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美术摄影作品

来源 :阳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kken1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中超 孔愛民 皮郁华 李红伟 杨海 董承杰  孙佳 陈伟伟 刘胜君 陈彪 马广祥 轩传海























  1
其他文献
人类无疑是一种局限性的存在,但人活在世上却总需要对事物进行明晰的判断:黑与白、是与非、好事与坏事、好人与坏人、美丽与丑陋、进步与落后……既然,人类的整个认知系统都是建立在这种局限性上的,那么这种判断就难免带有着先天的缺陷。正如《庄子·逍遥游》所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我们人类与那不知晦朔的朝菌和不知春秋的蟪蛄有什么两样?  但是判断分明,却让人类拥有了一个秩序井然的社会,一个秩序井然的
期刊
郭小川(1919—1976)始终在中国诗坛上闪耀着光芒,至今为人们所怀念与追思。他是人民诗人,又是人民战士。他在诗人中是充满斗志的战士,在战士中是激情四溢的诗人。这些特质也充分体现在他所创作的10首煤矿诗中。  郭小川一生命运坎坷,三起三落,最终逝于河南安阳住处的火灾之中,终年57岁。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他现存诗歌中,歌颂新中国煤矿与煤矿工人的诗,就有10首。而且都是在1961年3月集中构思和
期刊
光耀千秋的一盏灯  躺在名不见经传的牛形山边缘  静静地、静静地等待四千万年  四千万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岁月  四千万年的憧憬呈现出多么的美丽  地层深处的都是黑暗,我们的路在何方  当反抗外悔的烽火席卷九州大地  有谁愿在十八层地狱沉沉睡去  一个腰挟雨伞身穿长衫的韶山人  目光炯炯把劳工神圣的梦想射向猎猎旌旗  和他的洞庭归客从清水塘走来  一同为点燃一团团奔跑的烈焰  给我一把火点燃一盏灯 
期刊
一  曾经多苦多难的东方神州  在一九二一年的那个夏天,迎来了自己的曙光  一个红色的政党,从最初的步履蹒跚开始  在白色恐怖与腥风血雨中,勇敢前行  奋斗的身影与足迹,书写下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  用一群人的血肉之躯,铸就了一个政党的铮铮铁骨  在中国,提起中国共产党人的名字  仿佛就是一群“硬骨头”的代名词  用自己独特的精神,留下了独特的历史  宛如黎明前的一束亮光,一座灯塔或一盏灯  一次
期刊
巷道里,扑簌而下的煤尘被风一吹,满巷道到处都是,就像雾霾一样。  师傅王天河带着几个人在回风巷挑顶作业。李明亮站在平台下,负责给师傅递送绞顶的材料。煤尘无孔不入,穿越他戴着的防尘口罩,他不由自主地咳了两声。  他们所在的这条回风巷,比较偏远,下井后要乘一个小时的猴车,之后还得步行半个小时。到了作业点儿,一直干到现在,筋疲力尽人困马乏的。  麻三趁王天河换手停顿的间隙借机说:“老大,要不咱歇歇吧。”
期刊
今天,我们要激情高唱  今天,我们要赋诗颂扬  因一百年前的今天  南湖升起一轮鲜红的朝阳  那就是我们伟大的党  鲜红的党旗光芒万丈  铁锤镰刀给我们力量  黑暗里我们看到了曙光  祖国大地处处吹起了复兴的号角  一代代矿山人  为祖国工业的建设发展  在艰苦的条件下开采乌金  每一块晶莹的煤  都被矿工的汗水洗过  矿工跪着采煤吃苦拼搏的精神  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把工业粮食运到四面八方  
期刊
桂嫂早上浣衣发现村口大盆塘那清澈见底的塘水突然泛浑,浑得吓人。她三下五除二洗好衣服回家就告诉巴桥,巴桥不信,就往大盆塘去看。于是没一会儿村里人都晓得了。  大盆塘的水一年四季可是清澈见底的,怎么会突然泛浑呢?没人搞得清楚。弄得村里人心惶惶的,不晓得将要发生怎样的灾难,人们都不敢也不愿去想。  大盆塘水泛浑对泥巴桥村里爹字辈们来说那可是记忆犹新的揪心事,只要稍微上点儿年纪的人都曾听说过。那是藏匿于爹
期刊
山东能源集团是中国煤矿早期建党的红色发祥地之一,也是山东省唯一具有百年建党历史的省管国有企业。尤其是两位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亲自在淄博矿区播撒革命火种,领导工人运动,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王尽美,原名王瑞俊,字灼斋,1898年6月14日出生在山东省莒县大北杏村(现属诸城市)的一个佃农家庭。1913年,王尽美升入枳沟高小。他的高小老师王信甫思想激进,人称“革命党”
期刊
你从湖上来,你是一只简朴的游船,十多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在游船中商谈救国大计,在江南的蒙蒙烟雨中一个崭新的政党由此而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我从地下来,我是一块小小的煤炭,虽无缘得见你当年的风采,但我仍能感受到那时擦过船舷的风带来的澎湃气息。  你航行在枪林弹雨的暗礁险滩中,日军的铁蹄和国民党的黑手妄图把你沉没。你无惧无畏,你破浪前行。千万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船身
期刊
中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西柏坡。  西柏坡,这个镶嵌在滹沱河畔的小村,在国人心中,它是一块圣地。全国各地的人都来这里寻找初心,重温入党誓言。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中国精神的一部分。  我去过很多次西柏坡。因为西柏坡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西柏坡处处有精神。  二○一一年冬天那场特大雪,我正好在西柏坡。按这里的说法,是被大雪“捂住”了。这是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交通中断,道路被掩埋。早晨,我一个人踩着没膝的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