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需要弱关系

来源 :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tiet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最难处理的永远是内部的人际关系。
  任何企业的第一批元老,一定是强关系。早到三个月的就是老人,早到两年的就是元老。
  很快你就会发现,元老很难受,他们忠心耿耿,但他们排斥新来的人,强关系后的你怎么平衡?
  我是1983年到的深圳,从1984年开始,每年最重要的事,就是平衡新人与老人的关系,平衡各种派系。这是个很烦人的工作。于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万科形成了另一种文化,叫做弱关系文化。
  弱关系怎么维系呢?就是契约。
  契约有几个要求,自愿、公平、执行。
  按我现在的年纪,外甥、子女辈的有一大堆了,算下来有很多亲戚,但在万科,我一个亲戚也没让进来。我当过兵,但万科没有我的部队战友,也没有儿时的玩伴、机关干部。
  所以你才有平等公平。
  万科有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员工。你不用和董事长认识,你只要能干就行。
  有人说,创业公司刚开始时什么资源都没有,所以那个时期需要强关系,大家一起往前走。当渐渐有名气和资源了,再慢慢转换为弱关系。
  这个说法有道理,但它的逻辑其实涉及一个问题——究竟应该按西方的制度,即透明的方式管理;还是按照传统的中国思想来进行管理?其核心,就是最后谁来裁定你究竟是错了还是对了。
  西方有行业协会、律师协会来裁定,但在中国就是官本位,靠职务高低。中国缺乏契约精神,或者说跟西方的含义不一样。它甚至把毁约的原则都定下来了。所以,在公司开始的时候,你就要想好未来究竟用什么样的制度来管理。
  大前年我到美国之后,万科管理层批了到美国投资,最后他们派不出总经理来。因为这个总经理首先要懂房地产,其次还要了解万科,至少会讲英文、有海外生活的经历。我们在万科内部找海外毕业的、懂房地产的、在万科工作过一段时间的人,最后发现找不到,或者说符合条件的人都不愿意出国。没办法,只能在外面招。招回总经理后,项目进行得异常顺利,这就是弱关系文化的好处——契约精神。这是个成熟的市场,市场各个方面信息透明。
  那个项目在旧金山,我在东部,参加动土仪式,我到工地一看,我在中国没有拿过这么好的地。第二个项目在纽约的东城,曼哈顿67大街,这个项目就是我梦想的项目。
  我心目中想的东西怎么就这么立在这里?这或许跟我们的弱关系文化有关。
  所以,一旦公司内部形成强关系,要转变的时候,会非常难。如何把强关系转成弱关系?如何把传统企业优良地继承下来?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你的企业未来不可能持久。
  这是我们中国企业家到现在真正的共性的问题。
  解析:企业管理中的弱关系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罗家德提出了一个类似的概念——“关系管理”。
  罗教授认为,“搞关系”(即强关系)很容易形成封闭性小圈子,即便战斗力很强,但其小团队的议价权也会越来越多,最后导致管理者难以驾驭,从而影响企业管理秩序。在他看来,企业的关系管理要义是建立有弹性的人脉网,经营出一大群人的相互信任关系(弱关系),然后以一套治理机制(即王石所言的契约精神),大家只需要遵守共同的游戏规则,就可以建立自己的班底,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开拓市场。
  原则上,你一旦建立了信任感,再建立一些基本的制度与规范,企业的关系管理就不会乱。
其他文献
今年年初的时候,蒋建琪从老房子搬到了新家。员工们说,老板终于搬家了。蒋建琪的老房子一共120平方米,一家人住了20年。  当然,这个细节跟所谓的“艰苦朴素”真没多大关系,就像他另一个同样坚持了20多年的习惯:每天早晨,按时按点地提着一袋馒头来到办公室——这仅仅只是一种习惯。  蒋建琪的企业,要比他本人的知名度高:香飘飘。2004年至今,这家成功开创了中国杯装奶茶市场的企业,仍旧不忘年复一年地卖力吆
期刊
一诺万金  易春旺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上座率曾一度低于40%。为了提高上座率,汉莎航空公司向全国征集“合理化建议”,并最终评选出10条最佳建议,其中排名第一的合理化建议是:对于有杰出贡献的乘客提供终身免费机票。  其实汉莎航空公司的高层对这条建议存有分歧,因为有些高层觉得“杰出贡献”不好定义;此外还有些高层担心提供终身免费机票后,有人会三天两头“蹭”飞机。乘客们也曾热烈讨论过,是否有人会因此爱上
期刊
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生活着一种巨蟒,其身长可达10多米,能轻易把一个人从头到脚全部吞下。驻扎在巴西热带雨林的军人常会遭遇这种食人蟒蛇,他们的《生存手册》介绍了逃生之法:  “碰到巨蟒时,记住千万别跑,你跑得快,巨蟒比你更快。你得立即平躺在地面上,巨蟒爬到你身边的时候,它会从各个角度将头伸到你的身体下面。记住,要沉着,保持极度的冷静。然后,它会开始吞噬你的脚。别害怕,就让它吞,你不会有什么肉体上的痛
期刊
不久前,《商界》编辑部接到一位读者来电。这位老读者被《商界》一篇关于银行的文章触动,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从体制内到体制外的从商经历。这位企业家独特的视角,展现了民营企业家在资源性行业的尴尬生存,以及为金钱周旋的两种面孔,让人不禁感叹:这种“不事生产”的金钱游戏,难道才是民营企业的真正出路吗?  转折  “4年有期徒刑!”牢狱之灾临头,我反而松了一口气。一年来各种台面上和台面下的谈判交易都让我精疲力竭
期刊
2014年的博鳌论坛上,一大帮经济学家开始谈中国的创新为何会受阻。用张维迎的话说,中国创新赶上美国,这事他这辈子都看不到了。  诺贝尔奖获得者费尔普斯的一个观点是:房产泡沫阻碍了创新。  2013年,同为诺奖获得者的席勒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而早在几年前,一大批中国经济学家就在天天预测中国房价何时崩盘。但中国房地产市场偏就跟他们唱反调,至今依然坚挺,让经济学家们一次次失望。这次,费尔普斯只好
期刊
雾霾常和汽车尾气联系在一起,但徐和谊认为,这不能怪汽车配置,而是中国的油品不够好:“就算是欧美最高标准的汽车,配上中国的汽油也要歇菜。”  @黄铁鹰:请问专家们,中国的油为什么不好?是技术?原料?是汽油?还是柴油?  @石化实说:目前全国范围内都是国四汽油以上,汽油质量标准将与美国相当。在北京、上海、江苏沿江8地市使用的是国五汽油,油品质量标准与欧五相当,属世界最高质量范畴。怎么说油品质量不够好呢
期刊
回顾互联网的发展历程,但凡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出现,必然会引发如潮的争议。微博出现的时候,因为害怕谣言泛滥,被人污蔑为法外之地;微信出现的时候,因为“摇一摇”被视为约炮工具,招来道德卫士的围攻。  今天,秘密社交软件,同样被喷得满身口水,什么泄密啊、隐私啊的担忧又层出不穷,甚至有人直呼对其进行信息监管。而我认为,秘密,也许会是一个社交媒体的革命者,错过秘密,我们可能错过一场新的社交媒体革命。  为什么
期刊
微刺激究竟是什么刺激?  郁慕湛(财经评论员):  今年一季度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国务院已经采取了3项“微刺激”政策,总金额大概不会超过2万亿元。这个数目相对于中国经济总量来说并不算大。  同时,我们注意到本次中央和各地的“微刺激”内容,几乎都没有提到房地产,更多关注的是“环境”、“民生”、“城镇化”,投资结构明显优化。投资刺激的结果不会是泡沫的积累,投资的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改善,也就是加大投资可能
期刊
命运的轮盘上,吕耀东是一个幸运儿。  从起点看,1955年生于香港的他,少年时目睹了香港经济腾飞,以及父亲吕志和白手起家的奇迹。如今,在香港富豪榜上,84岁的吕志和位列第五,身家超过100亿美元。  从过程看,系出豪门、留学归来的他,亲历了改革开放与香港回归的体制变迁,亦抓住了大陆发展刺激澳门经济增长的历史机遇,重金押宝澳门博彩业。  至于结果,他的银河娱乐集团与澳门赌王何鸿燊的澳博,以及美国赌王
期刊
商业中国梦  这是一次让我们颇感无力的策划:中国现代商业发展史,一直被诟病为思想与理论的荒漠,因为本土化商业精神稀缺,可以称之为思潮的更是贫瘠而隐蔽。  这也是一次让我们颇感自豪的策划:在不断回顾历史,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惊喜地发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本土商业思潮,多年来一直在体制与市场的缝隙间潜滋暗长,并与全球最具时代感的商业经营管理理念不断融合。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个结论,就在我们这期策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