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写作的能力培养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xianshengz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至于创新,更是难上加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养成良好的创新写作习惯。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在近几年的创新写作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三种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法,期望与教师同行交流,敬祈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这三种创新能力培养是指﹕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培养想象思维能力、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一、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式。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见解。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新的主要手段。
  怎样培养发散性思维呢?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以致落入巢臼,步人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二是运用逆向思维,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例如,阅读《南郭处士》,要求学生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学生往往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命题为“滥竽充数要不得”、“骗子终将露马脚”、“弄虚作假终害己”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观察分析,展开发散思维,拓宽命题立意的范围。展开侧向思维,可以从竽士们对南郭的“冒充内行”不加揭发,命题为“要敢于向不良倾向作斗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应当批判”;展开逆向思维,可以从批判齐宣王的角度命题为“大锅饭可以休矣”、“用人制度必须改革”等;也可以从替南郭辩白的角度命题为“人贵有自知之明”;展开多向思维,还可以命题为“应老老实实做人”、“钻空子之流者戒”等。
  事实上有许多俗语、成语,往往只强调约定俗成的思维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开卷未必有益”、“弄斧到班门”、“知足常乐戒”、“好酒也怕巷子深”、“卖瓜就得自卖自夸”等。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出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辨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
  二、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想象出它的具体形象。想象思维是“作文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所有创造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机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
  那么,该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呢?
  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例如在学习《诗经》之《静女》一诗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改写或扩写成一篇小说或一部短剧。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二十年后我们再相见》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书籍、影视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想象,从而有所创新。
  总之,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精心启发,让学生身临其境,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
  三、培养直觉思维能力,诱发、扑捉写作灵感
  直觉是未经过有意识的逻辑思维而直接获得某种知识的能力,或者说是通过下意识活动而直接把握对象、领悟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它常常表现为对某一问题的突然“顿悟”,或者表现为某种创造性的观念和思维突然来临。一般说来,直觉思维就表现为写作灵感,有成就的作家在写作方面,都有很好的直觉思维能力。在创作中,有时苦思冥想而得不到的构思、立意、佳句,往往会在不经意间突然迸发。抓住灵感,就会文思涌泉,妙笔生花。在文学史上,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灵感、扑捉灵感,从而激发其创作欲望。
  灵感不能消极等待,而要积极培养。正如钱学森教授指出的那样:“灵感是有的,但是你得去追求它,你不追求它,它也绝不会主动找上门来。”从本质上说,直觉思维是思维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是在长期实际基础上认识所产生的质的飞跃。因此,这种表面上看来突如其来的思维结晶,其实是建立在长期的积累上的。因此,灵感的培养离不开积累。
  其一是生活的积累。必须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作文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
  其二是知识的积累。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第二课堂,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就。反之,则捉襟见肘,成无米或少米之炊。我经常把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美文佳作印发给学生,这样就拓宽学生视野,获得可贵间接经验,事实证明,许多学生也确实从中产生了不少写作灵感。
  灵感需要培养,也需要诱发。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从学生心里特点和生活实际出发,尽可能把文题命得巧妙灵活些,切忌“大”、“空”,刺激其写作欲望。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使学生思路畅通,“心骛八极,神与物游”。灵感的出现,往往和丰富的联想、想象密不可分。发挥想象,展开联想,是诱发灵感的一个重要途径。
  灵感具有敏捷性、非逻辑性的显著特征,所以需要及时扑捉,否则就有可能稍纵即逝。在灵感性作文训练方面,随笔、札记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种训练方式。我们语文老师要抓住“随”的特征,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好词佳句“随时”摘抄下来,把脑中闪现的思想火花“随时”形成文字,真正做到了“随”字,随笔本中就会出现为数不少的佳作。自从实施“写作创新实验”开始,就要求每位同学建一个《周记》本和一个《摘记》本,要求学生时时处处将自己看到的好文佳句,随时摘抄下来,将自己随时产生的瞬间灵感记录下来,在近几年内指导学生在各级作文竞赛中得奖中,多数来自于随笔。
  马克思曾说过:“科学的教育任务,是教育学生去探索创新。”尤其是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知识化的创新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迫切呼唤,国家发展对教育的强烈要求。从这一点说,培养创新思维,其意义就远非开拓写作思路、激发写作兴趣的问题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语文老师就更需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去开掘学生的创造灵泉,引来学生的思维活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使学生步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其他文献
情态动词ought,其后面总是接to+动词原形 ,在实际运用中 ,主要有七种用法 Modal verb ought, followed by always to + verb prototype, in practice, there are seven main
藏毛窦和藏毛囊肿统称为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形成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内藏毛发是其特征.也可表现为骶尾部一个急性脓肿,穿破后形成慢性窦道,或暂时愈合,终又
姜揖君教授年近八旬,从事教学及临床几十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临证十分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充分体现理、法、方、穴、术的针灸治疗特色。笔者有幸跟师 随诊,目睹姜老在治疗面神经
成功并非易事,经历27年的准备的成功更让我们敬佩,这就是安迪.杜佛尼,永远精神自由,满怀希望,内心坚定头脑冷静,勇敢无畏。像极了一朵太阳花永远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S
【摘要】目的:分析溶栓药临床试验中采血方法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8年1-12月参与Ⅰ期临床试验的44例健康受试者通过临床资料、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的汇总和调查,分析溶栓药物试验后,采血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溶栓药临床试验中,前16例受试者给药后有13例血液标本检测存在异常,改变采血方法后,28例受试者顺利完成临床试验,血液标本检测均无异常。结论:按照规范使用采血配套材料施行溶栓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繁荣景象的背后隐藏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90后”作家王苏辛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在短篇小说《白夜照相馆》中将这些问题彻底的展露在我们眼
目的:探讨在急性脑梗死伴抑郁患者中应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干预对其心理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针对本院80例来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
摘 要:高校资助工作体系经历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帮助了大部分贫困生完成学业,取得了极大的成效,但资助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资助政策在育人方面的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对贫困生认识上的引领、心理上的疏导和行为上的促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资助育人;诚信感恩;心理健康;理想信念  时任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的崔邦焱曾说过:“中央领导多次强调……高
学校德育的实践中,德育的目标、过程、方法中“人”的务虚成份多,使学校德育失去了“人”的基础,根据现代教育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要确立人的主体性,肯定人的因素是学校德育的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所收治70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