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份统计局发布的PMI指数表明,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的疲软。近期银行业“钱荒”给银行间造成的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但仍有可能通过信贷增长和贷款利率增长影响经济复苏
6月份统计局发布的PMI指数表明,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的疲软。近期银行业“钱荒”给银行间造成的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但仍有可能通过信贷增长和贷款利率增长影响经济复苏。
6月的PMI指数符合其预期。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的疲软。这与多个重点行业(钢铁、水泥、机械等)产能过剩以及投资回报率下降相关。尽管如此,以下几大因素将支撑未来经济的复苏:(1) 持续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稳定的民间房地产投资;(2) 201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改善;(3) 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
因此,我们维持2013年全年增长7.6%的预测,且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将逐步加速,但复苏势头较为温和。
诸多因素中,信贷渠道的影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归因于两点原因。第一,较大部分信贷参与到了投机活动中。例如部分公司将较低利率获得的银行贷款投资于影子银行活动(例如以较高利率借给信托公司)。这意味着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可能高估了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二,近年来投资效率持续下降,现在每单位GDP需要的投资量和信贷量要更高更大。
另外,未来数周银行间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而其影响尚未结束,并有可能通过两种渠道影响经济复苏。第一是信贷增长放缓。根据我们的预测,2012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额将在18万亿左右,这也就是说6至12月的预期规模为9万亿元,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9.7万亿元)。从量上看,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存量)增速将从一季度的21.2%降至18.5%。但如果信贷构成问题(即:投机性金融活动)得不到解决,实体经济部门将受到流动性紧缩的冲击。
第二个渠道是贷款利率的增长。未来几周银行间资金利率将回落至更为合理的水平,但很可能仍将维持在压力前水平之上(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发生前的7天回购利率仅为3%),如果金融机构将增加的融资成本传导至最终借款方,实际上相当于收紧了货币投放,将对经济活动造成下行压力。
然而,恢复信贷渠道的有效性超出央行能力,特别是投资效率下降的问题。这将需要支持性财政/产业政策和结构改革。短期内此类措施包括:金融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定价;在各个板块开放/公平利用曾以金融、铁路等国家主导行业为主的私人投资渠道;在企业部门降低税收负担。此外,政府还将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减免税或补贴),以鼓励企业进行再投资。
6月份统计局发布的PMI指数表明,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的疲软。近期银行业“钱荒”给银行间造成的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但仍有可能通过信贷增长和贷款利率增长影响经济复苏。
6月的PMI指数符合其预期。短期内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仍是制造业的疲软。这与多个重点行业(钢铁、水泥、机械等)产能过剩以及投资回报率下降相关。尽管如此,以下几大因素将支撑未来经济的复苏:(1) 持续强劲的基础设施投资和稳定的民间房地产投资;(2) 2013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的改善;(3) 2012年四季度和2013年一季度信贷增长的滞后影响。
因此,我们维持2013年全年增长7.6%的预测,且预计未来几个季度经济将逐步加速,但复苏势头较为温和。
诸多因素中,信贷渠道的影响是最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归因于两点原因。第一,较大部分信贷参与到了投机活动中。例如部分公司将较低利率获得的银行贷款投资于影子银行活动(例如以较高利率借给信托公司)。这意味着社会融资总量数据可能高估了信贷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第二,近年来投资效率持续下降,现在每单位GDP需要的投资量和信贷量要更高更大。
另外,未来数周银行间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而其影响尚未结束,并有可能通过两种渠道影响经济复苏。第一是信贷增长放缓。根据我们的预测,2012年全年社会融资总额将在18万亿左右,这也就是说6至12月的预期规模为9万亿元,甚至低于去年同期水平(9.7万亿元)。从量上看,我们预计,今年四季度社会融资总量(存量)增速将从一季度的21.2%降至18.5%。但如果信贷构成问题(即:投机性金融活动)得不到解决,实体经济部门将受到流动性紧缩的冲击。
第二个渠道是贷款利率的增长。未来几周银行间资金利率将回落至更为合理的水平,但很可能仍将维持在压力前水平之上(银行间流动性紧张发生前的7天回购利率仅为3%),如果金融机构将增加的融资成本传导至最终借款方,实际上相当于收紧了货币投放,将对经济活动造成下行压力。
然而,恢复信贷渠道的有效性超出央行能力,特别是投资效率下降的问题。这将需要支持性财政/产业政策和结构改革。短期内此类措施包括:金融改革,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产品定价;在各个板块开放/公平利用曾以金融、铁路等国家主导行业为主的私人投资渠道;在企业部门降低税收负担。此外,政府还将为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减免税或补贴),以鼓励企业进行再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