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止卫星云导风的质量控制及在同化中的应用

来源 :应用气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51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止卫星云导风的同化一直以来是卫星资料同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其质量控制是关键。该文针对全球静止卫星云导风的红外、水汽和可见光通道在空间区域的误差特点确定相应的QI阈值,进行了质量控制和等距稀疏化工作,并考察了质量控制前后云导风数量的垂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质量控制后,红外通道云导风占绝大多数,水汽通道次之,可见光通道最少。最后,文章设计了3个试验方案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了云导风在质量控制前后对预报的改进效果,结果表明:加入经质量控制的云导风资料后能有效减小分析场在中高层的误差;经过质量控制后的云导风
其他文献
利用Vaisala系留探空仪系统在2008年1月乌鲁木齐探测所得资料,分析了降雪和非降雪过程中温度、湿度和风的垂直结构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降雪和非降雪天,白天对流边界层特征
利用1979--2006年云南及周边地区148个测站月降水资料(简称为STN)与APHRO(日本APHRODITE高分辨率逐日亚洲陆地降水数据集)、GPCC(全球降水气候中心的月降水合成数据)、CRU(英国EastA
应用国家气象中心的T213I,31模式对2006—2009年热带气旋路径数值预报的结果从平均距离误差、距离误差分布、模式系统性偏差、平均全移速误差、模式对背景场的预报偏差进行全
受台风鹿莎影响,处在其西侧外围下沉区域的南京地区于2002年8月31日出现了一次大气波导过程,利用大气中尺度模式WRF对其成因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研究。WRF数值模拟较好地再
利用多模式超级集合预报法,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日本气象厅、德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空军气象中心共5个决定性7d预报产品为集合成员,对2010年8月500hPa高度场和850h
利用地面加密自动站、天津塘沽多普勒雷达、FY一2C静止卫星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6月25日下午天津地区一次罕见大冰雹过程风暴系统发展演变、结构特征和形成原因进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卫星云图TBB资料和NCEP1°×1°分析资料,应用滤波和广义位涡理论,对2012年6月1-2日云南省中部的首场切变冷锋型
利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车载c波段双线偏振多普勒雷达(c—band Polarimetric Doppler Radar on Wheel,CPDRW)的外场试验,在统计分析降水、地物回波差分
利用1961-2005年呼伦湖湿地的气象及水文资料,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Mann—Kendall检验及小波分析、回归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湿地消长对气象水文因子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年与
1资料和方法本文选用1971-2010年喀什国家基准气候站(39°28’N,75°59’E,海拔高度为1289.4m)的沙尘暴、扬沙、浮尘日数以及大风、土壤表面冻结终日、年降水量等地面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