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心脏病心电图改变分析

来源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产期心脏病心电图改变文献报告较少,本文收集26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与来源 26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37—45岁,平均年龄41.5岁。平素均无心脏病病史。 1.2 方法 采用日本产SC—513型单导心电图机,纸速25mm/s。所有患者均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进行测量分析,并做心脏彩超及X线检查。 2 结果 2.1 ST—T改变 ST段呈斜型下移者16例,占
其他文献
对急性胰腺炎(AP)病人坏死型(nAP)及水肿型(EAP)各50例对比观察.方法:48h内心电图测定.结果发现nAP窦速、室早、房早、AVB、Af、QT延长、ST段上抬、ST段下降、T波改变多见.
同步记录72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头胸导联(HC)及常规导联(wilson)心电图(ECG),并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HC与Wilson导联ECG对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8.9%与81.5%,特异性33.3%
正常成年人心电图(ECG)QRSV<sub>5</sub>、V<sub>6</sub>呈qRs或Rs形,R/S】1。并且右心前导联的S波幅度随年龄的
本文对1000例正常人、300例左心室肥大(LVH)12导联心电图QRS总振幅(∑QRS)进行了观察,结果正常人∑QRS95%正常值范围(均值&#177;1.96倍标准差)男下限85mm、上限185mm,女下限75
现就我院心内科1992年6月至1997年6月间11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其中35例下壁AMI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35例均为发病24小时内入院患者。下壁AMI诊断符合WHO标准。对应
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检出1021阵次缺血性ST段下移,其中827阵次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占81%;心肌缺血发生昼夜间分布于上午6—10时形成高峰,占37%;夜
分析289例心脏病患者房颤(Af)发生情况与左房内径(LAD)的关系。结果显示LAD扩大者Af发生率显著高于LAD正常者(P【0.01),瓣膜性心脏病显著高于非瓣膜性心脏病(P【0.01),而且LA
自1975年Schamroth提出早期超急性损伤期的理论之后,对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心电图(ECG)改变有了共识,AMI的早期诊断率也大大提高,但对于此期内T波异常尚未引起普遍重视
动态心电图(DCG)监测是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有效地监测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为临床上提供了大量的资料。随着电子科学的发展,DCG的分析软件系统日臻完善,大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