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思考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_ti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教育背景下,培养、发展以及提高低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语文学科在此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简单分析了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发展与提升在促进语文教学效果改善、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重点围绕阅读兴趣、自主阅读习惯、绘本教学、课堂内外教学、阅读教育渠道与方式等,就相应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繪本教学
   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而要充分契合他们的身心特征并促使他们更好地投身于学习,引导他们提升阅读能力至关重要。在语文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发展的前提下,低年级小学生能够更好地从文字中理解意思、掌握知识、感悟情感,这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乃至其他课程的知识,更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对枯燥的文字内容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的现状,促使学生在持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综合素养全方位发展。
   一、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一)促进语文教学效果改善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部分,可以说整个小学语文教学都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有效接受、理解和掌握语文教学内容,进而保障整个语文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换言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直接和语文教学效果挂钩。学生阅读能力越强,他们越能更快地在语文学习中掌握知识,在阅读中领悟生活、感悟情感,于各个方面满足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实现课堂水平的飞越。
   (二)推动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现代教育更加强调的是学生综合素养的全方位发展。而阅读能力作为低年级小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基础、核心能力,其对学生的影响不可不谓巨大,广泛体现于多个层面。首先,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基础能力,其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收获与成长情况。加强阅读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助于引导学生实现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发展,为课程核心素养的全方位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其次,低年级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往往包含自主性、阅读方法、阅读习性等。阅读能力不仅能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良好基础,也能帮助学生在其他学科方面实现成长与突破。高水平的阅读能力意味着小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能够通过阅读准确理解知识内容与内涵,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另外,阅读能力也是当前社会要求的重要品质与能力。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人们接触的信息大量增加,可谓是信息爆炸。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能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自身需要的有用信息,同时对信息的好坏、价值等进行科学甄别,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故而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最后,阅读能力的提升能够间接促进审美水平、思想意境的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字进行更为准确、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可以对文字中所蕴含的复杂思想、价值、态度、情感等加以感受,从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开发思维,形成系统化、高水平的审美意识。
   二、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必然是建立在他们积极、主动、持续的阅读基础之上。小学生天性喜爱简单、直观、形象的内容,而语文阅读内容主要是由文字组成,抽象的文字很难激发起学生阅读兴趣,导致相应的阅读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和落实。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着重采取各种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阅读积极性与自主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持续、深入的阅读中不断收获和成长。学生兴趣缺失的话,那么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往往会变成教师主导、学生被迫完成任务的模式,严重影响实际效果。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进行总体把握,同时对学生实际情况,尤其是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文字基础等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地做到“投其所好”,以他们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来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影子》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带领学生阅读课文,而是先抛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影子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见到过。”教师继续提问:“影子在你们的哪个方向呢?”这时候学生们开始做出不同回答,有的说在前方,有的说在后方,有的说在左方,还有的说在右方。待学生们热烈讨论了一段时间以后,教师继续提问:“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影子这两个字怎么写吗?”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们给难住了,同时把他们的阅读兴趣给激发了出来。教师此时再顺势带领学生阅读和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影子在哪个方向?”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
   (二)培养良好自主阅读习惯
   在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的支持下,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速度将得到显著提升,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突破,也能在长期持久的阅读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学生的全方位成长提供助力。教师需要对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加以充分把握,并在实际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需要注意的是,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习惯通常由两部分所组成,其中一部分为基础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另一部分则是主动阅读、长期阅读、坚持阅读的主观意识与行为习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以阅读方法和技巧的传授为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在平时逐步养成坚持阅读的良好习性。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在长期、持续的阅读中逐渐丧失兴趣和信心,同时能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和魅力,在阅读中真正做到有所收获,有所成长。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篇古诗时,教师考虑到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较低,对古汉语的了解和掌握更是存在严重不足,便引导从诗中的各种形象入手,让学生基于西湖、莲叶、荷花等形象想象出对应的画面,从而对整首古诗有较为粗略、简单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逐步深入地对诗歌语言、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加以研究,并要求学生在课后持续阅读古诗,在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三)充分利用绘本优化教学    绘本作为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读物,其十分适合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素材,能够帮助文化水平、生活经验、阅读基础、抽象思维等方面均有所不足的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理解、记忆。在实际教学中,准确把握绘本教学的优势,充分利用绘本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同时改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时,教师先利用对应的绘本展开课堂教学,促使学生产生浓烈兴趣,引导学生在绘本阅读中快速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能够起到良好教学效果。对于绘本的运用,除了引入一些现成的绘本之外,教师还可以自主创作绘本,以趣味性的素材为载体,设计具有个性化与特色化的绘本,辅助语文教学的开展。甚至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立足课本内容,合作进行绘本制作,让学生在制作绘本的过程中,对课本内容形成更深的理解掌握。
   (四)融合课堂内外阅读教学
   低年级小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在课外也会自主阅读不同的读物。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方面的成长与发展,教师应当积极推动课堂内外的有机融合,实现课堂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的连贯通畅,发挥课内与课外的互促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实现阅读水平的快速提高。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对应的思想情感,确保学生能够对泼水节有简单的基础认知。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分享一些与泼水节相关的读物,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阅读,从而将课堂内外进行有效融合,营造良好阅读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实现阅读能力的快速发展。
   (五)创新阅读教育渠道与方式
   对阅读教育渠道与方式进行创新,往往能够有效拓展教育乐趣与内涵,让学生在更加新颖、有趣的阅读过程中收获更多,保障实际教学效果,确保学生阅读能力得以稳定提升。一方面,可以积极利用多媒体、互联网、新媒体平台等作为阅读教育渠道的主要创新方向,发挥先进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和家长进行合作,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营造良好阅读环境与条件,共同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我是一只小虫子》时,教师使用多媒体动画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保障阅读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家长进行交流,展开合作,布置相应的家庭阅读任务,让家长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拓展阅读。不仅如此,在当前环境形势下,还可以发展线上教学。借助一些现成的线上教学平台,构建起线上教学活动,在线上平台中设计自学园地、讨论空间等功能,让学生通过线上渠道参与学习和讨论,促进小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可知,发展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十分有必要,这是推动整个语文课程教学水平提升、引导学生综合发展的有效举措,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意义。为了保障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效果,教师务必要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尝试和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从各个方面采取合理措施优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阅读乐趣与魅力,同时助推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实增长。
   【参考文献】
   [1]汤小玲.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好日子,2019(20):1.
   [2]廖建.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J].视界观,2019(14):1-2.
   [3]陳华军.探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398.
   [4]程红.多形式教学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J].读写算,2019(05):167.
其他文献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200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到三明市调研,提出\"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三明市始终牢记习总书记重要嘱托,创新理念,挖掘优势,发展森林康养产业,探索出了一条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绿色发展路径。中国绿都·最氧三明三明市\"林深水美\",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旅游城市,被誉为中国绿都。全市森林面积2,712万亩,森林覆盖率78.73%,森林蓄积量1.86亿立方米,有各类自然保护地58处;水资源丰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8,717立方米,辖区主要河流Ι~Ⅱ类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