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当代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音乐课教学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困”。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它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手段、教学模式以及师生关系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客观上,它与我国教育的现状、教材的内容等有密切关系。要改变音乐教学的现状,教师主观方面应多努力,多尝试,改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以实现有效教学。
  一、贴近生活,灵活渗透,激发学习兴趣
  如何体现音乐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笔者认为,音乐教学要贴近生活,教学要从生活中汲取——-模仿——演绎,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加以引导。要将集中教学转为适时渗透,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渗透音乐知识,适当安排课堂活动,使学生在兴趣浓厚的氛围中边玩边学,激发学习兴趣。达到掌握知识,多角度理解知识,增强应用知识的能力。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的要点”。所以,笔者把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放在教学的首位,培养学生感知、理解、感受、体验、评价、鉴赏、表现和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其中受到美的陶冶和思想教育,进而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
  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教案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随着音乐乐曲的流动,调动学生听觉的动、视觉的动、手动、脚动、脑动、全身动、让学生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
  3、注重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把开启学生音乐想象力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个性,给他们想象的空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人们的身边。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创新中学习,使学生成为音乐学习的真正主人,使学生积极地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增强音乐学习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使音乐教学焕发无限生机。 生活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放松、主动、投入,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逐步获得感受与鉴赏音乐的能力,实现让音乐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目标,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
  二、创设音乐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验
  “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该理念要求知识的引入和情感体验等问题的提出、解决都要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将教材资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整合,创设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安静、严肃的课堂气氛中让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启发学生从那雄壮的旋律、铿锵有力的节奏声中,联想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为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赴后继与敌人战斗的情景。通过听、唱来让学生感受歌曲激昂、振奋具有感召力的进行曲特点,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与感染。再通过国歌创作背景的介绍,使学生更深一步的了解到号召人民站起来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及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在欣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爱国情感的教育。
  教学应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用最优美的方法、多样的手段,指导学生从歌曲的艺术本体出发,挖掘歌曲的内涵,有步骤地解决重点难点,最后达到对歌曲形象有较为完整的展现。
  三、教学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音乐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却没有一种是普遍适用的,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学方法所适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是不同的,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以现代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选择一种或几种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就像厨师要烹制一道道美味可口的佳肴,会用到蒸、炒、煮、炸等不同的方法,还会加上不同的调料一样,要想让一堂课既有知识性,又兼具有趣味性,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又能提高能力,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选择和灵活运用很关键。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师用生动、形象、富有表情的讲解和范唱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演唱、讨论和创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从而达到“学中乐、乐中学”的教学目的。
  总之,真正实施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积极研究和探讨,只有教师有效思考、有效设计、有效组织,才能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仍然存在着说“哑巴”英语或“Chinese English”的情况,农村学生那更是本地口音英语。许多学生在笔试上不能灵活自然的运用所学语言,浅析原因:平时缺乏听读训练,更缺少一个说英语的环境。对学生来说,校园是他们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创设校园英语文化环境,就是要追求一种更
期刊
[摘要]英语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课本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我们提倡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既应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应结合教师实际和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思维水平、学习心理等实际,灵活地
期刊
[摘要]新课程较之于传统教学有很大改革,其中之一就是信息技术参与教学过程。实现教育现代化需要有教育信息化的支持,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作为媒体,能够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  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各整体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各学科课程教学并与课程整合,
期刊
[摘要]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及其使用原则,用实例阐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上、学生的思维困惑处适时地运用电教手段,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适时;实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教育技术也随之不断发展,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可以创造大量在普通教学中
期刊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小学阶段又是一个塑造心灵美重要阶段,是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联系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渗透思想教育  譬如某学生家盖新房子,一般都要铺上地板砖,之前先有一个计划,要多大尺
期刊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标的亮点,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刚接触到综合性学习的课题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备课、教学,别说组织什么综合性学习活动,丰富学习的内容,仅仅只是依托教材有限的资源和传统的教学方法简单地展开综合性学习课程,将它等同于一般的灌输式教学,或只选取课本中提及的古诗词和书上给出的故事、名句让学生背、默一下就算完成任务,甚至有时候对综合性学习还持有偏见,认为综合性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期刊
长期以来,我们(西藏农牧区)对语文课程资源的理解相对来说比较狭隘。基本上局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科书”。然而这种观念不能适应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特别我区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举措。  一、强化有效开发和利用农村当地教学资源的意识没有正确、鲜明的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的观念,就不可能有去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 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九年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 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工作 者应高度重视“运用英语的能力”的培养,并在日常教学中着眼于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前者是中学英 语教学的精髓
期刊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困生在小学各年级均普遍存在,并且占有一定的比例。如何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使其尽快脱“困”,一直是许多一线数学教师孜孜以求的问题。对于数学学困生我们不但不能鄙视、嘲讽、弃之不管,而且应积极寻找对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抬头走路。”作为教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全面进入课堂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在揭示事物本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全面进入课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创设“声、色、光、电”俱全的教学情景,加大教学信息的容量,扩大教学的“空间”,延长教学的“时间”,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有效的提高科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