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臣曾纪泽的家风故事

来源 :新湘评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uowei2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 持之以恒
  [释义] 持,保持、坚持;恒,长久,指恒心。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出处] 清·曾国藩《家训喻纪泽》:“尔之短处,在言语欠钝讷,举止欠端重,看书不能深入,而作文不能峥嵘。若能从此三事上下一番苦功,进之以猛,持之以恒,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
  [大意] 你的缺点,在于不会说话,行为举止不够严谨,看书不够深入,写文章不够鲜明。如能在说话、做事、求学三件事上多下功夫,坚持训练,一两年之内,便会有让你意想不到的进步。
  [家风故事] 得益于曾国藩所留下的家训、所培养的家风,曾家长盛不衰,出了许多人才,活跃在各行各业。比如曾国藩之子曾纪泽,就是晚清一位重臣,担当外交职务,长期与列强周旋,在那四面楚歌的年代中,为中华民族的尊严苦苦支撑。
  列强都是不讲道理的,属于“有文化的强盗”,与其打交道,必然要有过硬的真本事。不仅要对自己国家的历史、现状、传统等一清二楚,还要深刻洞察列强各自的情况,知道他们的强弱软硬,做到知己知彼。但列强与中华之间语言不通,知己知彼必须先过语言关。
  当时英国为列强之中的首强,英语也成为国际主流语言。那么曾纪泽是怎么学习英语的呢?很简单,背《圣经》。
  原来在他年幼之时,深具远见卓识的父亲曾国藩就开始对他进行“中西结合”的培养,除了传授国学之外,还请来外教,开始教授西洋文化,首先就是英语。这位外教恰好是位传教士,大约是想把清朝重臣的家庭都发展成教徒,一来就宣传《圣经》。曾国藩则觉得这《圣经》与中华《诗经》听来类似,既然《诗经》是国学启蒙之物,那么就将《圣经》当作西学启蒙之物吧。曾纪泽就这样开始了英语学习。这种笨办法反映出了曾家在学习上的一种家风态度,那就是持之以恒。
  而曾国藩之所以要在家书中专门提醒曾纪泽持之以恒的道理,除了强调家风之外,还在于曾纪泽在学习上曾有浅尝辄止的毛病,必须用一些看似笨拙的方法来养成勤奋的习惯。
  曾纪泽也没有辜负父望。在幼年背《圣经》之后,他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接触英文,在后来要担当外交使命时,才开始再度学习英语。此时他已是年近三十之人,每日有许多繁忙公务相扰,精力大不如前,但曾纪泽凭着当年背《圣经》的精神,采取每日抄写、背诵英语语句一二十條的方法,长期坚持,硬是自学成功了。他的英语功底后来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可以用英语写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政论文章《中国先睡后醒论》,发表于权威英文报刊上,并在国际上造成颇大的影响力。
  当然,他这种持之以恒的学习也不仅限于英语,他在许多领域都有精深造诣,这种造诣与他长期的勤学密不可分。根据《曾纪泽日记》记载,这位公务繁忙的朝廷重臣,每日都有例行的、不可缺的学习任务。除了英语之外,还有书法练习、阅读等。
  在这种长期学习之下,他不仅博闻强识,还极富观察力,对于外交家而言,这是十分关键的素质。故而在代表清朝出使列强时,他能透过迷雾,看到列强强在何处,清朝弱在哪里,而列强的弱点又在哪里,与许多人一味地崇洋媚外大不相同。
  比如当时法国首都巴黎,是欧洲一大经济中心,十分繁华,不仅法国人为之自豪,许多外国人也很是眼红,但曾纪泽却能一眼看穿这浮华之下的问题:“巴黎为西国著名富丽之所,各国富人巨室,往往游观于此,好虚靡巨款,徒供耳目玩好,非尽能专心壹志以攻有益之事也。”
  尤其可贵的是,他在观察与对比中,认为中华当时之所以落后列强,就在于中华传统的学问偏离了儒家本来主张的“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尽是为功名所做的八股文。
  可叹当时的朝廷用人之策,就是多用会写八股文的废物。在与沙俄的交涉之中,晚清政府就派了一个名叫完颜崇厚的举人前去,这个人不通外文只通八股文,竟然擅作主张,将大片土地割让给了沙俄。晚清政府急忙派曾纪泽前去挽救。面对沙俄的恫吓,对这个野蛮帝国十分了解的曾纪泽,沉着应对,最后成功挽回了失地。
  知识就是力量,好学之家风,更是力量。
其他文献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正如一朵鲜花无法诠释整个花园的绚烂一样,只有不同国家、不同文明既竞相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又在求同存异中守望相助、共同发展,人类文明家园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世界大花园才会更加争奇斗艳、姹紫嫣红。  世事纷繁多元应,纵横当有凌云笔。当今世界多元多样多变,如何让世界各国在差异中谋共识、在竞争中求共赢,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中
期刊
今年以来,全省公安交警积极应对交通要素持续迅猛增长、农村交通管理基础薄弱、高速公路事故风险隐患突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压力陡增等各类风险挑战,全力以赴除隐患、控风险、压事故、保安全。截至5月27日,今年全省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事故四项指数同比分别下降29.53%、31.36%、31.32%、28.84%,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
期刊
邓小平一生以讲究实际著称,他一贯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为了解实际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他非常重视下基层调研。他在1960年代初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进行的基层调研活动生动地体现了他一贯的实事求是精神。  改正错误的根本方法是加强调查研究  三年困难时期,广大农村由于粮食减产和高估产、高征购,缺粮断粮问题非常严重,一些省份出现人口外流、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的情况。连中央警卫团的战士都说:“
期刊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強不息。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段风云激荡的历程,刻印下小岗村村民包产到户的红手印,记录着“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定格了亿万农民工坐着绿皮火车进城打工的身影,熔铸着科技工作者不断向未知领域挺进的探索。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莫不凝聚着劳动者的聪明才智,浸透着劳动者的辛勤汗水,蕴含着劳动者的牺牲奉献。从温饱到小康,从封闭到开放,迎
期刊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发出号召:“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全党来一个大学习。”要使这一个全党的大学习取得大成效,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就需要在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力量。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历史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并成功实现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的思想建党目标
期刊
岳麓山与蔡锷将军,有着特殊的缘分。  “苍苍云樹直参天,万水千山拜眼前。环顾中原谁是主?从容骑马上峰巅。”113年前,不到23岁的蔡锷登上岳麓山,吟诵这番豪言壮语。当时的他血气方刚、风华正茂,戴着日本学成归来“士官三杰”之一的桂冠,成为各路封疆大吏军阀名流争相延揽的主角。12年后,蔡锷以国葬之礼,魂归麓山。  蔡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军事家和民主革命家,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
期刊
1927年9月28日,工农革命軍向永新三湾方向前进。但部队中出现一些不良现象:有一些人掉队,有的自行离队,一些长官怕苦离队自寻出路,一千多人的部队,军纪松懈。还有一些长官存在打骂士兵的旧军队习气。针对这些情况,毛泽东决定对部队进行改编。9月29日,对部队党的组织系统和政治工作进行了彻底改造,史称“三湾改编”。但部队的纪律问题一时还没有根本解决。这时,抓部队纪律成了当务之急。  10月3日,工农革命
期刊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健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规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中央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以下统称地
期刊
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最近,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出版的《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为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重要教材。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的时代特点对国
期刊
还记得“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敬礼娃娃”郎铮吗?  10年前,这个在地震中左臂受伤的3岁男孩,被部队官兵从废墟中救出后,躺在简易担架上,向救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一个礼。这一幕,感动了亿万国人。  如今,这个被救出的男孩郎铮已长成一名身高1.7米的阳光少年。10年间,他跟灾区其他孩子一样,过着快乐而平凡的生活,懂得了坚强,学会了感恩。10年间,他从未忘记当初救他的解放军叔叔,他与救命恩人的故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