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的背景下,实体零售受到了电子商务的巨大冲击,我国零售企业正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和升级。本文基于“互联网+”背景,从相关理论、必要性、转型路径这三大方面综述我国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研究成果,并对现有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互联网+ 零售企业 转型升级 综述 展望
一、引言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先导性”的作用,而零售业作为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商品流通的必不可少的业态。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了缔造知识型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同时,世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入了关键时期,国内消费疲软。零售业不仅面临网络零售的冲击,更肩负带动消费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使命。为此,传统的零售企业必须要寻求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一方面,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商务部研究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中国各地区零售企业也在不断探寻自身的转型升级之路。例如,2015年6月,步步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的云猴全球购正式上线,搭建了全球商品的选购平台以此链接国内的实体零售终端。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实现步步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从跨区域企业转型升级为全球化的零售平台企业,探索出了自身转型升级之路。
二、“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理论基础
零售业作为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其转型升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Coase(1937)早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里就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认为节约交易费用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而网络零售相较于实体零售在节约交易费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Williamson(1977)将交易费用分为了事前以及事后的交易费用,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是决定交易费用的关键。由于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上,因此必须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Min和Wolfinbarger(2009)认为在提高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转变单一的网络零售渠道为双渠道的模式,增强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了深入探讨,李全起(2006)从市场体制这一外部因素以及企业经济实力、企业组织形式、企业产权形式、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企业人员素质等内部因素探讨零售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必要性,认为市场体制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零售企业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郭燕等(2016)认为“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零售严重的冲击了实体零售,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的融合是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着重强调“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应实施“场景+产品”的战略,将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实现持续而有效的转型与升级。曹怀虎等(2016)实证分析了电子商务通过零售业价值链对零售业产生影响的机理,并结合钱纳里的“标准结构产业变动模型”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电子商务指数对零售企业的经营绩效将产生显著影响,总结出将电子商务与零售业态相融合才是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之道。
四、“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国内各学者对“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研究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都是针对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深入探讨。章佳元(2013)指出互联网电子零售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零售,但是零售企业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才是未来零售企业的主流。因此,必须从渠道、品类、组织结构、物流、营销、人力资源、服务等各个方面探索零售企业的经营策略,探索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王云玺(2014)针对传统零售企业主营业务不明晰,纵向一体化程度低等问题,认为零售企业应采用O2O以及全渠道模式进行转型升级,连接线上与线下的产业链,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赵明晓(2015)从经营营销创新与零售企业竞争力提升方面,对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展开讨论,主张改变营销方式而采用全渠道及特色营销,并且从结算方式及业态上进行創新,建立电子商务的“提货平台”,突出营销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研究展望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互联网时代下,零售企业应注重在管理、营销、经营、领域以及服务等各方面实现“互联网+”,才能达到其转型升级的目标。首先,鼓励商圈、市场、特色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为中小企业应用互联网创新创业提供集群注册、办公场地、基础通信等软硬件一体化支撑服务。同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支持零售企业突出商品和服务特色,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等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覆盖实体店、电子商务、移动端和社交媒体的全渠道营销新体系。同时,“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研究需要从理论分析框架建立、经营战略的选择、转型中的障碍及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并结合全国的网上零售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零售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杨龙志.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先导性作用了吗——基于VAR格兰杰因果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3(5):62-70.
[2]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6).
[3]王国顺,周勇,汤捷.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
[4]Min S, Wolfinbarger M. Market share, profit margin, and marketing efficiency of early movers, bricks and clicks, and specialists in e-commer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8):1030-1039.
[5]李全起.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科技,2006(8):16-17.
[6]郭燕,陈国华,陈之昶.“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业转型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6(11):71-74.
[7]曹怀虎,梁月.电子商务影响中国传统零售业升级转型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9):100-102.
[8]章佳元.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以苏宁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2013(3).
[9]王云玺.电商时代的零售业转型:O2O模式与全渠道竞争[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12):1-5.
[10]赵明晓.电子商务下实体零售企业的经营营销创新与竞争力提升[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23-25.
作者简介:杨荷(1993—)女。重庆合川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商贸流通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yjscxx2017-066-02).
关键词:互联网+ 零售企业 转型升级 综述 展望
一、引言
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先导性”的作用,而零售业作为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商品流通的必不可少的业态。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行动计划成为了缔造知识型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同时,世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入了关键时期,国内消费疲软。零售业不仅面临网络零售的冲击,更肩负带动消费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使命。为此,传统的零售企业必须要寻求一条转型升级之路,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一方面,为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行动计划,商务部研究制定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流通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流通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中国各地区零售企业也在不断探寻自身的转型升级之路。例如,2015年6月,步步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的云猴全球购正式上线,搭建了全球商品的选购平台以此链接国内的实体零售终端。通过发展跨境电商,实现步步高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从跨区域企业转型升级为全球化的零售平台企业,探索出了自身转型升级之路。
二、“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理论基础
零售业作为流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其转型升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Coase(1937)早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里就提出了“交易费用理论”,认为节约交易费用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结构演变的唯一动力。而网络零售相较于实体零售在节约交易费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Williamson(1977)将交易费用分为了事前以及事后的交易费用,认为环境不确定性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是决定交易费用的关键。由于零售企业利用互联网进行转型升级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上,因此必须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Min和Wolfinbarger(2009)认为在提高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市场份额的过程中,转变单一的网络零售渠道为双渠道的模式,增强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对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开了深入探讨,李全起(2006)从市场体制这一外部因素以及企业经济实力、企业组织形式、企业产权形式、企业内部激励机制和企业人员素质等内部因素探讨零售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必要性,认为市场体制及外部环境的变化是零售企业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郭燕等(2016)认为“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零售严重的冲击了实体零售,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的融合是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着重强调“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应实施“场景+产品”的战略,将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实现持续而有效的转型与升级。曹怀虎等(2016)实证分析了电子商务通过零售业价值链对零售业产生影响的机理,并结合钱纳里的“标准结构产业变动模型”实证检验了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电子商务指数对零售企业的经营绩效将产生显著影响,总结出将电子商务与零售业态相融合才是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之道。
四、“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国内各学者对“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研究各不相同,但总体而言都是针对零售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进行的深入探讨。章佳元(2013)指出互联网电子零售无法完全取代传统零售,但是零售企业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才是未来零售企业的主流。因此,必须从渠道、品类、组织结构、物流、营销、人力资源、服务等各个方面探索零售企业的经营策略,探索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王云玺(2014)针对传统零售企业主营业务不明晰,纵向一体化程度低等问题,认为零售企业应采用O2O以及全渠道模式进行转型升级,连接线上与线下的产业链,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赵明晓(2015)从经营营销创新与零售企业竞争力提升方面,对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展开讨论,主张改变营销方式而采用全渠道及特色营销,并且从结算方式及业态上进行創新,建立电子商务的“提货平台”,突出营销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五、研究展望
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互联网时代下,零售企业应注重在管理、营销、经营、领域以及服务等各方面实现“互联网+”,才能达到其转型升级的目标。首先,鼓励商圈、市场、特色街、电子商务产业园等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载体,为中小企业应用互联网创新创业提供集群注册、办公场地、基础通信等软硬件一体化支撑服务。同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支持零售企业突出商品和服务特色,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等信息技术应用,建立覆盖实体店、电子商务、移动端和社交媒体的全渠道营销新体系。同时,“互联网+”背景下,零售企业的转型升级研究需要从理论分析框架建立、经营战略的选择、转型中的障碍及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并结合全国的网上零售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对零售企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参考文献:
[1]杨龙志.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到先导性作用了吗——基于VAR格兰杰因果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3(5):62-70.
[2]罗纳德.哈里.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6).
[3]王国顺,周勇,汤捷.交易、治理与经济效率:O.E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
[4]Min S, Wolfinbarger M. Market share, profit margin, and marketing efficiency of early movers, bricks and clicks, and specialists in e-commerce[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5(8):1030-1039.
[5]李全起.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科技,2006(8):16-17.
[6]郭燕,陈国华,陈之昶.“互联网+”背景下传统零售业转型的思考[J].经济问题,2016(11):71-74.
[7]曹怀虎,梁月.电子商务影响中国传统零售业升级转型的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6(9):100-102.
[8]章佳元.传统零售企业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的商业模式研究:以苏宁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2013(3).
[9]王云玺.电商时代的零售业转型:O2O模式与全渠道竞争[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4(12):1-5.
[10]赵明晓.电子商务下实体零售企业的经营营销创新与竞争力提升[J].商业经济研究,2015(25):23-25.
作者简介:杨荷(1993—)女。重庆合川人。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商贸流通业—人口—空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yjscxx2017-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