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911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的应用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既要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又要顾及现阶段中职生自身的素质。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加强实践,力求创新”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学科式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开拓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目标、计划、课程、模式、考核等诸方面均应“改版”。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1-0175-01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当前,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行业化方向发展。从就业市场看,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广告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操作等中级计算机技术人才十分看好。因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应适应社会需求,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更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4.多媒体技术: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
  5.平面图像处理:通过培养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设计。
  
  二、教学计划的改革
  
  新的教学计划应以技能培养为主。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应用能力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但一定要突出专业特色。
  以三年制为例,在前两学年,每学期用3~4周时间在机房进行某个发展方向的专门化训练,最后一个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及爱好,分方向进行专长提高训练,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喜爱的方向上有自己的特长。具体安排为:
  第一学期,进行中英文打字的强化训练,使其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80字以上。
  第二学期,进行办公软件Office的加强提高,使其能适应各种办公自动化的需求。
  第三学期,进行网页制作的重点突破,使其能设计满足用户要求的各种网页。
  第四学期,用两周时间进行计算机平面图像设计,使其能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的创意和设计。再用两周时间进行网络的安装和维护,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使其能掌握Internet网的接入技术及局域网的安装和维护。最后用四周的时间,进行提高训练,最终使每个学生有一技之长。
  
  三、课程的改革
  
  随着社会对中职生尤其是计算机等专业的中职生的培养要求越来越讲求实用和应用,必须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应大胆开设《网页设计》、《PhotoShop》、《多媒体制作》、《Flash动画设计》、《电子商务》等面向市场、以实践操作为主的实战型课程。这样学生毕业后可立即适应市场的需求。
  
  四、教学模式的改革
  
  1.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
  2.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应采用以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
  3.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通过制作教学课件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其次,教学内容里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其三,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四,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4.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教学模式。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虚拟教室、远程教学、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学生每修完一科,可在指定时间到网上参加考试,如果通过则取得相应的学分。
  
  五、考核方法的改革
  
  由于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在整体上处于弱势,按照现有的考核办法,必定会出现大面积不及格。这势必冲击整个教学计划的完成,进一步打击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法要进行重新设计。
  1.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学校指定的选修课范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
  2.允许部分课程不及格,各科学分可互相弥补,平均达到及格即可。
  3.凡是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均以实践(如上机)考试作为评定成绩。
  4.每学期的实训项目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则本学期的其它课程可以不及格。
  5.最后一个学期的分方向发展的实训成绩若为优,则可以弥补前几个学期中某些笔试课程的不及格。
  总之,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蓝领”或“灰领”。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充分了解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并“对症下药”,才能更好的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我们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真正做到“把先进的技术教给学生,把合格的学生送到企业”。
  2.警惕教育培训化、培训证书化、证书短期化倾向
  企业一般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上岗证书,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容易产生教育培训化、培训证书化、证书短期化倾向。课程设置围绕证书的取得来进行,大量删减一些基础学科,为了迎合企业要求追求短平快效果,导致教育培训化、培训证书化现象,失去了职业学校的办学特色。更有一种倾向,为了获得考证高通过率,本应经过较长实践培训和学习的课程也短期结业。在这种倾向下,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容易异化为取证培训,失去了对其进行人文熏陶,促使其进行个人发展思考的深层次教育机会。
  3.企业和学校容易忽视教育风险
  由于人才培养的长期性,即使是订单式培养模式已经比较明确了学生的未来就业方向,企业和学校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教育风险问题。从企业层面来说,一是无法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企业需求高度吻合,二是假如受市场供给变化影响或者企业内部人事变动影响而在事实上发生毁约情况,将给企业形象、信誉带来不良影响。从学校层面来说,一是学生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二是因受市场供给变化影响或者企业内部人事变动影响而毁约时,学生不能按协议就业,学校将承担违约的连带责任。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三、引入宏观调控手段改革订单培养模式
  
  教育领域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已经是客观现实,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分析出现的教育问题,伟人邓小平曾经说过“市场经济也有计划,计划经济也可以有市场”。考虑到教育的特殊性,我们不能单纯地以市场经济思维来培养学生,可以尝试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入一定的计划元素,学校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发动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了对企业负责,对学生负责。
  如前所述,教育产品的供需存在一个时滞问题。如何实现更高就业数量和质量的均衡,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应讲授学生行业通用能力,该能力应该是经过较短时间能获得本行业内特殊岗位要求的认可,同时企业和学校双方进行全程沟通。如企业的人才需求发生改变时,学校能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并能通过合理的课程改变帮助学生能顺利完成本专业行业通用能力的学习。
  鉴于教育的不可逆性,学生在成年前接受教育的机会只有一次,加强学生的选择度可以是改进订单培养模式的方向。在现有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由教委成立行业委员会(或由现有机构承担相应功能),与对应的行业协会共同发布行业通用能力,供学校作为课程设置时的参考,这样的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在本行业的就业能力。另一方面,行业委员会也可以起到一个沟通渠道的作用,企业可以了解什么学校开设有自己需要的专业,学校可以了解什么企业需要什么类型人才,从而实现均衡的优化。
  强调合同的契约功能,维护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利益。《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企业的用人进行了更规范的规定。如果企业发生违约行为,学校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维护好学生作为弱势群体的利益。教委的行业委员会可制定、发布三方订单培养协议标准文本,学校和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增减相应的条款。
  强化教育功能。现在的理论基本认为学生毕业是教育活动的终结,对如何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就业却没有更多的关注。作为职业学校,不能停留在将学生顺利推向就业市场,应该建立学生的就业数据库,考察学生一段时间内的就业动向。换言之,即使订单式培养模式出来的学生一次性都就业了,可是一年以后又都失业了,这何尝不是教育的一种失败呢?课堂教学内容和社会需求始终是存在一个时滞问题,即使是针对性很强的社会培训项目,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还是需要自己来进行知识的更新、总结和再提高,所以对于职业学校教育而言,在教学中始终渗透对学生的终身教育、人文教育是体现教育本质的重要途径。
  
  注 释
  1 资料来源:楼根良.中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
  2 http://www.sjzsms.com/read.asp?/127.htm http://www.sxmtxy.com.cn/
  zsxx/f3.doc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供给与需求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2 哈尔•R.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3 朱坚强.教育经济学发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
  4 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2
  5 陈 军.关于“订单培养模式”的理性思考.继续教育,2007(8)(第21卷)
  6 雷 敏.中职订单培养模式热现象下的冷思考.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网站
其他文献
1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山东菏泽视察时引用了一幅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用以诫勉参加座谈会的官员。这个小小的细节,意味深长,引发人们对这幅“对联”的关注。不由使我想起这幅对联的出处河南省内乡县衙。  三年前我曾经到过这里,写过游记感想。  衙门,是古代对各级官署的称谓。在中国,有一条衙门旅游黄金线
当秦嬴政统一中国,它的游牧邻居也缔造出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匈奴.随着中原王朝的兴亡,草原上的部落联盟也经历着分分合合,匈奴之后是鲜卑,鲜卑之后还有突厥,大多数时间里
期刊
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人们生活的需求导致电能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电力资源逐渐陈伟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性能源.但同时,由于众多不良用电现
主要分析了某热电厂350MW机组烟气脱硫系统改造比对,描述了为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某热电厂对原有脱硫烟气系统,二氧化硫吸收系统再分布以及石灰石供浆系统完成改造的方案介
【摘要】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而且科学技术也不断取得一定的成就。因此,这在民用工程的建筑进程过程中也进一步受到了科技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在伴随着工程速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民用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问题。本次论文结合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方面对质量控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并对民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展开叙述,以及还针对民用建筑
森岛通夫(Michio Morishima),日本著名数理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他1923年生于大阪,1936年进入大阪府立浪速高等学校,1943年该校高等科文科乙类毕业.1943-1945年在海军服兵役.1
世界各国在低碳转型道路上的努力催生了低碳经济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整体上在不断创新,从产业层面上也在不断创新,同时一些新型低碳商业模式也在不断涌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电力工程就必须通过持续性的改革发展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而配网作为电力企业为社会进行电力供应的主要渠
吉林省相关企业和部门抓住国债贴息支持技改这一难得机遇,大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品优化升级,增强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吉林省有关部门认为,这批列入国家财政债券支持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