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s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其质量的可靠保证,应当受到设计师以及相关人员的关注和重视。基本抗震性能需要贯穿于建筑设计的全过程,需要从方法和材质,以及结构等多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保证建筑物能够在地震灾害中减少可能发生的损伤,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设计;措施
  前言
  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与其整体质量息息相关,尽管对地震无法给予有效控制,但可采取应对措施,实现建筑结构抗震性的提升,进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其对建筑所造成的损害。所以,在未来的应用实践中,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将抗震性要素考虑在内,优化整体结构布局及设计,最终促进建筑在整体质量方面的提升。
  1、抗震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地震灾害是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时也是对建筑工程结构伤害最大的危害,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已经成为困扰众多建筑结构设计人员的难题。随着全球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许多国家、城市高层建筑的数量不断的增加,城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断的增加,过多的人和财富都集中在一个区域,一旦该区域发生地震灾害,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现阶段的科学技术手段并不能够完全准确的预测地震灾害的方法,并且也没有相应有效的防止对策。针对地震这种不确定、危害性的大自然灾害,世界各国的地震工程界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如何利用现有的抗震思想和技术降低地震给建筑带来的损失。目前,全球90%以上的国家进行建筑抗震设计坚持的原则为“小震不破坏建筑结构、中震建筑可加固、大震建筑不倒”,该抗震原则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但是,在小、中地震灾害发生时,会导致出现建筑部分结构功能丧失的现象,由于建筑内的技术装备、装饰等费用超过建筑结构本身的费用,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由此可见加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性。
  2、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措施
  2.1建筑结构平立面体型的确定
  在抗震设计中,如果该建筑的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并且该建筑结构的布置符合建筑抗震规范要求,那么此建筑物势必会具备优秀的抗震能力。所谓的建筑结构平立面布置合理指的就是在设计建筑结构体型过程中,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建筑物平面规则、对称布置,这样才能保证该建筑同一楼层间平面刚度变化一致,其次盡量考虑建筑物竖向凹凸少,使得建筑竖向刚度变化上保持稳定,避免不同楼层之间抗震时刚度不稳的现象,这样合理的平立面布置对建筑抗震有利。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对于结构复杂的建筑物而言,良好的抗震缝的设计也非常重要,抗震缝两侧结构完全分开,中间间隙距离保证在地震作用下两侧结构不发生碰撞。抗震缝一般设置在结构变形的敏感部位。若抗震缝设置不当在地震发生时就会变成薄弱环节,不利该建筑物的抗震。
  2.2 建筑结构抗震材料的选择
  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应轻质、高强;构件间的连接应有良好的整体性、延性,且能发挥材料的全强度。按照此原则,钢结构是最符合抗震材料要求的,多次地震灾害实例表明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好,但钢材的造价及维护费用较高。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好,造价低廉,有较大的抗侧移刚度,经设计可保证结构具有一定的延性。但该材料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弱点: 当地震持续较长时间时,在反复的地震荷载作用下,构件刚度因裂缝的开展而递减,将混凝土挤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便,但它的抗震弱点在于框架节点等构件接头强度及变形能力均低于构件本身强度而形成薄弱环节; 同时预制构件装配时会产生次应力,整个结构缺乏连续性和整体性; 故这类结构不宜在高烈度地区采用。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了达到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目的,必须科学合理选择适合该建筑的建材。
  2.3 建筑场地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也是能提升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尽量选择土地成分及土地结构具有良好密度和硬性的场地,并且该场地土质成分均匀性良好,这样的场地作为建筑结构工程的建设场地,才能保证建筑场地范围内的土地能更好地、均匀地承受上部建筑结构的荷载。设计人员在建筑场地选择中应该避开软土、液化土、采空区以及河岸边缘等相关地段,避免因为上述地质范围中土体的密实度、坚硬度以及凝结度等相关性能的低劣而导致建筑物在应对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出现土体承重荷载能力不够的现象;对于一些容易发生滑坡、地陷以及泥石流等山体事故的危险地段,也应尽量避开选择其作为建筑结构的设计场地;同时尽量避免建筑场地选择在地震断裂带上,这样才能避免降低上部建筑结构对地震灾害作用力的抵抗性能。
  2.4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在进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时,应当尽量的多设置抗震防线,这样在发生地震时,建筑的多道防线能够有效的对地震应力进行交换的分散抵抗,从而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如果仅仅依靠单一的抗震防线是无法实现对建筑的有效保护的,一旦遇到大型的地震,将会导致建筑的构建严重破坏,甚至导致建筑的倒塌,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而如果设置多道防线,能够有效的对建筑进行控制,在地震来临时依靠多道防线来进行有效的预防,确保了建筑结构的稳定,避免了建筑的损毁。
  2.5加强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
  在进行建筑抗震概念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建筑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设计,在建设结构设计过程中,建筑构件的承载能力直接影响着薄弱部位的承载能力,因此要想有效的提高建筑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首先应当对建筑的构件承载能力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计算。此外,在进行薄弱部位的抗震能力设计时,应当注意,不能过分的重视局部的强度和承载力,以免破坏建筑整体的协调。应当以整体的提高抗震性能的手段对建筑抗震性能进行加强,这样的强化效果比较明显。
  3、 结语:
  总之,地震灾害的影响较大,对国民经济、社会稳定带来巨大迫害。为此,加强建筑住宅的结构设计、抗震处理十分必要,是提高住宅建筑稳定性、功能完善性、合理性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胜荣. 建筑抗震设计问题分析[J]. 驾驶园. 2016(12)
  [2] 周庆杰. 建筑抗震设计策略研究[J]. 电子制作. 2015(06)
  [3] 孙作芹. 分析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作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0)
  [4] 吴卫华,张云庚,郭兆儒,赵丽敏. 关于建筑抗震设计中细节的问题分析[J]. 四川水泥. 2015(07)
其他文献
期刊
03/04榨季中国大豆加工业全行业亏损在所难免。 商业信息的不对称仍是我国大豆加工业发展中的一个硬伤。 国际粮商和投机基金往往在中国企业进入市场之前把价格炒高,赚取高额
胡塞尔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提出了以“现象学”命名的哲学理论与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他的现象学与符号学及语言学的关系。 Husserl,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
和谐网络文化则是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以协调、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研究、传承和谐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网络文化形态。本文以和谐网络文化的界定为核心,联系当
色彩对儿童生理心理的发育都有很大影响,对培养儿童的审美也至关重要.本文研究儿童的特点,分析现有儿童产品色彩设计现状,提出儿童电子产品色彩设计的方法和原则.
英汉习语包罗万象,但由于文化内涵的不同,翻译的方法也有同有异。本文拟就探讨英汉习语互译的原则及其方法,从而有助于有效而成功的互译。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re
《银翅》是经典的人类学著作,其中对黄村的民间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分析颇为精到。本文是借《银翅》中关于陈靖姑信仰的描述及结合平常积累的一些有关民间信仰的知识,提出关
期刊
当前,随着沟通的频繁和深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口语和文字,多种更形象具体的视觉语言,作为语言的辅助工具,使沟通更加方便有效。这种副语言的兴起,不仅是对常规语言
摘要:混凝土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建设当中,早在1903年混凝土施工技术就传人我国,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已从原有的地面区域发展到空中和地下,施工技术不断提升。虽然混凝土产生的裂缝问题经专家证明是无可避免的,但是其对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及抗震性能和渗漏的影响不容小觑,从设计阶段就要很好地控制裂缝问题。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裂缝;措施  1、引言  如今,建筑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类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