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白介素-10、白介素-15与急性胰腺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pwoool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关于急性胰腺炎(AP)发病时炎症性细胞因子,如TNF-α、IL-1、IL-6和IL-8等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已经有了大量的研究,而临床上联合检测血清CPR、IL-10和IL-15来预测AP病情发展的相关研究,国内尚不多见。为此,本研究测定AP患者血清CRP、IL-10、IL-15水平,判断它们在AP诊断中的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B超、CT、MRI等影像辅助手段的发展,腹腔内副脾的诊断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10%的人存在副脾[1]。然而脾囊肿的发病率罕见,不到1%[2]。本院收治两例“胰腺体尾部副脾来源的表皮样囊肿”,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 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给予早期静脉溶栓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血管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6%(29/36)比52.8%(19/36)],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以及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联合培哚普利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给予氨氯地平5 mg/d(4周),4周后血压仍不能控制的患者(7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A组患者服用氨氯地平剂量加倍(10 mg/d);B组在服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服培哚普利4 mg/d.A、B两组患者均在加服药前与加服药8周后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
目的探讨长期、严重、广泛虹膜后粘连情况下瞳孔闭锁、瞳孔膜闭的瞳孔成形术。方法采用高频电子撕囊仪对瞳孔缘或部分虹膜实施环形切割,并与传统的瞳孔缘放射状切开及环形剪除进行对比。结果高频切割组的瞳孔可散大至6 mm以上,充分止血,无虹膜漂移现象,术后虹膜的炎性反应,瞳孔再粘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法。结论对于严重虹膜后粘连,采用高频切割的方法能够顺利地完成白内障及玻璃体切除手术,并发症显著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