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fegn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的方法就是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教学中来,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小学阶段是小学生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关键时期,而语文教学则是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就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让民族文化的根牢牢地扎在每个学生的心靈深处。
  【关键词】传统优秀文化;小学语文;渗透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一些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弘扬的。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已经融入了一部分传统优秀文化内容,但是仅仅通过书本来进行教学仍然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更多的传统优秀文化内容,让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到丰富的知识。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传统优秀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对于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语文教材当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传统优秀文化内容,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内涵,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二)丰富小学语文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并继而通过传统优秀文化,对他们的人生起到导向的作用,这对于学生价值观念和文化素养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有许多的传统优秀文化知识,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优秀文化就是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联,感受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感受文化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说,教学目标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而许多教师为了能够实现教学目标,常常会使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学到语文知识,还能够提升语文思维,但有时却过分重视形式导致本末倒置。为了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教师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三维教学目标,而这必须要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那么必须要深入地分析教材内容,全面把握教材的整体结构,让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都包含在整个教学知识体系当中,从语文教学的整体脉络出发,深入地分析和研究教材,从而制定出一个三维的教学目标,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及文化品位。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传统节日》一课时,里面的第一句是“春节到,人欢笑”,那么教师将“冬至”作为引子:同学们,俗话说“冬至大过年”。同学们能说说你们家乡是怎么过冬至的吗?此时,有的学生会说吃饺子,有的学生会说吃汤圆……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和了解,构建起学习与活动之间的桥梁,教师可以选用“过传统节日”的方法,根据四季划分传统节日,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然后充分感受每一个节日的时令、气候和物候的变化。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节日卡”,学生便可以通过写写画画来描述自己对这个节日的理解。由此可见,围绕不同的节日,教师可以开展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的能力,并且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体验传统节日文化。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传统文化为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许多素材,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朗诵、演讲、辩论、表演等轻松愉快的形式,利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素材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正处在思维十分活跃的阶段,并且也喜爱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通过不断的表达,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可以增加一些表情或者手势则更加能够提升表达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更多地表达机会,尽量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话题,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相互讨论,从而能够让学生乐于表达,也有更多的机会表达。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盘古开天地》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当中所叙述的内容,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一些讨论话题,学生们很快地就会主动进行思考,并加入到小组讨论当中。然后,教师以《盘古开天地》为主题,让学生们创编情景剧,通过演一演、说一说来讨论一下盘古开天地的过程,这就会在课堂上呈现出比较激烈的讨论氛围,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表达的机会,也更加乐意将自己的一些有趣的、难过的往事与大家分享,并且在相互表达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诵读经典,涵养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当中,古诗词中承载着许多的传统文化,并且语言十分优美,意境也是非常美妙,使用古诗词开展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还能够使得学生接受文化的熏陶。但是,在讲授古诗词时,许多教师更加注重让学生体会其中的主旨大意,而对于其中的传统文化确实一笔带过,这使得学生无法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此外,由于小学生所处生活环境与古人所处的环境是有很大区别的,可能无法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对于经典的作品来说,大多都蕴含着巧妙的表达手法,在朗读的时候会让人觉得朗朗上口。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巧妙的使用诵读方法,让学生诵读经典之作,通过多次的朗读来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蕴,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每一次地吟诵都是同古代文人墨客的对话,多一次吟诵,就多一分理解和感悟。反复吟诵的过程就是在咀嚼,在情感中来回涤荡。
   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清平乐·村居》时,城市的孩子大多不能够想象出乡村深秋的黄昏情境,那么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展示相关图片,让课堂上充满这首诗的意境,实现情境交融,进而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为了能够进一步渲染气氛,教师还可以配上合适的音乐。接下来,教师进行朗读示范,以便于学生可以感悟到其中的内在情感,再让学生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互相朗读,并互相指正其中的不足之处。但是,强调让学生“自读”,并不是教师在一旁观看就可以。如学生朗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需要为学生明确方向,为学生提供朗读方法,帮助学生可以更加顺利地开展阅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这首词所表达的主旨大意,还能够让学生感悟到农村五口之家宁静、恬淡的生活画面,体悟其中所蕴含的“家和万事兴”等传统文化内容。由此可见,在经过教师的指导之下,使用古诗词来进行教学,通过多次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对其中的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还能够顺其自然的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走近汉字,感受魅力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帮助汉民族传递信息、发展思维、繁荣文化、演进文明,汉字庫几乎就是历史信息的存储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当前的重点和难点,学习汉字不仅是学习语文,还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汉字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教学,教师可以结合汉字的造字方法,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因素,让学生能够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表演,带着不同民族头饰的学生作为代表,这样可以拉近学生和文章之间的距离。当文章中出现“鲜艳”一词时,教师可以拿生活中常见的苹果进行举例,如大家和家长在逛超市购买苹果时,一个新鲜的苹果和一个干瘪的苹果,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这时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更加新鲜的苹果。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羊藏鱼腹的历史故事,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鲜”字的理解。可见,汉字需要一定的学习环境,而小学生是处于最有趣、最活跃的年龄,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点,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参与汉字学习活动的兴趣,调动小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更加喜欢学习汉字。
   (五)拓展活动,提升认知
   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若要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可以借助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训练,并且逐渐形成一个乐于运用的良好习惯。因此,为了能够将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的讲解,可以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进行拓展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下主动地去阅读一些经典作品,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文本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传统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在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纸的发明》一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个以“纸的发明”为主题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或者阅读书籍来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并且搜集与纸的发明相关的文化故事。在下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选取几名学生为同学讲解自己所找到的故事,与大家一起进行赏析,从而更好地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为了能够进一步进行课堂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能够在课下主动地去以传统文化为主旨进行一些活动,努力构建一个充满生活场景的“第二课堂”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教材中的知识,还能够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逐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可以扎根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
   综上所述,在语文中,教师应该注重传统优秀文化的渗透,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访谈、实践体验和读读写写,将语文学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架起一道语文、生活与学生心灵的桥梁,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
   【参考文献】
   [1]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6):43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福建省晋江市实验小学,福建 泉州 362200)
其他文献
"宁夏川,两头尖,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这句俗语高度概括了宁夏川自然背景特点,也充分说明在宁夏境内的川区乡镇,自然环境特点变化差异不大.而"天下黄河富宁夏"说的是分布在
引言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房屋也随着一起在发展.中国幅员辽阔,从江南民居的洒脱秀丽到西北高原的错落有致,从中原平地的狭巷夹天到北方民居的深沉厚重,虽风格各异却无处不体
碳纤维材料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新型材料,由于其优异的物理特性被广泛用于军事、航天、航空等领域。随着碳纤维技术的不断创新,碳纤维成本的不断降低,碳纤维材料逐渐应用于人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基础性地位。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是我们党深入把握党的建设基本规律作出的科学论断,对于在新时代把我们党建设好、建设强具有重要意义。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这里的"基础"揭示了思想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功能定位。基础是一切之根之基。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第一步,对于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正以独特的优势受到我国外语教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现代化创新型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具有很多传统课堂所不具
我国的有色金属矿中,易选的单一硫铁矿矿床很少,硫铁矿含量较高的高硫混合矿占绝大多数。自然硫铁矿在厌氧环境中疏水性较好,然而,当硫铁矿暴露于空气或水溶液中,表面易生成
国家形象的建构,始终是中国旅游演艺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遍布全国的旅游演艺作品,紧紧围绕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认同的主轴,以人文、历史、艺术的视角与姿态,从内容生产
秦人的长篇小说《方城记》,将长安城的四方天地展开,如实地记录了以李若凡为中心的城内各类人物活动,意图通过当代文人精神危机的深度挖掘、乡土元素的浸润重建社会价值体系,
目的促黄体激素(LH)/促卵泡激素(FSH)比值升高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常见的内分泌特征,探讨LH/FSH比值不同的PCOS患者临床特征及生化水平的特点.方法将360例诊断为PCOS的患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基因bcl-2过表达对阿霉素(ADR)诱导的膀胱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bcl-2基因转入膀胱癌BIU87细胞,G418筛选获得抗性亚克隆细胞株,逆转录.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