴寺等地采风,并与汝州作协进行了座谈交流。  牛角岭村,位于汝州蟒川镇南的山区,与宝丰、鲁山接壤。过去,牛角岭村是汝州地区最穷、距市區最远的贫困村,这里土层薄、石头多,加上水资源匮乏,庄
期刊
太阳快要下山了,爷爷背着一把砍山刀向村庄走去。  “爷爷,活还没干完呢!”  “孩子,天就要黑了,咱回家吧。”爷爷光着古铜色的虾公背,把三尺长的砍山刀当拐杖使着,一步一拐地走在田埂上,我跟在爷爷后面不停地指使他小心路坎,爷爷虽然驼着背,但走起路来却很利索。  學校放假后,我便帮助爷爷干着农活,扯花生、掰玉米、割豆子、插晚稻。几天下来便被烈日晒脱了皮,好几次我都想偷偷丢下爷爷去找爸爸妈妈,可想到半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