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住房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模型研究——兼顾城市发展潜力与土地机会成本的分析与应用

来源 :住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土地资源极度紧缺条件下,科学的城市公共住房选址评价方法对于中国城市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在深圳市全市域74个行政街道的空间尺度下,以空间多准则决策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兼顾城市发展趋势和土地机会成本的城市公共住房用地选址适宜性评价模型.利用多源数据测度了宜居性、城市发展潜力和土地机会成本等因素影响下城市公共住房用地选址适宜性指数.发现深圳公共住房选址适宜性整体外高内低,适宜性高等级街道集聚特征明显,而适宜性低等级街道中心城区内集中分布、中心城区外分散布局.建议未来公共住房选址及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步供应,结合现状就业中心及重点产业片区选址;加快存量用地供应速度,持续拓宽公共住房筹建渠道;建立公共住房选址适宜性动态评价系统.研究进一步提升了优化城市用地和设施空间选址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其他文献
二战后的日本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其建筑形式及风格也在全世界获得了卓越的声誉.文章立足于日本二战后初期(1950、1960年代)的社会思想背景,采用文献调研等研究方法对五位日本建筑师的小住宅实践及其设计理念进行梳理,并从空间理念、建造技艺和美学思想三个方面对日本现代住宅的本土性做出诠释,呈现出日本在吸收西方现代建筑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本土建筑历史传统,逐步形成自身特有建筑风格的一条清晰脉络,为当代中国建筑的本土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