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大娘”:18年恪守诚信替去世儿子还债29万元

来源 :妇女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ove5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凤英

  18年前,浙江浦江农妇张凤英32岁的儿子,因患白血病去世,留下了办厂和治病所欠的29万元债务和利息。尽管没有法律上的偿还义务,但母亲坚持一笔一笔整理欠账,然后用种地、养猪、养鸡鸭挣来的“血汗钱”,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点一点儿归还,直至还清儿子的全部欠债。她说,身体有时会很累,但只要活着,就不能欠人家一分钱。众人尊称张凤英为“诚信奶奶”,赞扬她是中国好大娘!2015年6月初,张凤英入选“全国第五届道德模范”候选人……
  天降噩运,儿子去世留下巨额债务
  2013年12月初的一天,晚稻早已收割完毕,清晨的田野里覆盖着一层白茫茫的浓霜。一位农村老人来到她家的猪圈,用三轮车把10桶猪粪拉到自己田边,再挑到田里。无论是下雪还是下雨,老人都舍不得把猪粪倒掉。她乐呵呵地说:“猪粪拉到田里,明年种稻谷可以省去买化肥的钱。”这位既养猪又种稻谷的老人叫张凤英,已经67岁。这把年纪本应安享晚年,她为何却如此劳累?
  张凤英人生的辛酸要从1990年说起。那年6月,她的丈夫患肝癌去世。擦干泪水后,张凤英独自撑起苦难的家。儿子严平迪为了替母亲分忧,借钱开了家小服装厂,常年在石家庄等地做服装生意。那几年,因为生产的服装没能紧跟潮流而亏了钱,儿子的精神备受折磨。然而让张凤英没想到的是,刚刚从丧夫之痛中走出来的她,又将面临噩运。1995年5月的一天,严平迪回家时,张凤英发现他人很消瘦,肚子却胀鼓鼓的。她一看不对劲,催促儿子赶紧去医院检查。医院的一纸诊断书,让母子俩犹如遭到雷击:严平迪竟患了白血病!
  在医院治疗3个月后,医生无奈地劝张凤英说:“你儿子这病已到晚期,再治疗也没什么意义。”张凤英流着泪水,伤心地带儿子回了家。一年半后,在张凤英声嘶力竭的痛哭声中,儿子永远地离开了她,年仅32岁。
  儿子去世后,留下了40多张借条,其中数额最大的4万元,最少的2000元,主要是办厂亏损和治病欠下的,总额达25万元,这些钱大都是向亲友、邻居借的。之后,不断有债主上门要债,有的还上诉至法院。“那段时间,家里天天有人来吵。”媳妇受不了债主的逼债,第二年带着5岁的孙女不辞而别。张凤英叹息一声,没有怨她,说:“媳妇年纪还轻,我不能耽误了她的前程,儿子的债务我来扛!”随后,她一个个上门核对,对债主说:“我虽不识字,但我认识我儿子的笔迹,只要是我儿子写的欠条,我都认,也一定会还,只是时间长短而已。请大家谅解。”望着张凤英坚毅的目光,债主们露出疑惑的神色,心里直犯嘀咕:你一个老太婆拿什么还债啊!但此后,再没一个人上门逼债。
  “儿子去世时,最牵挂的就是他欠的债,我当时就下决心要替他还。”张凤英说,“也有人悄悄告诉我,儿子没了,他欠下的债务可以不用还,法律上我也没这个义务。但做人要讲信用,那些借钱给我儿子的乡亲挣钱也不容易,不还钱,我心里一辈子都会不安。这也许是命吧,我认了。”
  含辛茹苦,农村大妈踏上漫漫还债路
  25万元巨债,还有约定的利息,对一个农村老太太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开始还债的那一年,张凤英已年过半百,她既没技术又没文化,体力精力也都有限,她要拿什么偿还儿子的债务呢?经过考虑,张凤英决定通过种稻谷、养猪来还债。“只要尽心还,积少成多,总有一天能还清的!”张凤英暗暗发誓。
  当时她家只有2亩承包田,张凤英就向村里有闲置农田的村民租田种粮。2000年上半年,她租种的水稻面积达21亩,成为村里最大的“种粮大户”。从此,张凤英很少休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尽早把儿子欠下的钱还清。一天十来个小时弯着腰在田里干活,这样的劳动强度很多年轻人都难以承受,张凤英却从没喊过一声苦。
  每年一到插秧季节,张凤英凌晨3点起床,匆匆扒上几口水泡饭,带着干粮就小跑到田头,一直忙到天黑。她开始插秧比其他村民要早一周,插完秧却要比别人晚20多天。邻居王仙红说起亲眼所见的一个场景便泪眼婆娑。有一天晚上,她远远地看见一个黑影在蠕动,腰几乎弯成了90度,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张凤英插了10多个小时的秧苗后,腰一下子竟直不起来了。王仙红连忙将她扶进屋里,帮她揉腰捶背……
  张凤英将收获的稻谷碾成米,然后卖米还债。这些年,村子里办厂、外出经商务工的人增多,闲置的田地越来越多,张凤英就向村民租田种稻谷。村民们体谅张凤英的难处,也敬佩她的为人,大都是象征性地收点租金,张凤英对此很是感激。2012年,张凤英的稻谷种植面积扩展到了30亩,年近七旬的她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除了种田,张凤英还养鸡鸭,每年总要养上100多只家禽,拿到市场上去卖。
  村主任傅正山感叹:“这30亩农田基本上是张凤英一人种,年轻人种两三亩地都嫌累,她这么大年纪了还种那么多,这辛苦钱赚得太不容易了。”一个人种这么多地,实在忙不过来,张凤英就压缩睡觉的时间,早起晚归,经常晚上只睡三四个小时。“我身体好,睡一会儿力气就又来了,慢慢做慢慢还吧!有时也会觉得很累,但想到还清一笔钱,就能拿回来一张欠条,心里就感觉没那么累了。”张凤英善良质朴的话语,把“诚信”两字演绎得淋漓尽致。
  仅种粮,赚不了多少钱。2005年开始,为了尽快还债,张凤英向亲友借钱硬是造了一个猪圈。当年8月,一批刚买来的小猪接二连三地发病死去,张凤英急得直跺脚。
  无奈之下,张凤英找到浦江县畜牧兽医局,兽医王潮迪立即放下手头的事,当天下午就赶来为老人查看原因。谁知张凤英坐上王潮迪的车后,竟一时间想不起来自己是哪个村的人了。车转来转去转了好几个地方,都没有找到猪圈,直到她在车上看到一个同村的村民,她的记忆才恢复。张凤英说:“那段时间为了观察猪的病情,深夜两三点都还在猪圈,实在太累了,没想到会出现短暂失忆。”   望着疲惫不堪的张凤英,兽医王潮迪的眼睛突然变得潮湿,他动情地说:“张大妈,您这么劳累挣钱,这是何苦呢?”当了解到她是为了偿还儿子的欠债才如此拼命时,王潮迪又吃惊又感动,当即决定,免费为张凤英的病猪“出诊”,与张凤英结对子指导她养猪。
  为了能喂养好上百头猪,张凤英干脆在猪圈旁搭了个小床,一睡就是七八年。
  每天不停地劳作,吃饭成了张凤英最容易忘记的事。“早上起来一干活就没时间吃了,忙了也就忘记了饿。”因此,她经常是下午一两点钟,早饭午饭一起吃,晚上八九点,或者更晚才吃晚饭。
  48张借条与收条,垒起一座信义丰碑
  提起张凤英替子还债,永丰村的傅继泉既感动又惭愧。他说,20年前,他和张凤英的儿子一起做服装生意,由于资金周转需要,严平迪向他借了3万元钱。严平迪去世后,他唯恐这3万元钱泡汤,于是起诉到法院。经法院调解:免除1万元,张凤英和她儿媳妇各还1万元。
  就是这1万元钱,张凤英还了10年。“她喂鸡卖鸭凑几百元,卖头猪凑几百元,最难的时候就拿大米来抵,一百斤、两三百斤……”傅继泉说,当年看张凤英年纪大了,儿媳妇也离家出走,他以为法院调解的钱肯定是拿不回来了。“可没想到张凤英不仅还清了自己的1万元,还用这次卖米的钱,把当年儿媳妇剩下的1万块钱也补上了。”那天,张凤英把厚厚的一沓现金交给他时,傅继泉哆嗦着嘴巴说不出话来,他决定不要张凤英的这1万元钱,因原先起诉法院的事他至今还后悔。可几经推让,他拗不过善良的老人,只得收下。“听说所有债务都快还完了,我既佩服她,又为她高兴。”傅继泉说着眼眶红了。
  村民钟芝珍,当年也借给张凤英儿子3万元。“她儿子去世后,我压根就没想过钱还能要回来,也没上门去要,哪知张凤英每年都会还上两三千块,我一直说你这么辛苦,钱不用还了,可她就是不依。”2014年12月3日下午,钟芝珍握着张凤英留有余温的最后一笔还款2000元现金,目送张凤英离开,望着老人佝偻的背影,她直抹眼泪。
  其间,有几个好心人对张凤英说,儿子都死了,子债不还,别人不会把你怎么样,而她却说:“借钱还债,天经地义,儿死债不烂,我赚来钱一定要还的!”刚开始,张凤英都按欠条上写的利息和本钱还,一笔从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借的2万元钱,经人转手后再借给她儿子,最后还本付息高达4万元。对有的债主本钱还不起,她就先还利息。村民很同情张凤英的处境,纷纷和她说,本钱还掉就好了,利息不必勉强。
  张凤英替子还债的精神深深感动着街坊邻居。2013年晚稻收割时,村民傅红伟听说张凤英老人的稻谷收割好后还没有运回家,二话不说借了邻居家的电动自行车,一个下午帮老人把5000多斤稻谷从田里运到了晒场上。做饲料生意的老板得知张凤英扩大养猪规模,主动把饲料赊给她,最多的时候饲料欠款达10万元,但他从不向老人催账,每次都是等张凤英卖了猪后,再还上饲料款。老板说:“张大娘儿子的债都还,说明她厚道、守信,我十分敬佩她,只要她有钱,我相信她肯定会还的。”
  每年收完稻子,张凤英都是独自一人在路边翻晒,有时连晚上也睡在稻谷上。2014年张凤英30亩稻田种了晚作单季稻,收割后她连续晒了40多天。为了看管放在村民屋檐下的3万多斤稻谷,张凤英在谷堆上睡了一个多月。“进入11月以来,晚上室外气温低,睡在稻谷上盖了被子还是感觉有点冷。”老人说,当她晚上席地而睡时,常常会思念儿子,“他很孝顺,要是不出事,我一定会过得很好。”正是这份想念,成了她坚持还债的动力。
  张凤英碾了2万多斤大米,因为年纪大了,没有太多的精力拿到集市上去卖。“米卖不掉,剩下的债务就还不了,自己要多欠一年的良心债。”张凤英叹息说,“许多人打电话来让我托运给他们,但是怎样把米从家里送到托运部又成了难题。”浦江电视台得知她的困难后,随即播报了这一消息,接着有网友在论坛上发帖。“老太卖米还债”的消息立即在网络上疯传开来。很多人纷纷赶往浦江张凤英家买米。2014年11月26日和27日,两天就卖出去几千斤。张凤英笑逐颜开。到12月底,她家中还剩8000多斤大米。“这8000多斤大米卖掉,估计儿子的债就可以还清了!”张凤英喜滋滋地说。
  一张张借条,陆续回到张凤英手中。而在这些借条和收条上,很多都注明了分次还的数目与日期。张凤英说,一张借条的钱一次性还不清,她就分次还。这些年,老人节衣缩食,把一分分、一元元艰辛攒起来的钱,每凑足一定数目就拿去还债。到2014年底,张凤英陆续收回45张借条,还掉了约24万元本金和利息。每当夜深人静,看着一张张收回来的借条摞得越来越厚,她心里感到很舒坦。老人没有把借条撕掉,而是精心收藏在一个小铁盒里。“舍不得撕啊,那上面有我儿子亲手写的字,他也只剩下这点东西了,就当留个纪念。”
  2015年春节刚过,张凤英家电话都快被打爆了,“都是来买米的,有杭州的,有义乌的,有永康的……这两天一天要接20多个电话,全都是来买米的,但米已经卖完了,真对不住大家。”张凤英布满沧桑的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也闪着一丝尴尬。原来,12月底时她家里还存有8000多斤大米,这件事经过《金华日报》官方微信平台和金华新闻客户端的报道扩散后,热心的金华市民们纷纷表示想要购买,仅一周时间,几十个客户直接开车来到张凤英家,将她家中的8000多斤大米一抢而空。
  2015年3月,张凤英用卖米得来的钱,将儿子欠债的剩余部分全部还清,回收了最后的3张欠条。看着家中的一沓欠条,将近古稀之年的张凤英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自豪,她笑着说:“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下了!”18年来,张凤英不仅还清了儿子所欠的25万元本金,还付了4万元利息,一共替儿子偿还了29万元债务。她的事迹也感动了无数的人,她先后被评为“浙江省道德模范”“最美浙江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就是这朴素的信念,支撑着这位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做了几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个人的信念,究竟可以激发出他身上多大的潜能,实在难以估量。但愿大娘诚信的力量,能感染你我,感染每一个人。
  〔编辑:潘金瑞〕
其他文献
日前,文化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指出,广场舞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以扶持、引导、规范为重点,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综合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广场舞工作队伍,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审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于群众接受的广场舞作品,培育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广场舞品牌活动。同时,《通知》要求为基层群众提供就近方便的广场舞活动场地,广泛开展免费发放教学光盘、公益培训、
期刊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中提到,将逐步缩小政府定价范围,全面放开社会资本全额投资新建停车设施的收费,推进城市停车设施规划编制工作,指导各地有效引导交通需求,逐步缓解城市停车矛盾。《规划导则》要求,大城市应分层次编制停车规划;各城市应5年一次开展停车普查;老旧小区周边非交通性道路或支小路,可设夜间临时停车位;公共停车场的规模不宜大于300个车位。  (摘自2015年9月7日
期刊
小时我最喜欢的是唱歌跳舞,歌唱得好,舞当时也觉得跳得好,但后来到了文工团,才知道自己其实条件不好,身体不够柔软。  当时,进部队参军是件光荣的事情,而且出路很好。为了参军我先去了北京。正巧成都军区也在招兵,我过去给他们朗诵诗词,又跳舞又唱歌。表演完了,考官觉得还行,就说这个孩子我们要了。  在文工团就是唱歌跳舞加训练,日子都差不多,一晃过去几年。在文工团后期,大家发现我会编舞。领导就说,要不你就编
期刊
心语姐姐:  我老公生在农村,幼年丧母,继母对他不好。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幸福温暖的家庭,我们全家人都很心疼他,我父母对他关爱有加。我以为一个从小没有得到关爱的人,现在尝到了爱的滋味,一定会倍加珍惜。  但我错了,他除了自己的工作和身体,很少想到我也需要被疼被爱。我很不理解是什么让他变得这样冷漠,难道从小没有得到过爱,终生就丧失了爱的能力吗?  嘉茵  嘉茵妹妹:  从小生活在一个缺乏爱的家庭,通常会
期刊
我记得自己多年前读过一个故事:一位商人在走夜路,随意弯腰捡了一些石子。第二天,商人发现自己捡的石子竟然是光彩熠熠的宝石。当时我并不完全懂故事的寓意,石子怎么会变成宝石?多年过去了,忽然又想起这个故事,心中有种顿悟的感觉。谁的生命中没有遇到过“石子”?你曾不经意捡起的那些“石子”,也许多年后变成了珍贵的宝石。  上中学的时候,我很喜欢看闲书,我的课桌里总是藏着借来的小说、散文等。可是,在那个“学好数
期刊
心语姐姐:  我今年28岁,相亲认识了一个男孩,算是我相亲以来遇到的最喜欢的人吧,但我发现他很抠门儿。  我们一起逛花市,一个10块钱的花盆,他都没有替我付钱的意思。我们出去逛街,买饮料时他会给自己买一杯,不知道给我买。我要买个500块的豆浆机,他不舍得,说去网上买要便宜很多。  我知道他刚买了房子,经济紧张,可也不至于这样吧,我很怀疑他对我的感情。  他现在成天催我结婚,可是他对我这个样子,我哪
期刊
主持人语  在学会走路、说话以后,幼儿会经历一个充满挑战的成长期,传统的说法称之为“叛逆期”,我却更愿意称之为“挑战期”,原因是这个阶段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都充满了挑战。因个体差异,幼儿挑战期的开始有早有晚,持续时间有长有短。挑战期里,幼儿变得难缠、爱哭、挑剔、叛逆、不守规矩、跟大人对着干,还可能使用身体和语言暴力。家长要看到孩子负面行为背后的积极动因,给孩子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试错的机会
期刊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和您妻子是怎样认识的?她对您印象如何?  景海鹏(以下简称景):和她认识时我还是飞行员,飞行员和外界接触少,找对象一般靠介绍。当年,我和她也是朋友介绍认识的。她是江苏人,腼腆内向,有着江南女孩的灵气和娴静,笑起来特别甜,初次见面我就对她动心了。她对我却有点小失望,她觉得我是北方人,又是飞行员,应该是高大威猛、帅气的男子汉形象,可我外形不帅,个子也不高。后来,我们走到一起后,我
期刊
我是在经过无数次相亲之后终于认识我老公的。他是典型的“凤凰男”,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IT公司搞研发,没几年就有研究成果获奖。因此,我们结婚前我妈对这位准女婿一直赞赏有加,甚至说我中了彩。  可就在我们举行婚礼的前一天,我妈却忧心忡忡地对我说:“要不是你年龄大了急着嫁人,妈哪会舍得让你嫁到他们家!”我对我妈的态度变化有些意外。我妈伤感地说:“你看不出来吗?这孩子是他家的摇钱树呢!父母的养老由他负担肯定
期刊
2008年,我大学毕业后,从老家湖北武汉来到深圳找工作。几经周折,最终进了一家物流公司做前台文员,月薪1600元。  半年后,我对物流公司的运作都很熟悉了,从开单到客服都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老板主动给我加了500块钱薪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这同时也提醒我可以找更好的工作了,而不是做一辈子文员。  我重新外投了简历,只三天,就成功应聘到另一家大型物流公司去做客服部主管。  在新的岗位上,我得到了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