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过学艺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m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雕侠侣》中的主人公杨过是金庸主角中最杰出的武学名家。金庸先生在创作这个人物时,好像有意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成长成才之路。试看:
  一、博采众长,先为杂家
  杨过所学之博可称金书主角之冠,他博采众长,善于吸纳:集东邪、西毒、北丐、中神通、林朝英、独孤求败的武功于一身,有弹指神通、玉箫剑法、打狗棒法、蛤蟆功、九阴真经、玉女心经、独孤九剑等七大武功。这些武功涵盖武学的各个方面,有掌法、指法、内功、轻功、兵器等,学习课程全面系统,极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另外,每个方面又涉及各种流派、不同风格,这些课程的学习使杨过眼界开阔,胸罗万象,拓宽了其发展道路,为其日后成长为一代宗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如琢如磨,乃成专家
  在诸多武功课程中,杨过在重剑的练习上下了苦功夫。共经历了山洪中练剑、飘雪中练剑、怒涛中练剑等几个层次,从掌握入门技巧,熟悉巩固,到强化训练,提高深化,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高强度的打磨中,杨过的收获越来越多,内功不断增强,信心越来越足,春去秋来,岁月如流,终于到达了“欲轻则轻,欲响则响”的高级境界。时间加汗水,体验并思考,不断感悟,逐步提高,使杨过成为继剑魔后的又一位凭重剑扬名立万的大师级剑术专家。神雕重剑的机缘使杨过得窥武功至高境界,特别是获得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经验,洞悉了登堂入室的成长路径,为其日后成长为一代宗师作了坚实的铺垫。
  杨过虽然是小说中的人物,但其能够成长为一代武林宗师的历程是可信的,是符合逻辑的。也就是说,是可能的。以其成长历程为鉴,对教师专业成长不无裨益。习武强身,学文益智。实际上,追求教师专业成长,追求教师工作境界的提升与追求武学境界的提升是非常相似的。除去个人天赋、机遇等因素,这种提升还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一、志存高远
  成就帝王大业,必须要有一颗帝王的心;成就武学泰斗,必须要有一颗精研武学的心。杨过是真正有习武志向的。他从小就渴望学习上乘武学,杨过将自己的目标放在武学上,才不会囿于前人的成就,才不会以达到师父的水平而满足,我们才会看到这么一个在武学上进取开拓的杨过。
  每一位教师都要有成为名师的企望,要从内心深处激发成为优秀教师的欲望和冲动。只有充满强烈的做优秀教师的欲望,才能不惧成长艰辛,甘于奉献,乐于付出,顽强拼搏,并为之坚持不懈;只有充满为名师的强烈欲望,才能拒绝种种凡俗诱惑,甘守寂寞、清淡,一心从教;只有充满教书育人的强烈愿望,才能勇于实践,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激发潜能,有所创造。
  没有任何行业,能由名师把你教成高徒,高徒说到底是自己用心的结果。
  二、不断突破
  杨过能再三突破武学瓶颈,不断提升武学境界。杨过的第一次重要突破是经金轮法王点拨,深入考虑“博采”与“专修”的取舍问题,领悟了博学众长,为我所用的武学道理。第二次是在剑冢之畔,凭剑魔留下的八个字,融会之前积累,令玄铁剑法奇迹般地重现当世;第三次是在东海之滨,其玄铁剑法已至颇高境界,百尺竿头,难求进步,但六年苦修,“反复七次”,厚积薄发,终于达到随心所欲、“无剑胜有剑”的境界。第四次是在绝情谷中,杨过从必然王国迈向自由王国,对已所会诸般武功绝学融会贯通,卓然成家后而创黯然销魂掌。
  教师要不断探索自己的成长路径,追求阶段性进步,不断反思,突破自身发展瓶颈。根据杨过成才的经历,我们大致可以作出如下展望:第一阶段,积淀博见阶段。要博采众长,登高博见,展现出华丽、广博、丰富的教育教学特征,成为教学骨干或佼佼者;第二阶段,探索定位阶段。选择教育教学的某个专题或课题,学有所专,教有所思,研有所得,厚积薄发,成长为“小”方面的专家;第三阶段,名师初成阶段。坚持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的紧密结合,触类旁通,不断拓展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研究课题,不断提炼、归纳,形成独特风格,不断提升,成长为视野开阔、能驾驭全局的大师级教师;第四阶段,卓然成家阶段。纳百家思想于胸怀内,不断融合、撞击,不断推陈出新,终于万流归宗,入其堂奥,成为开宗立派的大家。
  三、终身学习
  名师不是天生的,更多的靠后天的积累,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的成长要“采得百花酿成蜜”“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教师成长的各个阶段,学习都是最基本的要素。
  读书应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一是领域要宽,既要读专业书,也要跨学科、跨领域阅读,甚至是一些闲书;既要读教法教案,又要研习教育理论,探讨新观念;二是切入要专,同一学科教学思想,各种流派,同一教育课题的百家鸣响都要涉及。做到横广纵深,丰富活跃,这样从事教育才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其他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阅读教学的任务作了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学生能够阅读通俗的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正确领会词句的含义,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莫过于阅读教学方法的运用。美国的L·H·克拉克等认为:“没有一种最好的教学方法或任何一种方法能适应各种教学情境。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材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所以,“方法的基本问题是选择,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
期刊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教育艺术。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优劣与成败。而合理的“提问”既是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催化剂,也是诱发学生登入科学殿堂的先导,更是促进学生探索真理的动力。下面就针对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谈谈看法:  一、课堂提问要遵循的原则  (一)精心设问,目标明确  提问既是教学的
期刊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越来越感觉自己走入迷雾中,前面有层层障碍,让我疑惑,让我迷茫。  一、事倍功半的知识教育  我们的学生“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0点半,除吃饭上厕所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啃书本做习题,书山题海中他们学到了本领,我们很欣慰,可真是这样吗?  马上中考的学生了,试卷做了一大摞,我想学生该有能力自己去分析,自己找到问题的症结,自己能够对症下药了。于是在一次做了一
期刊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教育者和组织者。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然而构建和谐的班级关系,协调好以下各方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名管理者,他首先更是一位教育者,他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开阔的知识视野和精湛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是磁石,广博的知识是基础,班主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从心理上让学生折服。其次,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班主任面对的
期刊
唐代诗人李商隐一生坎坷,命运多舛。李商隐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正如崔珏《哭李商隐》一诗云:“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而作为诗人的他又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在李商隐的众多诗歌中,最能代表李商隐创作个性的是大量“无题”诗的创作。在这些诗歌中,李商隐用隐晦含蓄的语言、迷茫朦胧的意境再现了自己不幸的人生遭际,悲剧性情感充斥其中。下面主要就李商隐无题诗的内容进行分析,体验蕴含于其中
期刊
这些年,常常有学生(尤其是初一的学生)问我:“老师,文言文怎么这么难学呀?”面对学生的提问,作为任教多年的语文教师,我也曾经感到疑惑:“是呀,在我们老师眼里,很简单的文言文,对有些学生来说为什么就这么难学懂呢?文言文真的就这么难学吗?”  有人说:“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而在初学者眼里,文言文就像天书,晦涩难懂。这也许是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的原因吧。不过,学生要学懂它,还
期刊
现在的初中生年龄大多在13—16周岁之间,都是90后的孩子,他们好奇心强,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敢说敢做。他们不喜欢“日出而学日落而息”的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如果说教学是一把钥匙的话,那么在教育教法之上还有一把总的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对每一堂课都充满期待,这就需要教师多下功夫,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班级、不同性格、不同教学内容,围
期刊
又到教学《范进中举》了,上课之前很久,我就开始犯愁,怎么上好呢?还是以老三段?(人物、情节、环境),这样的上法,不仅速度慢,而且方式陈旧,别说学生不喜欢,我自己也上着没劲儿!可是,老式的上法也有它的优点,比如,结构清晰,知识点全面等,更要命的是,我无法战胜已经有的思想桎梏,无法跳出这个教学模式、教学框框!  就在我陷入思维困境之时,一个学生对胡屠户的提问让我茅塞顿开,于是我决定将第一课时定为对胡屠
期刊
文言文是历史的瑰宝,是当今社会的宝贵财富。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中,要想达到引导学生欣赏文中美的内容和特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的目的,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下面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点文言文教学方法,仅供参考。  一、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提高自学能力  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数量较多,文质兼美,体裁多样,学生学习时有较大困难,容易产生畏学情绪。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学习,上新课前,教师可以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