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层活动的最优化定量方法研究

来源 :地壳形变与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chenst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讨论了断层活动引起的变形场及一般性反演方法。对Powell最优化改进方法作了再改进。再改进的方法对解决多种复杂观测模型的最优化问题提供了可能,并可上敛速度。利用1995年和1996年GPS观测和相应的倾斜观测对华北地区断层活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检测出在张北震源区附近有一与张渤带走向接近的断层活动,给出了活动断层的分布及与张北地震震中的关系。结果表明,这种定量方法对圈定减灾区域是有意义的。
其他文献
采用小波变换多尺度分解技术 ,对华北地区布格重力异常进行分解 ,获得自地表至 Moho界面深度范围内不同尺度的密度异常体产生的重力异常。讨论了各阶变换异常细节特性及相应地质构造特征 ,认为各阶小波变换细节分别反映了地壳不同深度在一定尺度意义上的介质密度的分布特性 ,表明华北地区很多断裂 ,特别是深大断裂两侧的岩性密度确实存在着较大差异 ,记录了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还对该区 MS≥ 7.0以上强震震
紫菀为常用中药,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f.)的干燥根及根茎,别名青菀、还魂草等,生于低山阴坡湿地、山顶和低山草地及沼泽地,海拔400-2000米。具有润肺
为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及提高闽台地区地震定位精度,研究实现了在SeedLink协议和NetSeis/IP协议间进行实时数据传输的方法,使得可以从IRIS上获得准实时数据用于地震速报任务。该方法的应用提高了区域地震台网实时速报系统对中国台湾及台湾海峡地区地震的定位精度。
基于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对城市空间扩展的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城市空间扩展呈非线性增长与稀疏式扩张演变的态势,其省际绝对差异与相对差异
利用河西地区重力复测资料,研究了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民乐县东南部Ms6.1和Ms5.8地震前后重力场的演化。结果表明,震前震中附近出现了重力减小的现象,沿活动断裂有重力高梯度带产生;震后重力场松驰反向恢复。重力变化图像较清晰地反映了重力场由准均匀态地震孕育的非均匀态发震松驰恢复的演化过程。
2012年以来,"90后"逐渐步入职场,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为企业员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阐述90后知识员工群体特征的基础上,研究90后知识员工的工作动机与绩效管
弹指一挥间,《心电学杂志》已经创刊30周年,30年来,我们紧密依靠历届编委会,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努力提高杂志的学术质量、编辑质量和出版质量,凝聚了一批优秀的作者和忠实的读者,取
微小位移测量装置的设计是以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采用DDS芯片产生稳定的100 kHz的正弦波信号,使用差分输出来驱动差动变压器输入极,通过检测变压器两个次级线圈的电压,并对两电压进行计算处理,从而得出位移量。经过巧妙的选取直流电机和电机驱动电路,很好地完成了磁棒的精确闭环控制,控制精度能够达到0.5 mm。
阐述长江三峡工程诱发地震监测系统中的 GPS监测网的设计思路 ,并介绍了该网的第一、二期观测情况及数据处理结果。认为该网无论是技术设计还是运行质量 ,均达到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 ,其站间基线长度及其分量的测定精度优于 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