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公里,究竟有多远?或许有的人会觉得很奇怪,1.5公里,就是1.5公里长呗,还能有多远!
在我们的生活中,1.5公里就是从家里走到超市、菜场、学校……就这么简单而已。但是,当1.5公里被写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目标时,1.5公里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上海市嘉定区曹王幼儿园曾经依照“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这个水平要求开展过类似户外踏青等活动。但以前老师们在实施这类活动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意”:时间随意、地点随意、交流随意。由于“随意”,于是这类活动变成了“随便走走”的活动,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价值。
作为一名园长,如何以园长专业标准为纲领,基于曹王幼儿园长久以来的生活特色课程,在大视野课程的指导下,让“1.5公里”展现出它的价值与魅力。
作为一所以生活课程为特色的幼儿园,在“1.5公里课程行动”中我们的细节体现在对“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活动与季节的关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活动的前、中、后” 等相关因素的思考。由此,我园的“1.5公里课程行动”的目标确定为:结合主题开展以及季节特点,利用周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组织幼儿开展不同形式的徒步行走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形成科学、健康运动的意识,初步具备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体格、体质的良好发展。
大视野课程,要求我们将各类资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并使其成为孩子生活、学习、成长的资源。面对各种不同的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加以合理化、最大化地利用?
我们采用“网格化坐标式”行动模式。即将“环境资源”和“气候资源”进行网格化坐标定位,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作为选择性资源,让教师通过网格化坐标定位,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的后续的教育行动。以“乡间小路”为例,如果实施活动的这一天是雨天,那么教师则可以根据网格中的提示,找到雨天开展乡间小路时的坐标,然后根据坐标上的提示与幼儿开展活动。通过“网格化坐标定位”,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实施的初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执行课程。
我们定期开展交叉式立体交流。希望通过多角度的信息收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活动方案,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从中受益。我们围绕同一个活动点,不同年龄段之间开展交流,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年龄特点,从而调整后续的1.5公里课程行动;课程设计方和执行方之间进行合作伙伴式的交流,让执行方了解最初的设计意图,也能让设计方从实践中发现预设时的漏洞;在实践中定期收集问题,邀请专家为我们“坐诊把脉”。
用课程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活动。我园的每一位老师,在实施课程中的每一个小活动时,都能从课程核心、活动目标、幼儿发展三个角度进行全面思考,确保在每一个活动中孩子有发展、活动有成效、课程有推动。
用整合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发展。我们关注孩子发展中的方方面面。1.5公里课程行动,孩子不仅仅锻炼了体能与身体素质,更是在其中學会了不断挑战自我,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用探索的眼睛发现周围的世界……
1.5公里课程行动,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教师和孩子的双赢发展,老师们变得越来越有课程意识,而孩子们则在课程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快乐与自信。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曹王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在我们的生活中,1.5公里就是从家里走到超市、菜场、学校……就这么简单而已。但是,当1.5公里被写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健康领域目标时,1.5公里就不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
上海市嘉定区曹王幼儿园曾经依照“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这个水平要求开展过类似户外踏青等活动。但以前老师们在实施这类活动时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随意”:时间随意、地点随意、交流随意。由于“随意”,于是这类活动变成了“随便走走”的活动,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价值。
作为一名园长,如何以园长专业标准为纲领,基于曹王幼儿园长久以来的生活特色课程,在大视野课程的指导下,让“1.5公里”展现出它的价值与魅力。
作为一所以生活课程为特色的幼儿园,在“1.5公里课程行动”中我们的细节体现在对“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活动与季节的关系”“活动与气候的关系”以及“活动的前、中、后” 等相关因素的思考。由此,我园的“1.5公里课程行动”的目标确定为:结合主题开展以及季节特点,利用周边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组织幼儿开展不同形式的徒步行走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运动的快乐,形成科学、健康运动的意识,初步具备自我保护能力,促进幼儿体格、体质的良好发展。
大视野课程,要求我们将各类资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中,并使其成为孩子生活、学习、成长的资源。面对各种不同的资源,如何将这些资源加以合理化、最大化地利用?
我们采用“网格化坐标式”行动模式。即将“环境资源”和“气候资源”进行网格化坐标定位,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作为选择性资源,让教师通过网格化坐标定位,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的后续的教育行动。以“乡间小路”为例,如果实施活动的这一天是雨天,那么教师则可以根据网格中的提示,找到雨天开展乡间小路时的坐标,然后根据坐标上的提示与幼儿开展活动。通过“网格化坐标定位”,可以帮助教师在课程实施的初期,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执行课程。
我们定期开展交叉式立体交流。希望通过多角度的信息收集,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活动方案,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和老师从中受益。我们围绕同一个活动点,不同年龄段之间开展交流,使教师更好地把握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年龄特点,从而调整后续的1.5公里课程行动;课程设计方和执行方之间进行合作伙伴式的交流,让执行方了解最初的设计意图,也能让设计方从实践中发现预设时的漏洞;在实践中定期收集问题,邀请专家为我们“坐诊把脉”。
用课程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活动。我园的每一位老师,在实施课程中的每一个小活动时,都能从课程核心、活动目标、幼儿发展三个角度进行全面思考,确保在每一个活动中孩子有发展、活动有成效、课程有推动。
用整合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发展。我们关注孩子发展中的方方面面。1.5公里课程行动,孩子不仅仅锻炼了体能与身体素质,更是在其中學会了不断挑战自我,学会了与人合作,学会了用探索的眼睛发现周围的世界……
1.5公里课程行动,让我们尝到了甜头,看到了教师和孩子的双赢发展,老师们变得越来越有课程意识,而孩子们则在课程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快乐与自信。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曹王幼儿园)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