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异质结型Ag3PO4-LaFeO3/EB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来源 :精细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428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剥离膨润土(EB)为载体,采用原位沉积-沉淀法制备出n-p异质结型Ag3PO4-LaFeO3/EB-40%(40%为LaFeO3的掺杂量,以Ag3PO4和LaFeO3的质量计,下同)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TEM、XPS、UV-Vis DRS、BET、EIS、瞬态光电流对材料的形貌、晶形结构、光吸收性能、比表面积及光电化学特性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g3PO4与LaFeO3形成了紧密的n-p异质结并均匀分散在EB表面,提高了材料对可见光的利用,拓宽了Ag3PO4的光吸收范围,有效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以可见光降解模拟苯酚废水来评价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发现Ag3PO4-LaFeO3/EB-40%的速率常数约为纯Ag3PO4的4.2倍,在中性条件下苯酚的降解率约为97.0%,且循环4次后苯酚的降解率仍可达81.6%.
其他文献
随着5G通信和物联网的普及,电磁波辐射污染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传统的金属电磁屏蔽材料质量高、柔性差难以满足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和电子皮肤等领域的需求.因此,质量轻、柔性好的电磁屏蔽材料备受关注.介绍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电磁屏蔽损耗材料的类型及性能,综述了柔性基电磁屏蔽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对柔性基电磁屏蔽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光催化分解水是一种制取H2的有效途径.石墨碳氮化物(g-C3N4)具有成本低、反应稳定以及尺寸、厚度、结构、形貌等可控的优点,已引起广泛关注.但g-C3N4目前在光催化领域主要存在两个局限:g-C3N4不能有效地吸收光来产生足够多的光生电子-空穴对;g-C3N4不能有效地运输及分离光生电子-空穴对,以至于电子与空穴的复合率较高.首先,介绍了增加g-C3N4的可见光吸收途径,重点综述了g-C3N4微观形貌、非金属元素掺杂g-C3N4、金属元素复合g-C3N4在光催化制氢上的应用;接着,总结了原子掺杂g-C3
TiO2是较为成熟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但因TiO2分散性差、量子利用率低、比表面积小、难回收等问题难以工业化.多孔金属有机框架(MOFs)的引入可增强TiO2/MOFs复合材料的光吸收性能,提高电子-空穴对分离效率和提高回收率.基于TiO2/MOFs制备时前驱体添加顺序不同,综述了TiO2/MOFs的3种制备方法(即Ship-in-a-bottle法、Bottle-around-ship法、One-pot法)及TiO2/MOFs光催化机理与性能影响因素,并探讨不同MOFs与TiO2结合的作用机理.最后,对
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合惯性导航传感器辅助定位技术,通过差分校正、广域增强等算法可以实现毫米级姿态定位、动作捕捉和方向检测等。设计了一种智能运行的物联网杆塔形变监测装置,结合NB-IoT和5G NR互为备份的多模网络进行信息传输,实现对杆塔健康状态全天候自动化监测。通过系统预警机制,有效减少因杆塔位移、变形、沉降等变化而导致的安全事故。装置配备了太阳能电池进行冗余供电,通过多模物联网通信模块与空间数
风光互补新能源发电储能系统同时利用两种能源互补发电,与传统单一的新能源发电模式比较,很好地改善了原有的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等问题,使发电系统输出电能更加稳定.本设计通过风力发电机组、光伏电池组、充放电控制器、蓄电池、逆变器、交直流负载实现发电、充电、储电、用电四大功能;应用GPRS通信技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完成了终端上位机对发电系统的智能远程监控.文章阐述了本系统各模块的构成及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改进的MPPT算法,并基于Ma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对结果参数进行讨论分析,评估效益.
TiO2具有光催化效率高、稳定性好、不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和成本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抑菌抗癌、制备氢气、废水处理、太阳能电池、防晒、自清洁等领域.首先,介绍了TiO2光催化作用机理,探讨了晶型、粒径和缺陷对TiO2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然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接着总结了目前TiO2光催化剂的改性方法;最后,阐述了TiO2光催化剂改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
双疏表面因在自清洁、防污、防腐蚀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双疏表面在使用过程中因机械摩擦等作用,易造成微-纳结构及双疏官能团的破坏而影响双疏性能.因此,如何提高机械稳定性能已成为双疏表面在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问题.首先,介绍了基材微结构对双疏表面的影响;接着,从化学刻蚀、电化学刻蚀、激光加工、电化学沉积、压印或模板等制备方法综述了微结构基材-机械稳定双疏表面的构建;指出特殊形貌基材通过尺度较大的规整凹凸结构为附着的尺度较小的纳米粗糙表面和疏液基团提供了保护,进而实现机械稳定性;最后,总结了该领域研
对鲍鱼壳微结构在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进行了测试.通过SEM对鲍鱼壳横截面进行观察,发现鲍鱼壳是由表壳层、棱柱层和珍珠层组成,其中,珍珠层呈现规则的“叠层砖-泥”结构.采用FTIR对珍珠层进行测试,发现该结构在中远红外区具有较高反射率,利用comsol5.4软件对其结构进行模拟,考察了结构参数对反射率的影响,发现鲍鱼壳微结构为42层砖泥结构,其中的材料层厚1.37μm折射率2,空气层厚2μm,填充空气折射率为1,对红外隐身具有很好的效果.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聚乙烯醇溶液进行冷冻干燥循环,构建模拟的叠层结构.结果
以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为基体、三氟乙酸(TFA)和甲烷磺酸(MSA)为混酸,通过混酸剥离-去质子化诱导凝胶-冷冻干燥-惰性气氛高温处理制备出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对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混酸法制备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过程中,强质子酸破环了PIPD纤维的晶区和取向,PIPD主体的化学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制得的PIPD纳米纤维气凝胶具有蜂窝孔结构、低密度(6.90~15.2 mg/cm3)和高孔隙率(99.1%~99.6%).当PIP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