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降解酶对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li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草酸降解酶对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大鼠模型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

方法

2014年5—6月,以8只健康大鼠为空白对照组(A组),将24只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B组)、低剂量酶灌胃组(C组)和高剂量酶灌胃组(D组),每组8只。其中A组采用生理盐水3 ml/d灌胃,B组采用4%草酸铵溶液3 ml/d灌胃,C、D组分别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20、40 U/d草酸降解酶灌胃。4组大鼠连续观察28 d,第0、7、14、21、28天测定24 h尿草酸盐浓度,第0及28天检测肾功能及尿Ca2+、血Ca2+浓度。第28天对A、B、D组大鼠行肾脏能谱CT扫描后,取4组大鼠肾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草酸钙结晶形成情况。

结果

第0天,A、B、C和D组大鼠尿草酸盐浓度分别为(0.61±0.06)、(1.58±0.15)、(1.59±0.10)、(1.64±0.20)mmol/L,后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A组(P<0.01)。开始灌胃干预后,C、D组大鼠尿草酸盐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且D组下降更明显。第28天,4组大鼠尿草酸盐浓度分别为(0.61±0.11)、(1.64±0.12)、(1.17±0.12)、(0.87±0.11)mmol/L,C组和D组较B组均明显降低,D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血Ca2+浓度均未明显改变(P>0.05)。大鼠肾脏影像结果经CT后处理工作站数据分析提示,B组CT值明显高于D组(P<0.01),且两组均高于A组(P<0.01),3组的差异在低千伏能量条件下更明显。肾切片染色结果显示,B、C、D 3组大鼠肾小管内均见草酸钙结晶沉积,B组最多,C组较少,D组更少,A组无明显结晶形成。

结论

草酸降解酶能有效减少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直肠超声引导下经会阴精囊腺穿刺活检术在评价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7例伴有精囊异常的疑似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50~78岁,平均(65±7)岁。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3.2~131.1 μg/L,平均(23.7±11.3)μg/L。22例直肠指检可触及前列腺结节。结合MRI检查结果,临床分期均为T3b期。局麻
目的探讨盆腔多参数磁共振诊断模型在早期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就诊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μg/L且行经直肠前列腺系统穿刺活检的2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8.4±9.1)岁,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为(7.98±4.66)μg/L,其中PSA≥4 μg/L者211例。首先通过包括由T2加权像(T2 weighted i
期刊
目的采用MRI图像计算前列腺体积,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density,PSAD)对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术后病理包膜外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施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71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术前MRI PSAD及tPSA、fPSA/tPSA、前列腺穿刺活检
目的研究并设计可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临床和教学的肾结石3D肾脏模型。方法选取2015年3月1日至2015年6月1日5例肾结石患者CT尿路造影(CT urography,CTU)DICOM格式的原始CTU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对二维CT图像依次进行阈值选取、区域增长、处理模具、多层编辑修饰等过程,最终获得完整的肾脏3D模型,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患者的3D肾脏模型,测量各模型的具体大小,
目的对泌尿生殖系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行菌型鉴定及药敏试验,明确该类患者中是否存在多耐药结核分枝杆菌、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及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检测其尿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的表达情况,初
期刊
目的总结不离断尿道海绵体的尿道端端吻合术治疗后尿道狭窄的初步经验,探讨该术式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6例后尿道狭窄患者的资料。年龄13~83岁,平均43岁。尿道狭窄的病因为外伤23例,医源性3例。后尿道狭窄段长1~3 cm,平均2 cm。2例合并前尿道狭窄。入院前所有患者均行耻骨上膀胱造瘘。全麻下行不离断尿道海绵体的尿道端端吻合术。手术取会阴倒"Y"形切口,分
目的调查40岁以上中老年隐性脊柱裂(spina bifida occulta,SBO)的患病率及其与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层分级随机抽样、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取郑州市7个社区的1 120名≥40岁的居民,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及抽样调查,填写SBO与排尿异常相关性调查问卷,行腰骶部数字化X线片(digital radiography,DR)检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