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结肠造口术后康复期患者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行Mile手术的大肠癌患者86例,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评工具(QLICP),对86例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分别于术后、术后第1个月和术后第3个月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86例结肠造口术后患者出院前、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14,1.932,2.386;P<0.05)。术后1,3个月与出院前共性模块QLICP-GM评分比较,虽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模块QLICP-CR评分比较,术后3个月排便情况、腹胀及腹痛、人工肛门评分分别为(8.76±3.28),(2.68±0.73),(8.74±4.30)分,较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087,2.764,3.410;P<0.05)。大肠癌肠造口患者特异性模块QLICP-CR术后1个月得分与社会支持利用度呈负相关(P<0.05),术后3个月后特异性模块QLICP-CR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负相关(P<0.05)。
结论大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术后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均有下降趋势,及早进行心理、生理及社会层面的护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对提高术后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