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文化价值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y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堪称是美国当代社会的缩影,再现了爵士时代繁华掩盖之下的精神荒原。作者用严峻的道德审视现实苦难,客观再现了美国旧价值观向新价值观转型的事实,鞭笞了已经被物质化的美国梦对人性的侵蚀。
  关键词:美国梦;个人主义;物质主义
  美国梦是美国人生活理想的代名词,标榜民主、平等、自由的美国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到美国这个理想国度去实现个人价值,这也是美国尽管只有短短200多年的历史,却发展成为当今的超级大国。然而美国梦也在日益繁荣的经济新形势下渐行渐远,蜕变成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象征。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新旧价值观的转型期,也是美国主流文化模式定型的重要时刻,所以从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来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可以更好揭示盖茨比的悲剧根源,从而再现了被物质化的美国梦对人性的侵蚀。
  一、美国梦的历史渊源
  17世纪,清教徒为美国带来了加尔文主义,他们认为勤勉节俭是人性的美德,任何人不管出身如何,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也不管有何种得天独厚的机遇,都有权生存、工作,有权依自身先天和后天条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美国梦逐渐成了个人白手起家的梦想,成为了美国文化精神的缩影。随着18世纪末美国西部引发的淘金浪潮,美国梦被涂上了金黄色彩。到了20年代美国梦更是成为了物质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代名词,沦为了个人至高无上的各种价值的实现和实际物质利益的满足,而这恰恰正是美国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正是对财富、物质的过度追逐,“美国梦”也在悄然变味,在美国主流文化的浪潮中渐行渐远。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体现的美国文化价值观
  2.1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时刻影响着美国人的思想和行为,美国人并不把个人主义看作一个缺点,而是一种近乎完美的品德,它代表著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不向权威屈服的自豪。其主要表现为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认为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标的手段。
  盖茨比出身下层,却不甘于平庸,从少年时代便有意识的选择自己的人生,在与黛西相爱后更加坚定了他对成功的渴望。他天真的以为黛西可以和他一起实现他的美国梦。然而黛西无法承载他的理想,她不过是富家小姐,资产阶级的本性不可能让她为实现盖茨比的梦想而去牺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她个人主义的驱使下,义无反顾的嫁给了财大气粗的汤姆,去享受贵族生活。他天真的以为,只要拥有至高的地位和财富就可以赢回黛西。他做到了,他跻身于上流社会,享受着霓虹灯下纸醉金迷的时尚生活。豪宅、花园、香槟、晚会,并夜夜笙歌似乎宣告着他拥有着全世界,但财富、地位对他而言不过是赢回黛西的手段,他更渴望精神上的富有。在尼克的帮助下,黛西成了他的情妇,但盖茨比并没有为此感到满足,甚至公开向汤姆发起挑战,宣称黛西至始至终爱的人是他。在黛西开车撞死了梅特尔后,他甚至连夜蹲守在黛西家门外,固执的沉浸在那个虚妄的梦想里不能自拔,他自信的认为爱情的纯洁和人性的至真至诚,他如此相信个人价值和个人的魅力所以在很多机遇面前让给了爱情,最终他的个人主义将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黛西出身贵族,身上凝聚了太多的资产阶级特性,体现出极端的个人主义,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她毫不犹豫的抛弃了待她一片赤诚的盖茨比选择了汤姆;在道德和人性面前,她选择了逃避和嫁祸,最终盖茨比替她告慰了亡灵。
  2.2物质主义
  清教思想信奉加尔文宗的“预定论”,提倡勤勉节俭,认为财富积累是是荣耀上帝的有效途径,功成名就意味着实现了上帝预定使命。所以物质主义早在17世纪就已根植于美洲大陆。物质主义表现为最大限度的满足物质需求和欲望。
  黛西是物质主义最典型的代表,先是为了汤姆送的三十五万美元的珍珠项链将深爱她的盖茨比无情的抛弃。在盖茨比再次相遇后,又再次为盖茨比的财富所吸引,成为盖茨比的情妇。在物质财富面前,她也许后悔当初的选择,正如文中问题到黛西在象征财富的各色衬衫堆里,号啕大哭起来。然而,此时唤起黛西旧情的并不是益茨比的一片痴心和真诚,而是别墅内的豪华装饰和盖茨比本人的奢华生活。尽管她为这些物质财富所吸引,却没有足够的勇气离开富有的丈夫,所以在汤姆揭露盖茨比是通过贩卖私酒才有今天的成就时,开始动摇犹豫;更是在肇事逃逸后,用卑劣的手段把死亡推向了用真心和毕生精力爱她的盖茨比,后来甚至没有参加盖茨比的葬礼,正如像尼克所说,“他们砸碎了东西,毁灭了人,然后退到自己的金钱中让别人去收拾他们的烂摊子。”
  盖茨比事业的成功彰显了其社会地位的晋升,不仅可以和沃尔夫西姆这样的达官显贵结交朋友,也可以在驾驶违章后,仅仅倒出和局长的关系后便摆脱了麻烦。还可以在家里举办大型宴会,宴请百名各界人士,一起平等的共享欢乐。这些都无疑体现了物质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和利益关系。
  《了不起的盖茨比》直观的向人们呈现出美国社会主流文化中积极与消极的不同层面。再现了20年代金钱至上的社会风貌,揭示了虚妄的美国梦对人性的侵蚀,表现了作者对传统道德的呼吁和对美国精神荒原的哀叹和惋惜。
其他文献
摘要:小说主人公大卫的一生正是狄更斯一生的写照,他们同样拥有着坎坷的童年、波折的求学经历、以及痛苦的童工经历、工作经历和不幸的婚姻生活。这位现实主义作家,通过独特的描写视角、扁平人物的形象塑造、浪漫主义的环境静物描写手法,通过揭示社会的真实面貌,表达了对道德与情感的追求,展现了小说具有独特感染力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大卫·科波菲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一、创作风格  1.现实主义的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两种阴道成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缺点。方法:搜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自2006年2月到2010年2月15例MRKH综合征(Mayer-Rokitansky-Kuster-Hauser syndrome)患者,
预测未来气候情境下鄱阳湖流域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的时空分布可为流域水资源的优化管理,为科学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供基础数
目的:   (1)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疗效。   (2)探讨ANCA阴性的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
目的:  观察丝氨酸消旋酶(serine racemase,SR)突变对小脑皮层发育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  1.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特异性酶切的方法对小鼠进行基因型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伴随着2002年元旦宏亮悠扬的钟声,新世纪第二个春天的融融暖风已扑面向我们吹来。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广大读者和辛勤工作在各个媒体的新闻同仁衷心地道
摘要:诗歌内部充满着不易察觉的诸种“張力”结构,张力越丰厚,给人越丰富的观感和舞跃的思理。文中以《柯尔庄园的野天鹅》为鉴赏对象,详尽展现了多层对比和诗歌意象中情感张力。  关键词:张力;对比;意象  闻一多说:“诗这东西的长处就在于它有无限度的弹性,变得出无穷的花样,装得进无限的内容。”诗给人带来的这一切“无限”与“无穷”的审美体验,源于诗歌的内在张力,诗歌张力越丰厚,给人越丰富的观感和舞跃的思理
简单介绍了新乡市城区概况,对城区绿地系统现状进行了评价;详细介绍了新乡市城区绿地系统整体规划方案的指导思想、原则与内容,最后介绍了该规划的实施步骤.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被称为“恐怖伊恩”,他在《只爱陌生人》中刻画了四个主人公形象,以内部和外部不同的叙述视角探测人物的性爱心理以及行为的种种表现,尤其是以玛丽视
摘要:《爵士乐》以非裔美国人为故事的主人公,揭示黑人百年来所遭受的屈辱历史,展现了美国黑人的生活困境。本文以人物乔入手,对《爵士乐》进行解读,意在突出表现尊重在非裔美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并给予其启示。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爵士乐》;乔  一、引言  作为音乐与小说的爵士乐完美结合,让《爵士乐》这部小说一度成为不可能之作。一对生活在北方城市的南方夫妇,搭起了整个故事,乔死去的情人多卡斯是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