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叙之争背后的较量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00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10月份以来,土耳其和叙利亚之间的冲突骤然升级。土耳其先是通过连续炮击,回应10月3日叙利亚军队对其边境地区造成的伤亡,继而在靠近叙利亚边境的地区部署先进战机,并于10月10日和15日先后拦截了两架飞往叙利亚的民航飞机。土耳其议会也在10月5日通过法案,授权埃尔多安政府在必要时开展跨境军事行动。土叙之争的持续升级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担忧:土耳其的行动只是简单的报复性行为,还是更大规模军事行动的预演?近年来关系业已改善的土叙双方缘何炮火相向,其背后含义和前景又是什么?
  “零冲突”外交在叙利亚“归零”
  “零冲突”外交是土耳其埃尔多安政府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意在使土耳其和周边邻国之间的关系保持“零冲突”状态。据此,土耳其不仅和一贯敌对的亚美尼亚等改善了关系,而且还试图在周边邻国的冲突中扮演协调人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说,“零冲突”外交是土耳其在长期寻求加入欧盟无望的情况下,转而谋求通过加强与周边伊斯兰邻国的关系以提升其在伊斯兰世界影响力的一种努力和尝试。
  “零冲突”外交无疑为土叙关系的改善提供了契机。土叙双方原来在库尔德人问题、幼发拉底河水资源以及围绕哈塔伊地区的领土争端等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2002年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上台后,土叙关系开始大幅改善,不仅最高层之间实现了互访,土耳其还积极地为叙以和解穿针引线。然而,去年叙利亚国内爆发冲突以来,土叙关系急转直下。“阿拉伯之春”发生后,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朝不保夕,自顾不暇。而土耳其则希望借机推销其发展模式以扩大影响力,埃尔多安频频出访中东各国,大肆宣扬土耳其将民主、市场和伊斯兰紧密结合的发展路径。由是,土叙关系随之变冷。与此同时,大批叙利亚难民涌入土耳其,据说早已超过10万之众。一方面,数量庞大的难民给土耳其带来了经济负担,土政府已经为此投入了数亿美元;另一方面,难民中鱼龙混杂,土政府难免被叙利亚政府指责包庇其中的反政府人员。而在土耳其最为关注的库尔德人问题上,叙利亚当局已经将靠近土耳其边境的部分地区让给了叙境内的库尔德人,受此鼓舞,土耳其境内的库尔德也变得日益活跃。
  不过,对于一心谋求伊斯兰世界霸权的土耳其来说,叙利亚与伊朗之间的“轴心”关系恐怕才是其心腹大患。土耳其不希望伊朗坐大,对伊朗的核计划更是耿耿于怀,巴沙尔政权与伊朗之间的关系无疑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块“绊脚石”。于是,通过施压在叙利亚实现“政权更替”也就成了土耳其的一大目标所在。
  有关国家正在叙利亚展开对抗和博弈
  在土耳其拦截叙利亚客机问题上,国际社会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一道谴责土耳其的举动,认为这违反了有关国际公约;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则坚决支持土耳其,认为土耳其有权检查、阻止运往叙利亚的军用物资。事实上,这反映出有关国家正在叙利亚展开政治对抗和外交博弈。
  俄罗斯是叙利亚为数不多的盟国之一,在冷战时期就是叙利亚的铁杆盟友。有媒体指出,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支持主要基于三个理由:俄在长期向叙利亚提供重要军事装备的军火交易中收获颇丰;俄在叙利亚保留有塔尔图斯港海军基地,是俄海军在地中海的一个重要战略支撑;俄希望维持在中东的最后一个盟友。为此,俄不仅多次在联合国否决制裁叙利亚的提案,而且积极支持叙当局对于反对派的镇压。甚至有人指出,“大多数俄罗斯人将叙利亚战事看成是他们的国家与西方世界爆发的一场代理人战争”。然而,俄罗斯对叙利亚的支持会不会像当年在南联盟一样无果而终,目前仍不得而知。
  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看似比较保守。由于大选临近,奥巴马团队不愿在此之前“惹事生非”,但美国并非不关心叙利亚事务,只不过是在等待有利时机,“坐以待变”。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的核心考虑主要有三个:一是以色列的态度和安全,二是伊朗核问题,三是海湾产油国的诉求。由是,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一直投鼠忌器,表现谨慎。虽然美国因经济危机和总统大选在中东暂时处于守势,但它仍希望借叙利亚问题来根除中东反美势力。最近美国国内对叙开战的呼声日益高涨,布鲁金斯学会的迈克尔·多伦等就提出了干预叙利亚的五个理由:遏制伊朗的影响力;防止冲突扩散;打造一个反对极端主义组织的军事堡垒;通过展现领导者姿态增进与一些重要盟友的关系;结束人道主义灾难。美国前国务院高级官员安妮·玛丽·斯劳特也公开呼吁美国武装叙利亚反对派,并声称“谁是叙利亚战争的最终胜利者,谁就会对该地区的健康、财富和稳定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叙利亚是欧洲国家南下的一个重要跳板,当年的欧洲殖民者正是由此进入了中东。地缘因素使欧洲在叙利亚问题上不甘寂寞。据媒体报道,英国不仅向反对派提供了电脑、卫星电话等设备,而且早已和卡塔尔合作在霍姆斯建立了据点,以备将来的军事进攻之用。法国总统奥朗德也明确表示,一旦叙利亚临时政府成立,法国就会立即予以承认,并且法国正在考虑和其他国家一道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
  从表面看,土叙之争只是美欧支持下的土耳其,与俄罗斯和伊朗支持下的叙利亚之间的对抗。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不难发现土叙之争实际上是当前国际体系转型在中东的具体表现。在全球层面,随着近年来美国实力的相对衰退和其他国家实力的相对上升,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中东“一超独霸”的局面正日益受到挑战。而且,二战后形成的大国协商机制——联合国安理会和北约在应对中东地区冲突时也无计可施,难以达成有效共识。在地区层面,美国对中东国家的感召力已经逐渐下降,其干预中东内部事务的能力和意愿也开始减弱。与此同时,土耳其、伊朗、沙特等地区强国反而开始蠢蠢欲动,试图填补美国可能留下的地缘政治真空。有境外媒体甚至将当前美国在中东面临的局面与1975年美国从越南撤离进行类比,认为美国退出中东将是大势所趋,因为“任何西方势力对叙利亚或伊朗的干预都可能会出现不可预知的后果”,而美国军事力量和外交能力的局限性“已被暴露无疑”。
  土叙之争何去何从
  观察当前中东局势离不开两个参照:一个是埃及,一个是叙利亚。如果说作为阿拉伯世界大国的埃及代表了中东变局的“开局”,那么作为阿拉伯世界“心脏”的叙利亚很可能是这场变局的“高潮”。因此,土叙之争的发展前景及其对叙利亚局势的影响,不仅值得关注,也更具战略意义。
  就目前而言,土叙之争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土耳其自身的政策选择、叙利亚国内局势的发展、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政策立场。
  对土耳其来说,它可以通过三种途径作出进一步反应:继续当前的低烈度炮击、进行选择性跨界攻击、大规模军事入侵。其中,第一种手段将会削弱靠近边界地区的叙利亚军队,在边境地区为叙反对派提供“有限保护”;第二、三种途径都是直接的跨界军事进攻,只不过第二个选择主要是将跨界反击与打击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人武装结合起来。根据国外有关预测,土叙军事力量相差悬殊,如果双方开战,叙利亚可能连20天都撑不到。但是,双方的较量显然并不限于军事力量的优劣对比。在土耳其国内,对叙动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当局的政策“把邻居变成了敌人”;在国际上,虽然北约和美国支持土耳其,但迄今无一明确表示支持土耳其对叙利亚采取真正的军事行动。在此背景下,埃尔多安政府也只能静观其变,等待对自己有利的时机。
  其次是叙利亚局势自身的发展,即阿萨德打算以何种方式结束冲突。随着冲突的加剧和伤亡人数的上升,阿萨德政权的合法性倍受侵蚀。但是穆巴拉克和卡扎菲等人的结局又使阿萨德心有不甘。即便阿萨德下台在所难免,其军政机器到底还能持续多久,目前还很难说。毫无疑问,只要阿萨德仍能继续掌控军政机器,只要叙利亚当局仍能继续获得俄罗斯和伊朗的有力支持,任何外部力量在军事干预叙利亚之前都不得不三思。
  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立场同样至关重要。没有西方国家的支持,土耳其自然不敢贸然行事。美国目前在叙利亚问题上犹豫不决。不过,奥巴马政府在叙利亚问题上谨慎并不说明美国无意卷入土叙争端。至于西方国家打算何时开动军事机器,恐怕只是时间问题。
其他文献
蔡英文一旦胜出,它的意义不只是台湾政权的再次轮替,不只是台湾民主选举机制的日益成熟,而是台湾社会政治结构的深刻变化,更是台湾灾难的开始。这是台湾政治的反讽,更是台湾的悲哀。    2011年4月27日,蔡英文在民进党内初选民调中险胜老将苏贞昌,成为台湾2012年“大选”民进党“总统”候选人,2012年台湾“大选”将呈现出人们预期的“双英之争”。蔡英文作为一个形象清新的女性,在选民结构“蓝消绿长”的
在南中国海东部,有一个三角形的珊瑚环礁,温暖的海浪舔着环礁的珊瑚,浪花飞溅处露出成片的珊瑚石。阳光下。那礁石射出触目的金光。这就是我国在南海中的重要岛屿——黄岩岛。  黄岩岛,在我国传统海疆线以内,西距西沙永兴岛约330海里,西北距海南岛约508海里,北距广州约600海里,东距菲律宾苏必克湾约145海里,地处马六甲海峡至台湾,巴士海峡的南海航线要道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1935年1月,中
当卡扎菲死讯传开,西方领导人弹冠相庆的时候,对利比亚干涉行动期间不断酝酿的“奥巴马主义”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英国《金融时报》10月24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奥巴马主义开始成形”的文章,称赞其为“一种新形式的干涉主义,即高科技、低预算、政治上精明同时又使美国的影响力最大化、政府支出最小化”。  历史上,用总统的名字命名美国外交某项政策的传统由来已久,不过近几十年来这种流俗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基本上只要出一
“美国人民派我们来代表他们发声,他们清楚这些声音时常汇集为大声争论,但同样希望我们可以避免采取令人不快的方式表示不认同。美国人民希望华府少些党争,但这里的每个人都清楚如果多数党选择改变终止民主讨论的规则,那么只会带来更为糟糕而残酷的斗争与僵局。”国会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诺如此强硬地回应着民主党领袖哈里·里德关于将停止“冗长发言”的60票规则改为简单多数即51票的动议。在即将拉开大幕的第113
贫富差距与民生问题将成为马英九连任的重大挑战。  日本大地震及引发的核危机,在台湾引发了一系列内在与外延的政经效应,并出现新的“反核运动”,使原本争议不断的核电与核安全问题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汉给台湾核电与经济发展蒙上新的阴影,而且成为了民进党的政治斗争工具、马英九当局的新挑战,其后续发展可能影响未来的“总统”大选。    绿营“借核打马”    日本地震引发的核危机引起了全球对核安全的关
5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西亚北非动荡局势发表演讲,就巴以问题提出“以巴边界应当以1967年前的界线为基础,并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交换土地,使两个国家都有安全的、得到承认的边界”。这一看似“公平”的言论却引起“铁杆盟友”以色列的强烈不满。以总理内塔尼亚胡严辞拒绝,并直截了当地告诉奥巴马:这种“建立在幻想之上的和平最终将撞碎在中东现实的岩石上”。  那么,何为1967年前边界线?它对以巴双方、特别是
台湾问题显然是中国的内政议题与核心利益所在,但在这一问题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美国都扮演着极为关键的角色,因而可谓是穿越冷战的中美心结。  从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宣布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算起,到1955年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军事关系愈发紧密,不仅迟滞了大陆统一全国的战略部署,而且不断制造所谓“反攻大陆”的军事挑衅。除了军事战场上的斗争,中美两国也在外交舞台上围绕台湾问
10月30日越南总理阮晋勇在河内东亚峰会闭幕时表示,越南计划向外国海军重新开放金兰湾港口设施。他说,在金兰湾港口设施的中心,越南将做好准备为来自所有国家的海军舰船提供服务,包括向潜艇提供服务。他还表示,越南是有偿提供港口服务设施,接受服务的国家必须付费,而这些设施将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完成。这个重要消息,立即牵动了各方的神经。  在此前的10月6日,俄罗斯媒体援引俄海军司令部官员消息称,俄罗斯准备
到2008年,我国的《政府采购法》已实施了五个年头。五年来,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由2002年的1009.6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4000亿元,政府采购已成为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回顾五年的历程。政府采购在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促进国内品牌发展和自主创新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新法规的立法目的以及
避免也门走向“阿富汗化”或“伊拉克化”,对阿拉伯半岛和东非的稳定乃至全球反恐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也门一直面临严峻的反恐形势,“基地”等恐怖势力非常活跃不过,由于也门小国寡民又偏处一隅,并且处在萨利赫总统的强有力控制下,所以也门的安全问题并未引起世人的过多关注,反恐战争一直静悄悄地进行着今年以来,也门重大恐怖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引起不少人对也门安全形势的担忧    “第三圣战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