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T细胞白血病一例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hu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采用快速、敏感和特异性的聚合酶链反应(PGR)对108名献血员进行了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检测。结果表明,有84例表现为HCMV阳性,占被检测对象的77.8%。说明人群中HCMV的感染率是较高的。同时,从本文的HCMV的PCR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表明,PCR技术可以检测样品中少到20个拷贝的HCMV模板DNA。因此,PCR技术是可以替代或弥补目前繁琐的细胞培养技术及血清学方法而用于临床检测的。
报告205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诱导缓解期采用强烈CODP + L-ASP和COAP + L-ASP方案,联合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及头颅放疗(18Gy)进行庇护所预防。使5年无病生存率(EFS)达到74.4%,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复发率降至1.5%,睾丸白血病复发率降至3.4%。治疗效果表明:早期强烈化疗及有效的庇护所预防是减少骨髓及髓外复发,提高EFS的关键。
期刊
用流式细胞仪(FACStar)双抗体标记免疫荧光法,测定正常骨髓、化疗后的外周血和正常脐带血中的CD34+细胞及其亚群,发现总的CD34+细胞率在骨髓中(2.89±0.91%)和化疗后的外周血中(2.58± 0.75%)较高,脐带血中较低(0.88±0.41%)。CD34+ /LIN+细胞,包括CD34+/CD33+、CD34+ /CD5+、CD34+/CD10+等,在化疗后的外周血和脐带血中高于
用乙酸肉豆寇咐醇酯(PMA)刺激人多形核粒细胞(PMN)可导致其质膜结合酶活性下降,碱性磷酸酶(ALP)、5'-核苷酸酶(5'-NT)和中性内肽酶(NEP)活性分别降至36.61%、58.53%和30.79%。O2-及H2O2生成抑制试验证明,PMA刺激后PMN质膜结合酶活性的损伤乃活性氧物质(ROI)所致。IH-764-3是自中药中提取的一种单体成分,经实验证明具有抗氧化损伤,保护PMN质膜结合
70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根据其常规骨髓涂片检查及巨核细胞(MK)标化计数分为MK增高38例,MK正常24例和MK降低8例3组。结合骨髓切片免疫图像分析和巨核袓细胞体外培养,对ITP患者的巨核细胞及临床预后进行了研究,发现:MK增高组骨髓各阶段MK增多,爆式巨核细胞集落(BFU-MK)及巨核袓细胞集落(CFU-MK)正常。MK正常组前原始及原始MK偏低,BFU-MK降低。MK降
期刊
IHW2和IHW3是亲溶酶体药物十二烷基吗啉(NDM)的类似物。由于分子中引入了亲水基团,所以是水溶性药物,较NDM更容易经胞饮作用进入富含溶酶体的白血病细胞,破坏溶酶体,从而导致细胞的死亡。IHW2和IHW3用量为85μg/1 × 107和42μg/l × 107细胞时,几乎能杀灭100 %的白血病细胞,同时保留19.4±16.5%和7.9 ± 12.7%的正常造血干细胞。IHW3净化急性髓细胞
我们报道人粒细胞白血病(HL60)裸鼠异种移植瘤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该移植瘤已在裸鼠间连续传代20余代,成功率达100%。移植瘤瘤细胞表面抗原为稳定的粒细胞标记。利用该模型进行了单克隆抗体-柔红霉素偶合物的导向治疗,结果显示对肿瘤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为在体内条件下对人类白血病进行研究和实验性治疗提供了良好的工具。
为了进一步提高交替半身照射(HBI)清除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本研究用大鼠BNML白血病的亲代细胞进行了实验,进一步证实环磷酰胺(CTX)加交替HBI治疗,不仅可不用骨髓移植即能重建造血而且能延长生存时间,部分大鼠获得治愈。同时,还探讨了不同的CTX +交替HBI治疗方案对疗效的影响,证明交替HBI的疗效与化疗预处理的效果、开始照射的时间以及两次照射间隔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提出了最佳治疗方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