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脑溢血手术疗效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777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溢血手术后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中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出血时间,出血部位,血肿量等,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窗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及侧脑室外引流术手术疗效进行探讨。
  结果:选择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4例,术后日常生活能力(ADL)评级Ⅰ级12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级1例,Ⅴ级1例。大骨窗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6例,术后ADL评级Ⅰ级3例,Ⅱ级0例,Ⅲ级1例,Ⅳ级1例,Ⅴ级0例,死亡1例。侧脑室外引流术2例,ADL评级Ⅰ级0例,Ⅱ级0例,Ⅲ级1例,Ⅳ级0例,Ⅴ级0例,死亡1例。
  结论:中青年脑溢血手术疗效优于老年脑溢血,术后恢复较好,应争取在发病后尽早手术清除血肿,减少血肿继发脑损害,提高病员生存质量。
  关键词:中青年 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027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youth and middle-age with cerebral hemorrbage after surgicaltreatment.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32 cases clinical data in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state of consciousness,pupillary changes,bleeding time,bleeding site,hematoma volume,etc.,to explore the effectofsurgicaltreatment with using a small bone window hematoma,a large bone window hematoma and boneless decompression valve,and lateral lateral ventricle drainage operation.
  Result: Choose small bone window hematoma 24 cases of postoperative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 rating grade Ⅰ 12 cases,Ⅱ grade 7 cases,Ⅲ grade 3 cases,Ⅳ grade 1 case,Ⅴ grade 1 case.Large bone window hematoma and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6 cases,postoperative ADL rating grade Ⅰ 3 cases,grade Ⅱ 0 cases,Ⅲ grade 1 cases,Ⅳ grade 0 cases,Ⅴ grade 1 case,1 cases died.Two cases of lateral external drainage,ADL rating grade Ⅰ 0 cases,grade Ⅱ 0 cases,grade Ⅲ 1 cases,Ⅳ grade 0 cases,Ⅴ grade 0 cases,1 cases died.
  Conclusion:Young and middle-age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surgical curative effect is superior to the elderly cerebral hemorrhage,postoperative recovery is good,we should strive for surgicaltreat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after the onset of surgery to remove the hematoma,reduce the secondary brain damage after hematoma,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
  Keywords:Youth and middle-age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bage The effect of surgical treatment
  【中圖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023-02
  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采用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大骨窗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中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2例,为探讨手术治疗效果,现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30-50岁;平均42岁;幕上29例,血肿量30-90ML,幕下3例,血肿量10-20ML;出血时间<6小时20例,6-24小时10例,>24小时2例,GCS评分5-8分11例,9-12分10例,≥13分11例。
  1.2 入选标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均为首次发病,头颅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出血部位;外囊10例,内囊或丘脑18例,顶枕皮质下3例,小脑1例,其中出血破入脑室10例,合并梗阻性脑积水5例。
  1.3 手术方式的选择依据。根据血肿量:血肿量40~60ml采取小骨窗血肿清除术[1],大于60ml,脑疝形成者行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破入脑室者同时行脑室外引流术。   1.4 手术方法。①小骨窗血肿清除术:气管插管全麻,经头颅CT引导定位,取血肿最大层面,确定其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避开皮层功能区及侧裂血管,取距离血肿最近的部位作为手术中心点,取长约5cm的直切口,骨窗直径2.5~3cm,清除血肿后置管引流,必要时尿激酶灌注引流;②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全身麻醉,选择血肿侧的额颞顶部;骨窗大于9cm×10cm,硬脑膜悬吊后剪开,脑针穿刺定位后切开皮层清除血肿,同时去骨瓣减压;③侧脑室外引流术,全麻或局麻,于侧脑室前脚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注入尿激酶溶解血凝块。
  1.5 疗效评价。术后随访6个月,对存活患者依据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法进行评定,Ⅰ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Ⅱ级:部分恢复正常生活或可以独立进行家庭生活;Ⅲ级:家庭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并拄拐可行走;Ⅳ级:卧床不起,但意识清醒;Ⅴ级:植物生存。
  2 结果
  手术治疗中青年高血压脑出血6个月评价,并死亡2例,死亡率6.2%,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24例,术后ADL评级Ⅰ级15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2例,死亡0例。行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6例,术后ADL评级Ⅰ级3例,Ⅱ级0例,Ⅲ级1例,Ⅳ级0例,Ⅴ级1例,死亡1例。行小骨窗清除血肿术无死亡病例,行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的死亡率3.1%。侧脑室前脚穿刺置管引流的死亡率3.1%。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及不良饮食习惯,大量脂肪性食物摄入,生活,工作压力逐渐增加,身体得不到相应的休息及放松,引发高血压并逐步年轻化,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特点是血压高、动脉硬化、动静脉畸形,在活动中发病居多,本组中发病前已知自己有高血压病的仅占50%左右,有一半的病人发病后检查才发现高血压,这就是说明约有一半的病人自己是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这部分病人是相当危险的[2],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死亡率高达40%~70%[3],手术清除血肿是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既可及时有效地降低颅内压,又可防止和减少出血后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损害,尽可能地恢复受损神经元的功能。国内外对脑出血的手术治疗经历了从大骨瓣开颅减压到微侵袭手术的发展过程;目前一致认为大量脑内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干预是合理、有效的[4],然而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我们认为:中青年患者基础疾病明显少于老年患者,且脑萎缩较少,颅内可代偿空间相对较小,故应争取尽早手术治疗或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高血压脑出血是脑内微小动脉瘤破裂后的一次性出血,大多数与发病后20~30min停止,但6h内仍有80%的血肿继续扩大,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血压再升高、频繁呕吐、过度脱水及呼吸道梗阻等诱因密切相关[5],所以患者入院后或术前准备阶段更应积极预防和治疗这些可能的再出血诱因;6h后血肿周围发生水肿,并逐渐加剧,于24~48h内血肿占位效应达到高峰[6],而且血肿的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越重,致死率和致残率越高。因此,早期清除血肿,尽快解除占位效应及其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损害,是治疗脑出血的关键。本组中,未形成脑疝且血肿未破入脑室的共24例,均采用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入ICU采用镇痛治疗,术后无再出血再手术病例,恢复均良好,无死亡病例,行大骨瓣清除血肿伴去骨瓣减压其中2例入院时并无脑疝形成,但病员家属不能决定手术与否,待其外地子女回来后才决定手术,但病员已双侧瞳孔散大,术后恢复差,死亡1例,1例植物生存,因此,对于中青年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我们建议早期行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尤其对于外囊或皮层下血腫,可早期解除血肿的占位效应,减少血肿分解产生的毒性物质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及脑水肿。术中注意调整吸引器压力,避免过度牵拉脑组织,在直视或显微镜下对活动性出血小电流电凝烧灼,术后再出血几率小;尤其对轻-中度昏迷患者,疗效满意。对出血量>60ml,中线移位明显,昏迷进行性加重,或病情进展较快及脑疝形成者,首推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术,不但能及时清除大量的血肿,又可有效缓解严重的脑水肿,对于破入脑室者,本组例数太少,有待进一步总结。手术治疗中青年脑溢血可明显降低病员死亡及致残率,术后恢复较好,同时医务人员应广泛宣传高血压病的危害,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控制血压,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戒除烟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减少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家胜,史锡文.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65-167
  [2] 陈珠,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06-216,318-415
  [3] 宋洋,崔益钿,万青等.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4,3(4):325-327
  [4] Fewel ME,Thompson BG Jr,Hoff JT.Spontan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review [J].Neurosurg Foucs,2003,15(4):445-448
  [5] 王忠诚.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865-866
  [6] 张祥建,李春岩,刘春燕等.炎症反应与大鼠脑出血后脑损伤的相关性[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5,38(6):396-39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切实可行的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方式。  方法:随机选取了本社区22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1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三级高血压管理模式,干预组患者接受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  结果:干预组患者在健康自评、情绪低落以及疲劳三方面的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平均血压下降值均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高血压控制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
期刊
摘要:目的:对双J管3种置管方法在上尿路梗阻疾病中的应用及并发症护理思路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上尿路梗阻疾病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采取双J管置管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护理进行分析,同时比较两组上尿路梗阻疾病患者舒适度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置管成功,且治疗组患者舒适优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于中风患者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合并功能障碍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护理后两组CSS均显著降低,但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ADL均显著提高,但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对重度心衰患者皮肤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60例重度心衰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比两组在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及入院时、出院3个月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研究组在院期间压疮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3.33%,P0.05;研究组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得分(68.53±9.26)分,对照组(59.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输卵管性不孕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120例,采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方法,进行输卵管卵巢周围粘连分离、输卵管伞端成形术、输卵管扩张术、输卵管造口术、卵巢内膜囊肿穿刺囊肿剥离术、腹腔镜监视下宫腔镜插管通液等治疗。随访1~2年,评估临床疗效和价值。  结果:120例患者术后未见子宫穿孔、肠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有67例患者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在乳腺癌根治术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80例择期乳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喉罩吸入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传统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MAP、HR、SpO2、术毕清醒时间、拔出喉罩时间及离开手术室所用时间。  结果:观察组术中的MAP、HR、SpO2无明显波动(P>0.05);对照组在各时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7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患者行贝那普利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症改善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h-UAER下降效果十分显著(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饮食指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独立学院本科护生对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条件的需求,以更好提高三本护生的教学质量。  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厚博学院护理专业一至三年级护生、民汉6个班305人进行调查。  结果:不同年级护生对课程设置的需求不同,三个年级的护生在教学条件的需求调查中,在教学内容、手段、条件、实践、技术操作五个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表现为一年级护生评价最高,三年级护生对教学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将急性左心衰患者行无创通气治疗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按急性左心衰常规护理、呼吸机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无创通气治疗的依从性、动脉血血氧分压。  结果:观察组呼吸机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1),动脉血血氧分压亦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老年人肠梗阻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腹部CT检查和X线检查的资料,并对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与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并对二者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多层螺旋CT在确定肠梗阻的发生部位和发病原因等方面显著优于X线,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多层螺旋CT在确定肠梗阻的发生部位、原因、程度等方面更加直观、准确,可为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