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鳞状细胞癌一例

来源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68岁.右眼上睑肿物10余年有6mm×7mm大小,近1月渐增大.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右眼上睑肿块"行切除术.术后4d复发,且发展迅速.术后1周病理结果:右眼上睑鳞状细胞癌.遂于2009年9月24日来我院就诊.查体:视力右眼0.8,左眼1.2,右眼上睑轻度肿硬,其中内侧见一1.5cm×1.0cm×0.6cm的菜花样溃疡连于睑缘,边界清楚,边缘外翻状似火山口.隆起较高,顶部见有黑痣,下方有破溃,流有血水,表面附着一些角化痂状物,肿物质地是等,移动度差,无压痛.右眼上睑抬举尚可,眼球各方向运动自如,睑球结膜光滑,无充血,角膜虹膜无异常,晶状体前皮质密度增高,眼底无异常.耳前及颌下淋巴结未触及.眼眶CT:未见异常.眼部B超:未见异常.上腹部CT:肝、脾末见明显异常.胸片:心、肺未见活动性病变.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肿瘤指标全套:正常范嗣.诊断:右眼上睑鳞状细胞癌。

其他文献
患者男,76岁.以"双眼视物不见1月,右眼突然疼痛难忍2d"于2009年3月29日由外院转入.患者6月前因肝血管瘤肝破裂于当地医院保守治疗5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6,呼吸18,血压115/92mmHg。
期刊
患者男,22岁.双眼渐进性视物不清8年,于2011年9月2日收入院,否认家庭遗传史.术前检查:Vcc OD:0.8OS:0.8 IOP OD 14 mm Hg OS 16 mm Hg晶状体中央核性混浊(Ⅱ级核),角膜曲率:OD:K146.00 77° K2 43.25 167° OS:K1 46.00 98° K2 43.50 8. 眼轴:OD 21.91 mm OS 22.37 mm应用Hoff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在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已诊断为晶状体膨胀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32例患者32只眼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中钝性分离房角关闭的区域.超声生物显微镜和房角镜观察手术前后房角的变化,A超测量眼轴、晶状体的厚度以及术前术后前房深度的变化.对
大部分眼附属器淋巴瘤(ocularadnexallymphoma,OAL)是一类恶性程度低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不仅影响到眼的正常功能,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近几十年,它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治疗也有所改进.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切除、放射疗法、单药或联合化疗、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或干扰素等的免疫治疗等.最近几年,有学者提出了抗鹦鹉热衣原体的抗生素治疗以及静观随访的新治疗方法.
目的 观察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后通而不畅的患儿,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65例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后通而不畅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多次探通的方法;另一组采用注药,热敷并观察20~30天的方法.结果 两种方法比较,采用注药,热敷并观察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多次泪道探通的方法.结论 新生儿泪囊炎行泪道探通术后通而不畅者不要急于多次探通,而应采用注药,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在高血糖状态下晶状体形态及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探讨晶状体是否存在高糖代谢记忆及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动物实验研究.对2012年7月至2013年4月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概率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和实验组.用链脲佐菌素(STZ)制作糖尿病模型,分为无代谢记忆组(NM)、代谢记忆组(MM)、糖尿病组(DM).每周测体重、血糖,观察晶状体形态,12周取材用TUNEL法检测晶状体上皮
目的 测量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探讨RNFL厚度与DPN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为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78例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用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估研
目的 比较2.2 mm与2.75 mm透明角膜切口(CCI)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散光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134例(167眼)白内障患者按掷硬币法随机分为2组:2.2 mm切口组57例(70眼)和2.75 mm切口组77例(97眼),术前角膜散光<0.50 D者,做正上方切口,角膜散光≥0.50 D者,在最高屈光力子午线上做切口.测量2组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UCVA
目的 测量6到17岁国人正常眼视盘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值,探讨相关因素,为青光眼的诊断和手术预后判断提供资料.方法 2011年10月至11月期间随机选取2 006名(3 915只眼)年龄在6到17岁,平均(13.24±2.94)岁的身体健康眼部正常青少年,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
患者女,22岁.因“双眼视物不清20年余”于2005年11月到我院门诊就诊.既往有高度近视病史.专科检查:双眼视力0.04,右眼-18.0 D=0.4,左眼-17.0 D=0.4,双眼前段未见异常,眼底视盘旁见近视弧,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视网膜呈豹纹状.眼压右眼13 mm Hg,左眼12 mm Hg;眼A/B超示前房深度右眼3.45 mm,左眼3.22 mm;眼轴长度右眼28.29 mm,左眼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