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全国导游基础”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来源 :知识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key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导游基础”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和熟悉导游基础知识,做好导游讲解的知识储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今后从事导游服务和旅游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全国导游基础”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和职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其他文献
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数学意识,在课堂上形成的解决问题能力,在做题中体现出来的推理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展露的信息交流能力,以及面对难题时的数学心理素质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开展各项旅游活动的载体和基础。旅游资源分类方法和评价理论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旅游资源调查与规划实践中,以有研究通常将一个景区或大规模地理实体与小规模实体在同一个标准下衡量与对比,未考虑旅游资源的地理空间尺度特征。不同尺度的旅游地域空间,旅游资源评价、规划方法及其开发方向都不同。本文目的是通过梳理不同尺度旅游资源空间单元概念,对最难界定的集合体进行空间识别。
准确刻画游客活动空间边界对于优化景区结构、实施界限管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均有重要意义。由于游客行为的复杂性与边界模糊性,利用传统地理边界提取方法难以有效识别游客活动空间边界。基于层次聚类算法优化后的Delaunay三角网进行核密度估计,解决了多尺度下点核密度对空间边界拟合不精确的问题,同时借鉴圈层结构理论,依据游客空间集聚特征建立景区层次结构,利用大量游客长时间签到蕴含的时空信息,分析游客空间分布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运用于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影音动画、录像等形式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理解课
伴随中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新兴发展要素和新兴发展动能,不断推动全球化力量与地方化力量在旅游地空间产生联结。已有旅游地演化研究对结构主义等近现代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研究范式关注不足,缺乏旅游地演化的系统性研究。旅游地是一类特殊的地域空间系统,全球化和地方化是推动旅游地演化的重要力量,具有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基于全球地方化的整体性研究视角,构建概念框架并进行研究展
5月14—17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术研讨会暨地理学学科建设论坛"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精准扶贫评估研究中心和湖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由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城乡发展智库联盟、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地理学会承办。来自全国14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450多名专家学者及学生参加了本次会议。
城市地价的飞速上涨和成本提高,对企业选址、个人购房带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城市多中心发展能否有效抑制地价亟待实证检验。基于2008年和2013年全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微观土地出让数据,分析城市空间结构对地价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多中心空间结构能有效抑制城市过高地价,但会显著提升城市低段地价和城市整体平均地价;②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商住用地地价提升作用显著,但对工业用地作用不显著;③反映土地需求的
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对高中物理教学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实验教学.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以加强对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
通过对水-能源-粮食系统的定量分析,能更好的探究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对提高区域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水足迹视角探讨了1990—2017年中国31个地区能源-粮食生产对水资源的竞争关系,并借助ESTDA模型框架对其时空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化石能源水足迹的时间演变特征可分为缓慢下降-快速上升-平稳下降3个阶段,其中化石能源灰水足迹平均占化石能源水足迹的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促进区域旅游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以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为例,运用区位商、数据包络分析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和旅游创新的时空演变特征与两者之间的空间关联性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三大城市群知识密集型服务业集聚特征明显,集聚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且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