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解读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sche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弗洛姆立足只有一个马克思的基本观点,通过对马克思思想的人学解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异化,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产生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马克思人学思想,对于认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社会制度的优劣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弗洛姆;马克思思想;人性;异化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10-0141-03
  新冠疫情防控,形成了以社会主义中国积极干预和资本主义美国消极放任的两种典型办法。这反映出不同社会制度下对于人性的基本态度差异:社会主义的人性温暖和资本主义的人性凉薄。因此,从人性角度看清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之优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人本主义哲学家弗洛姆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示范。弗洛姆立足只有一个马克思的基本观点,对马克思人学思想展开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异化及其凉薄,为社会主义做了人本主义论证。在其著作《马克思论人》中,弗洛姆较为详尽地阐述了这一思想观点。尽管其思想有其历史局限性和错误之处,但在今天他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解讀值得我们认真反思,对于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本质及其当代价值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人的本性”问题
  人的本性问题是研究人的根本性问题,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对此,马克思提出不应从抽象角度而应将之放在具体的、现实中去把握;人性是变化的;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弗洛姆则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角度,阐述了自己对于马克思人本思想的理解。在他看来,马克思认为人的本性是先天固有的。“马克思不相信像人性这样的东西是没有的,人在出世的时刻是一张白纸,文化在白纸上做篇章。”[1]所以,人性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是在后天形成的。此外,弗洛姆还认为,马克思将人的本性和人的本质完全等同起来,人的本性还具有连续性。弗洛姆提出,这一说法马克思早已在《手稿》写入,但是在之后却不再使用“本质”这一词语,主要是因为这一词语是抽象的、非历史的,但为了区分普遍人性和特殊人性,弗洛姆又保留了这种本质思想。但同样为了理解人性的本质部分,认为人所固有的自然属性,如“饥饿”“性欲”是人的本质部分,人的社会属性则不是人本性的组成部分,它是在一定社会结构及生产与交往的条件下产生的。由此可以看出,弗洛姆认为人的本性是本质,是先天所固有的自然属性。
  弗洛姆认为,理解马克思有关人的形象首先要了解黑格尔关于人的论述。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与存在不能在主客分离的内部去实现。为了理解世界,人必须占有世界,能动地与世界发生关系。有所作为是人与世界能动地发生关系的前提,黑格尔又一次发展了这种思想,认为人应该是以一种有所作为的方式主动地接触世界,而不是被动地与世界发生关系。弗洛姆赞成了黑格尔这一观点。弗洛姆还认为,马克思的自我实现与劳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所讲的劳动不仅涵盖了经济学领域,而且也涉及到人类学领域。他从自己的人本主义角度展开论述,认为劳动一方面是工人自身物质财富的完全实现,另一方面又是人的精神及心理的完全表现。显然弗洛姆更加侧重的是后者,即人类学范畴。其次,弗洛姆觉得马克思的劳动指的是自由的劳动,是生活的表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对于在经济上财富分配不公平的批判,而是针对劳动被转换为强制的、异化的、无意义的劳动。因此人也就变成了一种“畸形的怪物”。人类发展的目的是成为一种全能的人,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劳动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人不能随意地在社会生产。但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可以通过劳动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由上弗洛姆通过对人性问题的分析,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中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人的劳动是获得物质基础的主要来源,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为了得到利益,就得压迫工人,在等价交换的掩盖下,资本家提高了对劳动者的劳动剥削,造成了两极分化,同时,也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弊端,即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忽视人性的本身要求,这就使资本主义社会在应对各种灾害时,首先考虑的是人性自私一面,而将社会公义等置之度外。此次美国应对新冠疫情的做法,就充分显示出其人性凉薄一面,将社会发展公义抛弃一边。反之,社会主义中国在应对疫情时的顾大局意识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温暖。因此,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要全面发展人的劳动技能,为人性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要关注人性的变化,以及正确人性观的塑造。
  二、“人的异化”问题
  弗洛姆认为,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根植于他的“人”的观念,异化和人的思想二者相互联系。弗洛姆把马克思的异化思想理解为多种形式的异化,从而揭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何为异化?马克思所讲的异化主要指的是劳动异化,并不是全面形势的异化。马克思认为劳动异化产生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弗洛姆认为,异化起源于旧约中的偶像崇拜,偶像变成了人的崇拜对象,但偶像回报给人的却只是属于人的一小部分。与此同时,弗洛姆夸大了马克思的异化范围,认为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异化上,还表现在制度、消费异化等。这大大扩大了异化涉及的领域,将马克思的异化绝对化。弗洛姆最常见的异化为语言异化。语言在人们的交往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却不能为了避免异化而不说话,这是不可能的,但要意识到语言异化的弊端。同样,这种情况也适用于人所创造出来的其他东西。
  在异化产生的条件方面,马克思指出,分工、货币及市场制度及私有制影响着异化的产生。三个条件中,最关键的显然是私有制的出现,它决定了市场制度、货币、分工等因素,也因此是消除异化的关键。针对马克思异化观的理解,弗洛姆认为马克思异化主要来源于:第一,人的心理及精神。人在体验社会的过程中,感觉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也意识不到自己是自己行动的指引者和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只是觉得自己是依赖于外部世界的。第二,科学技术及工业生产。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人通过科技和大机器生产制造出统治自己的主人,资本家通过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让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大多数归自己所有,而劳动者却变成了生产的工具。   弗洛姆虽然汲取了马克思关于异化问题的消除,但认为,应该用一种心理消除的方法来消除异化。资本家用一种“合理”的生产方式让劳动者为自己劳动,长时间的压榨使得工人的心理及精神身体受到长时间的摧残,人的本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机器的麻痹,不能从中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只有从一种心理学的角度来消除人现在所处的社会状况,焕发出人对自我及世界的感知力,认识到现所处社会的病态问题,继而解决异化问题,使得人的意识能够全面自由地发展。此外,资本主义国家受危机的影响不得不进行改革,改革促使科学技术及工业飞速发展,致使人对高效机器的使用率加大,人变成了机械的人,变成了生产商品的工具人,因而必须消灭科学和技术,使得人性解放。
  总之,弗洛姆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问题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更加的严重了。其将异化领域扩大到语言、消费领域中,特别是其所说的消费异化实质上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为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本质提供了新的领域。消费是经济生产发展的重要环节。资本家掌握消费,提倡超前消费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膨胀了人性贪欲,使得所有人性都以贪欲为轴心旋转。因此,在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我们要发挥人的主体性,克服消费异化带来的人的异化,倡导理性、合理消费,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国家。
  三、“社会主义”问题
  弗洛姆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分析得出,马克思指出了社会主义的目标,即消除异化,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性自由。在此基础之上,弗洛姆概括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观念来源于他关于人的概念。与这一观念相适应,社会主义不是经过调整的、自动化了的个人的社会。”[1]在这里,弗洛姆夸大了马克思的人本主义倾向,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是人。弗洛姆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在社会化的形势下,而不是在竞争形势下进行生产,这意味着他把生产置身于他的控制之下,而不是受作为一种盲目力量的生产所支配。”[1]马克思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是在人能否发挥自身的自由和创造力,能否获得独立及自力更生,使自己的力量与世界发生联系,变为生活的所有者及创造者。
  其次,弗洛姆阐述的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提供给人需要及服务的社会主义,但要辨别人的真正需要和虚假需要。弗洛姆强调,要从内心中唤醒人们对于需要的辨别,认识到什么才是人真正的需要。对人异化的反抗是马克思在社会主义的主要观点。这种观点是人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满足自身的需求,人类自身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而挥霍自然给予人类的自然财富。弗洛姆认为,在马克思所谈及的社会中,人与自然界之间不是一种人主宰自然的关系,而是一种人与自然界融为一体。
  最后,他认为马克思所阐述的社会主义为促成人的自由和创造提供了条件。对于马克思来说,社会主义的最终结果是自由,与现存的官僚制度不相同,“这是一种建立在人类自力更生利用自己的力量,并且从生产上是自身与世界联系这一基础之上的独立意义上的自由。”[1]人们可以在这样的社会中发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时弗洛姆夸大精神在社会主义社会占有重大意义,不能把人在社会主义下生活看作是物质方面的极大需求,而应该重视人的精神方面的极大满足,这才是社会追求的主要目标。
  总之,通过弗洛姆对马克思社会问题的解读,我们可以了解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资本家在创造物质财富的时候,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后果,人对自然的一味索取导致自然不能与人和谐相处。此外,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的身心发展控制在金钱的范围之下,人失去了完整性和个性,金钱制度下的社会运转机制无视人真正的存在。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应该树立和谐思想,全面而充分发展人的个性,使人能认识到自身的真正存在。
  结语
  弗洛姆关于人性的论述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为基础,补充了马克思在谈论人性时所忽略的人的情感、精神等心理因素,形成了关于自己的人本主义思想。弗洛姆强调人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精神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人的主体地位,人如若要充分发展,就应该挖掘自身的潜力及创造力。弗洛姆的这一理论不仅完善了马克思主义人性思想,也为我们认清资本主义制度实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首先,必须要重视研究人的心理状况,深化对人性问题的进一步了解。弗洛姆在论述马克思的人性问题上,认为人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心理的满足。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越来越强调占有,他们的生活的幸福指数与物质资料的占有密切相关,仿佛只有据为己有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这种倾向慢慢吞噬着整个社会人的心理,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人性出现畸形。在疫情防控和救治患者时出现以金线为衡量尺准。反之,在疫情面前中国医护人员在救治患病人员时,给予患者鼓励,以及政府的无偿救治等做法,将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性温暖充分展现出来。
  其次,加强正确人性观建设,确保人性健康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下,人性建设和发展暴露出很大的弊端。其原因在于资本家只強调经济发展,而不注重人性的建设。新时代,我们不能单纯强调经济的发展,而应该注重全方位发展,整合社会资源。人作为自然界以及社会的主体,在新时代社会建设中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彰显每个人个性的同时,提升并树立正确的人性观,要加强正确人性观的教育,使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人性,并规范自己的行为。
  最后,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方法论借鉴。弗洛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仅仅局限于对人性的批判,而是在整个社会的基础上,对人、经济、政治、文化进行全面的批判。因此,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国建设过程中,应考虑将人性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并以此为线索展开社会整体性改革。
  参考文献:
  [1]  [德]弗洛姆.马克思论人[M].陈世夫,张世广,编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67-199.
  [责任编辑 文 远]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今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人才新政”进行人才资源争夺。通过对哈尔滨市人才引进政策工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哈尔滨市在人才上所使用的政策工具以环境型和供给型为主,对于需求型政策工具以及评估型政策工具使用较少。哈尔滨市应发挥特色优势打造城市品牌,改善政策软环境来提升城市吸引力,并通过丰富政策工具、优化政策协同体系、运用新思维新技术等实现人才效益最大化,促进哈尔滨市
期刊
摘 要:我国国内区域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结构上的发展与蜕变,基于此,选择西北五省为研究对象,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西北五省内部经济及生态环境1998—2017年协同发展程度进行评估,探究其动态变化特点并得出结论:西北五省近20年时间里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略有下降,即西北五省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尚未达到协同发展有效水平;西北地区由于工业发达程度较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水平较高并不断改善,但是新疆维吾尔族自
期刊
摘 要:军民融合是协调、平衡、兼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内在规律要求,产教融合是实现大学内涵式发展、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的根本需求。在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的历史转折点上,军民融合不但是实现我国国力转化的核心机制,也是推进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转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核心枢纽。聚焦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地方资源禀赋探索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办学模式,是成渝地区地方高校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军民融合;产教融合;
期刊
摘 要: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程度,而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对财务绩效产生影响。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挖掘技术创新投入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技术创新投入与财务绩效呈“正U型”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技术创新投入会降低短期财务绩效,但长期来看会提高财务绩效。  关键词:技术创新投入
期刊
摘 要:按照党的十九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整体部署,全国全面开展乡村扶贫工作,确保在2020年贫困地区与贫困群众一起迈入小康社会。对于广西隆林县德峨村来说,利用本地自然与人文资源优势,深挖其中的文化内涵,遵循其中的绿色发展的属性规律,发展旅游产业,构建扶贫机制,不失为加快脱贫致富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旅游;绿色发展;乡村扶贫;德峨村  中图分类号:F32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期货市场发展迅速,市场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期货公司为保证公司业务持续发展,陆续引进综合交易平台(CTP)。CTP在提高期货公司竞争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风险。为解决期货公司CTP项目的风险问题,聚焦期货公司CTP项目风险指标体系问题,通过构建风险识别方案,结合具体案例,建立CTP项目风险指标体系,以期为期货公司CTP项目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借鉴,进而为CTP项目在期货公司的顺利发展奠定
期刊
摘 要:创新是推动企业进步和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我国2013—2018年沪深A股信息技术服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选择创新效率进行衡量,检验融资方式及比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内源性融资和股权融资对企业的创新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而债务融资则具有明显的负向效应。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融资结构进行适当的优化调整,尽可能提高内源融资和股权融资的比例。同时,在政策方面,国
期刊
摘 要: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构建调节效应模型,对121份本土制造业企业调研样本进行结构方程分析,揭示企业技术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商业化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都显著提升了企业财务绩效;技术商业化能力加强了渐进性技术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发展了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技术创新相关理论,为快
期刊
摘 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软实力,对保持其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主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总体来看,企业文化建设还很薄弱,并且存在诸多问题。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之策,可为助推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动力源泉和支撑。  关键词: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对策建议;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期刊
摘 要:上海的私家车牌照采用拍卖的形式,竞争激烈,千金难求,因此研究拍卖价格的变动趋势对沪牌价格预测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车牌拍卖价格序列符合时间序列的性质,ARIMA模型根据历史信息和变动趋势对未来信息进行预测,能较好地把握时间序列的动态规律。因此,首先通过ARIMA模型拟合沪牌往期拍卖价格,得出沪牌价格的变动趋势。此外,沪牌拍卖价格不仅与历史信息有关,还受到外部回归量的影响,在ARIMA模型的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