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伤害事故中的学生伤情救助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干预、救助、协商、警示、预防,是校园伤害事故处理策略的五个环节,伤情救助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防不胜防的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教师需要按照既定预案第一时间介入现场,果断地采取一系列正确有效的行动,使伤情得到救助,事态得到控制。教师的智慧和爱心,在处理突发事件、化解校园危机、恢复校园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的过程中,凸显了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策略;伤情救助
  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防不胜防。在校园里或学校外组织的活动中,一旦发生学生意外伤害事故,事故的首遇教师或接到报告抵达现场的教师,有义务且有责任按照既定预案投入事故处理和伤者救治的工作之中,在第一时间给予伤者迅速、正确、有效的救助。
  一、现场施助——当前事态早控制
  (一)发现伤情
  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在现场或接到事故报告第一时间赶到的教师,应立即采取行动,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伤情加重。如有序疏散可能妨碍事故处理的人群;仔细查看学生的伤情和伤势,迅速做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决定现场施救还是马上送医,以便给予受伤学生必要的帮助。在不同的校园伤害事故中,学生受到的伤害可能是各种各样的,如果不是专业的医务人员,现场教师可能无法解决其中的伤情,甚至有些事故中的伤病,一般教师根本无法发现。如果现场教师看不出伤情,或者缺少这方面的救助知识和能力,就贸然出手施救,那么可能会适得其反,给受伤学生造成更严重的二次伤害,后果不堪设想。
  (二)施助伤者
  既然事故已经发生,学生的伤害已经造成,现场教师就一定要沉着冷静,切身体会学生承受的突如其来的痛苦,并稳定学生的情绪,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及时、有效地对受伤学生展开初步救助。比如常见的擦伤、碰伤、流鼻血、骨折、突发癫痫、突发心脏病等,通过对受伤学生进行仔细检查,了解受伤学生自述的伤情,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受伤学生进行初步的现场帮助。现场施救,既能有效控制伤者的伤情,又能为伤者得到进一步的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三)报告情况
  现场教师在对伤者进行初步施助的同时,可亲自或指派身边的同学把事故的情况简要地报告班主任、值日干部或学校领导,必要时,立即报告当地教育、医疗、消防、公安等部门,请求在人员、专业和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比如,溺水、触电、运动时突发心脏病、食物中毒、交通事故、火灾、自杀、自残,或因地震、雷击、洪水、泥石流等导致的不可抗的自然灾害,以及因校园伤害事故可能引起的群体事件等,这些不是单凭学校之力能够解决的,更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公安消防人员甚至是心理专家等参与。在递交上级的报告中,不仅要汇报当前事故处理的情况,而且要汇报事故处理的动态,有时候不仅仅是口头汇报,而是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向学校递交书面报告。
  二、决定送医——伤者救治摆第一
  (一)决定送医就诊
  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后,学校应当展开积极的救助行动,采取有效的救助措施,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遇到学校教师和校医无法处理或伤情严重的情况,在对伤者进行现场初步的伤情处理后,必须马上把伤者送往附近社区医院或上级医院救治。学生意外受伤送医,是学校对伤情进行进一步救治的必要选择,也是最保险的选择。
  (二)选择送医方式
  救人如救火,分分秒秒也不能耽搁。怎样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受伤的学生送到专门的医院接受专业的诊治呢?这就要考虑送医的方式。组织教师送医,还是呼叫120急救车接诊?这主要看伤者病情需要。伤情严重,伤者不宜随便移动时,必须拨打120急救电话,由医院派急救人员车辆接诊就医。如果伤情紧急,120急救车又一时无法到达,学校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马上组织人员车辆送医。其他情况,学校自行指派教师送医即可。在此过程中要权衡利弊,将救治伤者摆在第一位,不能稍有差池。
  (三)确定送医人员
  伤情紧急需要送医的,对送医人员的选择遵循便利原则。也就是说,送医人员是在短时间内能联系到的教师、家长。如果情况不是那么紧急,根据实际情况,送医人是以首遇教师、值日教师、安保科人员及校医为主。当然,必要时送医人员可以安排校长室领导,尤其是判断伤害事故中,校方明显负有一定责任的,更需要校级领导参与受伤学生的送医就诊全过程。送医人员要有两到三名人员,因为在医院急诊室,如果家长没能及时赶到,就需要一名教师专门负责挂号、付费、取单,至少一名教师负责照顾伤者,情况特殊时,可能还需要一个熟悉事故情况的教师专门配合与医生沟通伤情。
  (四)交代手头工作
  现在学校的教师工作千头万绪,上课、备课、改作、家长交流、学生谈话、完成学校交給的任务等。校园伤害事故往往是突发事件,受伤学生需要第一时间送医,同时需要多名教师陪送。如果陪送教师临时离开校园,那么自己的学生和手头工作将会出现无人管理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离开学校前或送医途中,向有关人员当面或电话交接好工作。只有手头工作交接完成,才能全心全意地照顾受伤学生,心无旁骛地处理送医工作。
  三、联系家长——监护权责属家长
  (一)通知家长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及时告知家长。伤害事故发生在学生身上,家长作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有权知道事故的经过,有义务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学生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受伤,学校决定送医就诊,班主任必须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一方面,希望伤者家长赶到就诊医院,为孩子的就诊治疗拿主意。如伤口缝针、脱臼矫正、骨折正位等手术,虽然医院不需要家长监护人签名同意,但也务必等家长到场,由家长自己决定。如果学生的伤情必须马上手术,家长一时又无法赶到医院,医生可在家长的授权下进行手术。教师无权私自做主,越俎代庖。另一方面,如果事故中学生受伤明确是由另一方学生或教师直接引起的,则需要通知另一方学生的家长或教师第一时间赶往受伤学生就诊的医院。当然,遇到或者预计受伤学生家长情绪异常激动,在医院里出现大吵大闹的情况,则可以让涉事的另一方家长或教师暂避风头先行离开,避免出现影响孩子正常就诊的尴尬场面。   (二)注意措辞
  班主任及学校负责人在电话通知家长时,通话目的要明确,即明确告知家长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也就是希望家长尽快赶到孩子就诊的医院,和教师一起协助医生救助孩子。教师通话注意组织恰当的语言,客观冷静地表达协助就医的意思。即表达时做到内容简洁,语气平缓,语速适中不宜过快。由于事发突然,受伤学生的家长不在现场,因一时难以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而担心、慌乱和愤怒,连珠炮似的问题就会在电话中冲着教师而来,这个时候,教师要少讲或努力避开孩子受伤的经过、孩子的伤情等话题,尽量表达些宽慰家长的话语,让家长尽早赶到孩子就诊的医院。
  四、医院就诊——细心陪护要用心
  (一)医院陪护
  孩子可能因为第一次受到这样的伤害、经受这样的伤痛,易出现过度恐慌、担忧、无助的情绪。在家长抵达受伤孩子身边之前,作为学生最熟悉的人,教师、班主任如果在一旁悉心照顾和陪伴,就会带给受伤学生切切实实的安全感和绵绵无尽的暖意。同时,陪护教师在受伤学生情绪稳定的情况下,继续跟进孩子的伤情以及受伤的经过,以此细致地了解事故的来龙去脉,为后续的事故处理和可能引起的矛盾纠纷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事故的归责和处理提供有力的证据。
  (二)急诊付费
  事故原因明确是受害人自己的责任,或者没有明确责任人,就诊过程的费用一般先由护送教师垫付。如果事故中学生受伤明确是另一方学生或教师直接引起的,那么就需通知另一方学生的家长或教师在第一时间赶往受伤学生就诊的医院,并先行缴付相关就诊、医疗费用。反之,另一方家长如果因家庭经济困难或一时不愿拿出这笔费用,那就由送医教师想办法先行给付,不能因为就诊费用问题耽误受伤学生的顺利诊治。
  (三)适时交接
  发生事故后,孩子家长接到班主任的通知赶到医院,接替陪護教师,继续协助医生救助孩子,此时,班主任可以脱身离开医院,回到学校的工作岗位。这样做有两方面的好处,其一是班主任可以更快地进行事故调查,对学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也为下一步的事故处理寻求对策;其二是履行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诚然,学生在事故中受伤,送医就诊也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但这是突发状况下的工作。医院里,受伤孩子已经有家长照顾,教师就不用再担心。作为一名在职班主任,回到学校管理全班几十名学生和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也非常现实。如果是通情达理的家长提出让教师先走,班主任也可顺水推舟,嘱咐几句后,和其他陪护的同事一起返校。这时,另一方家长同时也可跟伤者家长和孩子打个招呼,先行回家。未尽事项,可待日后慢慢协商处理。
  五、安抚慰问——用情感动相关人
  (一)安抚
  其实,安抚工作从事发现场开始,贯穿事故处理的始终。受伤学生需要安抚,现场学生和相关学生需要安抚,受伤学生的家长也需要安抚。安抚伤者,可以让伤者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安抚家长,可以缓解家长焦虑、愤怒的情绪;安抚现场学生和相关学生,可以稳定学生焦躁和不安的情绪。在救助伤者阶段,安抚的话题应该集中在各方全力救助的伤者身上,不能在谁对谁错、责任大小的问题上纠缠,否则安抚就达不到预期结果。医院里,学生还在施救,诊治情况还不明朗,如果伤者家长提出让陪护的教师和另一方家长先行离开,教师和另一方家长如果没有紧要的事,一定要先留下来,帮伤者及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好安抚工作。另外,班主任适时向家长介绍前来送医的教师、校长及另一方家长,这既是安抚家长的需要,也是礼节的需要。
  (二)慰问
  在受伤孩子住院或回家休养期间,班主任一定要协同三两个与伤者同班的、要好的、机灵的同学和班干部到受伤学生家里探望,甚至为其补课。施害方孩子和家长也要在第一时间前去慰问,力求在情感上得到受伤学生及家属的谅解。如果伤情较重,学校有关领导也要前去慰问。“伸手不打笑脸人,礼多人不怪”,诚心诚意的慰问,会减轻受伤学生及家长的伤痛,为后续顺利开展事故处理工作做好基础。只要伤者家长不抵触这种形式的慰问,接下来的事会顺利进行。另一方家长携同孩子探望、电话关心,班主任和同学们上门慰问、给受伤学生补课,学校领导亲自关心等,所有这些,用真情感动所有人,用诚心获得受伤方的谅解,并希望受伤孩子早日康复重返学校快乐学习。
  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偶然性和极强的不确定性,因此,作为教师,务必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用智慧和爱心,迅速做出正确有效的决断,利用一切力量和可能,使伤者化险为夷,让危机顺利化解,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恢复正常。
其他文献
近几年,在中国"网文出海热"之下,优势与劣势共生,机遇和威胁同在。本文试图利用SWOT方法分析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内部优劣势、外部机遇和威胁,以期推动其价值的挖掘和实现
本文对十种移动学习终端在5方面进行微比较并给出选择,力求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要。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它是指词语通过组合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念而让读者得之言外的语言形象,它是中国古典诗学和西方意象派诗中重要而独特的概念。感官意象溢出情趣美,模糊意象荡出
本文分析了中小型船舶采用纵向滑道重力式下水方法时影响安全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确保船舶下水的安全。
本文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依据对资源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加以剖析,从根本上破除了'资源无价、资源无限'的传统观念,揭示受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所形成的扭曲型消费价值
2017年,甘南州妇幼保健院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贯彻实施《母婴保健法》及实施
国有国法,校有校规,这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逻辑。建立、健全学校的每一项规章制度,既能让学校的各项事业进入到一个合理的轨道上来,又能使生活于其中的学生、教师都得到有效的管理
1997年以来,英国政府推行了EPPE项目,到目前已经取得了关于幼儿园质量、幼儿在幼儿园时间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幼儿影响的一系列成果。我国在促进学前教育公平、加强欠发达地区
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述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况及学校心理咨询的任务。进而分析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的主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