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母猪的生长、繁育规律,可分为后备母猪、妊娠母猪、临产母猪、哺乳母猪和空怀母猪五个阶段。各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母猪的生长繁殖及价值。因此,抓好母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后备母猪是指2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此阶段饲养既要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又要保持适当膘情,过肥、过瘦都会导致发情期异常,受精率、繁殖力下降。
品种选择:后备母猪一般具有优良品种特征,要求体型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乳头排列整齐、均匀,有效乳头6对以上。
密度适宜:在农村,一般实行母猪、产子及其泌乳单圈同舍饲养,每头母猪应保持圈舍面积12平方米至15平方米。并限量饲喂,确保营养平衡供给,充足饮水,饮水不足会限制采食量,降低后备母猪生产性能。一般除在猪栏(舍)安装距地面高度0.6厘米-0.75厘米,向下夹角45°的自动饮水器外,还应在料槽中加入清洁饮水,保证供给。
驱虫防疫:后备母猪在7月龄时,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每千克0.3毫克,驱除体内寄生虫,全身喷雾2%敌百虫,驱除体外寄生虫一次。隔7天-10天依次注射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一次。
适时配种:后备母猪满8月龄、体重达100千克左右时,且出现2个-3个情期后方可配种。于每天早饲前及下午喂料后进行情期观察,当出现阴门裂缝有微皱,黏膜颜色由鲜红变漆红,黏液扯丝不断或按压母猪腰部,出现两耳直竖、呆立不动时,即是配种最佳时机,应连续配种两次且间隔8小时-12小时。
妊娠判断:母猪配种后,经21天未表现发情,可初步判断为妊娠,若再经21天仍未发情,可以确定为妊娠。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母猪行为判断,如母猪贪睡、不愿活动、采食增加、毛色光亮、夹尾行走且缓慢小心、腹部两列乳头分开呈两条直线即为妊娠,此时应根据配种日期,按照“月加4、日减6”的方法推算确定分娩日期,便于做好妊娠管理。
科学饲喂:母猪妊娠期合成营养物质能力高,体重增加快,但胚胎死亡率在妊娠前期最高。因此科学饲喂妊娠母猪,既是多产优质子猪,提高初生重的需要,又是确保母猪生长,维持正常膘情的需要。配种至妊娠30天,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必须注意妊娠母猪饲养,否则会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如果不加强妊娠母猪后期营养,可使部分胎儿因得不到充足营养而停止发育。
控制密度:妊娠期母猪最好实行单圈饲养,确保其采食均匀,便于控制母猪体况。在栏养情况下,每头母猪保证3平方米至3.5平方米空间,过高的饲养密度会造成拥挤,易导致妊娠母猪机械性流产。并保持猪舍和猪体清洁卫生,注意防暑降温,通风良好。
精心管理:妊娠母猪饲养期间,严禁惊吓、驱赶、鞭打,注意免疫方式,防止因拥挤、滑倒引起流产,如有流产预兆及时注射黄体酮。
临产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临产母猪是养猪生产中最为繁忙的阶段,其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新生子猪的成活率和母猪下一个周期的发情。
逐渐减料:母猪分娩前一周,要根据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决定是否减料,膘情好、乳房发育膨大的母猪应逐渐减少日粮喂量,防止产后乳汁过多,引起乳房炎。对于瘦弱的母猪,应推迟减料,并加喂豆浆、鱼汤等含蛋白质多的催乳饲料,防止产后少乳或缺乳。一般在产前两天少喂料,产前当天不喂料,但饮水充足供应。
临产观察:主要是观察三个方面,一看尾根两侧凹陷、阴门红肿,可在3天-5天内产子;二看乳房膨大有光泽,两侧乳头八字外张,如最后边乳头挤出黄色浓稠乳汁,则3小时-6小时可能分娩;三看行为表现,母猪起卧频繁、行动不安、呼吸加快、频频排尿、阴部流出黏液时,即快产子。
接产技术:当母猪四肢伸直、尾巴上翘、头后仰、努责,产出子猪时,立即用干净毛巾掏净新生子猪口鼻黏液,拧断脐带,擦干身体,在保育箱预热后及早吃初乳,然后对子猪进行剪齿、断尾处理。对难产母猪按每100千克2毫升剂量注射催产素。待全部产完子猪后,检查胎衣,清点数量。
产后管理:母猪分娩结束后,保持产房安静,半小时后给母猪饮用新鲜温热麸皮汤补充体液,解除疲劳,并随时注意呼吸、体温、排泄和乳房状况。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哺乳母猪饲养管理不但与其泌乳量、断奶子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还会影响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母猪哺育照料子猪,活动量大,消耗较大精力,增加了母猪每天的维持需要量。但由于产后器官正处于恢复时期,消化机能弱,不宜给料太多。产后第一天不喂料,第二天少喂料,平均每头0.5千克,经过3天到5天逐渐增加至正常喂料,最多不超过6千克,且日喂4次为宜,并适当增加饮水及青绿、多汁饲料供给,提高母猪哺乳期泌乳量。在子猪断奶前7天,应逐渐减少母猪精料和多汁饲料喂量,断奶当天不喂料,促进干乳。
预防疾病:母猪在哺乳初期,严禁冲洗圈舍,但应确保猪舍干净卫生。隔2天-3天用1:3000百毒杀或0.5%过氧乙酸带猪消毒一次。产后一次注射青霉素32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预防子宫炎和乳房炎。产后给母猪肌注10毫升亚硒酸钠和VE,提高母猪抗病力。对泌乳不足和无乳症的母猪,在日粮中增加优质蛋白质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并注射催乳灵。产后10天应依次注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口蹄疫苗,预防疫病发生。
空怀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带子母猪断奶到再次配种这段时间为空怀期,一般经7天-10天,母猪就会发情。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促进空怀母猪如期发情排卵,提高受胎率。
短期优饲:母猪经过哺乳期后,体况相对较瘦,会影响发情和排卵,应在断奶后3天~4天进行短期优饲,可增加蛋白质饲料供给。对断奶超过10天仍不发情的母猪,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每天2次30分钟与公猪相处诱导,与发情母猪合群并圈,加强母猪运动。对患有生殖道疾病的母猪,可先进行炎症处理,促进发情。如果超过20天仍不发情时,应考虑淘汰母猪。
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后备母猪是指2月龄至初配前留作种用的母猪。此阶段饲养既要保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又要保持适当膘情,过肥、过瘦都会导致发情期异常,受精率、繁殖力下降。
品种选择:后备母猪一般具有优良品种特征,要求体型好,体格健全、匀称,背线平直,肢体健壮整齐,外生殖器官发育良好,乳头排列整齐、均匀,有效乳头6对以上。
密度适宜:在农村,一般实行母猪、产子及其泌乳单圈同舍饲养,每头母猪应保持圈舍面积12平方米至15平方米。并限量饲喂,确保营养平衡供给,充足饮水,饮水不足会限制采食量,降低后备母猪生产性能。一般除在猪栏(舍)安装距地面高度0.6厘米-0.75厘米,向下夹角45°的自动饮水器外,还应在料槽中加入清洁饮水,保证供给。
驱虫防疫:后备母猪在7月龄时,皮下注射阿维菌素,每千克0.3毫克,驱除体内寄生虫,全身喷雾2%敌百虫,驱除体外寄生虫一次。隔7天-10天依次注射猪瘟、口蹄疫、细小病毒、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一次。
适时配种:后备母猪满8月龄、体重达100千克左右时,且出现2个-3个情期后方可配种。于每天早饲前及下午喂料后进行情期观察,当出现阴门裂缝有微皱,黏膜颜色由鲜红变漆红,黏液扯丝不断或按压母猪腰部,出现两耳直竖、呆立不动时,即是配种最佳时机,应连续配种两次且间隔8小时-12小时。
妊娠判断:母猪配种后,经21天未表现发情,可初步判断为妊娠,若再经21天仍未发情,可以确定为妊娠。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母猪行为判断,如母猪贪睡、不愿活动、采食增加、毛色光亮、夹尾行走且缓慢小心、腹部两列乳头分开呈两条直线即为妊娠,此时应根据配种日期,按照“月加4、日减6”的方法推算确定分娩日期,便于做好妊娠管理。
科学饲喂:母猪妊娠期合成营养物质能力高,体重增加快,但胚胎死亡率在妊娠前期最高。因此科学饲喂妊娠母猪,既是多产优质子猪,提高初生重的需要,又是确保母猪生长,维持正常膘情的需要。配种至妊娠30天,是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必须注意妊娠母猪饲养,否则会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如果不加强妊娠母猪后期营养,可使部分胎儿因得不到充足营养而停止发育。
控制密度:妊娠期母猪最好实行单圈饲养,确保其采食均匀,便于控制母猪体况。在栏养情况下,每头母猪保证3平方米至3.5平方米空间,过高的饲养密度会造成拥挤,易导致妊娠母猪机械性流产。并保持猪舍和猪体清洁卫生,注意防暑降温,通风良好。
精心管理:妊娠母猪饲养期间,严禁惊吓、驱赶、鞭打,注意免疫方式,防止因拥挤、滑倒引起流产,如有流产预兆及时注射黄体酮。
临产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临产母猪是养猪生产中最为繁忙的阶段,其饲养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新生子猪的成活率和母猪下一个周期的发情。
逐渐减料:母猪分娩前一周,要根据膘情和乳房发育情况决定是否减料,膘情好、乳房发育膨大的母猪应逐渐减少日粮喂量,防止产后乳汁过多,引起乳房炎。对于瘦弱的母猪,应推迟减料,并加喂豆浆、鱼汤等含蛋白质多的催乳饲料,防止产后少乳或缺乳。一般在产前两天少喂料,产前当天不喂料,但饮水充足供应。
临产观察:主要是观察三个方面,一看尾根两侧凹陷、阴门红肿,可在3天-5天内产子;二看乳房膨大有光泽,两侧乳头八字外张,如最后边乳头挤出黄色浓稠乳汁,则3小时-6小时可能分娩;三看行为表现,母猪起卧频繁、行动不安、呼吸加快、频频排尿、阴部流出黏液时,即快产子。
接产技术:当母猪四肢伸直、尾巴上翘、头后仰、努责,产出子猪时,立即用干净毛巾掏净新生子猪口鼻黏液,拧断脐带,擦干身体,在保育箱预热后及早吃初乳,然后对子猪进行剪齿、断尾处理。对难产母猪按每100千克2毫升剂量注射催产素。待全部产完子猪后,检查胎衣,清点数量。
产后管理:母猪分娩结束后,保持产房安静,半小时后给母猪饮用新鲜温热麸皮汤补充体液,解除疲劳,并随时注意呼吸、体温、排泄和乳房状况。
哺乳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哺乳母猪饲养管理不但与其泌乳量、断奶子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有着密切关系,而且还会影响断奶后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母猪哺育照料子猪,活动量大,消耗较大精力,增加了母猪每天的维持需要量。但由于产后器官正处于恢复时期,消化机能弱,不宜给料太多。产后第一天不喂料,第二天少喂料,平均每头0.5千克,经过3天到5天逐渐增加至正常喂料,最多不超过6千克,且日喂4次为宜,并适当增加饮水及青绿、多汁饲料供给,提高母猪哺乳期泌乳量。在子猪断奶前7天,应逐渐减少母猪精料和多汁饲料喂量,断奶当天不喂料,促进干乳。
预防疾病:母猪在哺乳初期,严禁冲洗圈舍,但应确保猪舍干净卫生。隔2天-3天用1:3000百毒杀或0.5%过氧乙酸带猪消毒一次。产后一次注射青霉素320万单位、链霉素100万单位,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预防子宫炎和乳房炎。产后给母猪肌注10毫升亚硒酸钠和VE,提高母猪抗病力。对泌乳不足和无乳症的母猪,在日粮中增加优质蛋白质饲料和青绿多汁饲料,并注射催乳灵。产后10天应依次注射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伪狂犬基因缺失苗、口蹄疫苗,预防疫病发生。
空怀母猪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带子母猪断奶到再次配种这段时间为空怀期,一般经7天-10天,母猪就会发情。良好的饲养管理,可促进空怀母猪如期发情排卵,提高受胎率。
短期优饲:母猪经过哺乳期后,体况相对较瘦,会影响发情和排卵,应在断奶后3天~4天进行短期优饲,可增加蛋白质饲料供给。对断奶超过10天仍不发情的母猪,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每天2次30分钟与公猪相处诱导,与发情母猪合群并圈,加强母猪运动。对患有生殖道疾病的母猪,可先进行炎症处理,促进发情。如果超过20天仍不发情时,应考虑淘汰母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