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教育”成就学生自由发展

来源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bei_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文明,在给予人类便利的时候也呈现出种种“反自然性”的倾向,众所周知教育上也有这种“反自然性”的倾向。因此,我们呼唤“绿色教育”,成就学生自由发展,绿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的身心得以和谐发展,人格得以充分完善,个性得以自由展示;使人既善于批判,又善于创新,进而能战胜自己、超越现实、升华生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关键词:绿色教育;成就;自由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1-8437(2012)01-0132-01
  构建绿色教育环境,把学生培养成“绿色精灵”,着眼于全体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认为绿色教育应有机地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以利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营造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绿色人际环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希望把学生培养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
  一、依托人文环境、确立“绿色”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学校提出了:“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绿色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深入人心,学生走进学校不用急忙行礼,因为有老师首先问候学生“同学您早”;校园的拐弯处有温馨的提醒“拐弯了,小心碰撞”:……基于学校较好的人文环境,我们在制定各项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目标时。注意依托学校的人文环境,确立“绿色”的教育教学目标。
  我们从细节入手来确立相关的教育教学目标,例如在班集体建设中有这样几条:班级卫生工作重点为“你丢我检”周;行为规范的重点为“发扬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缺点”;促使其有效地转化为学生个人精神的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得我们定的各项教育教学目标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体现。
  二、肯定主体地位、营造“绿色”教育教学课堂
  课堂教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机地渗透“绿色教育”,树立深化“绿色”意识。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尝试:
  1 肯定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肯定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我们摈弃那种教师以权威的姿态高高在上视学生为毫无能动性的知识容器的做法。同时,要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反对一切依赖教师,反对强迫学生盲目信仰、盲目顺从。课堂上当学生小手举得老高。而一站起来却语无伦次时,允许他再思考一下,请不要紧张,或者是先坐下去再思考一下,等思考成熟了以后再解答。这样,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心理的压力,不会因为解答不正确而产生畏惧或自卑心理,以至于下次再也不敢举手或回答卷问题。
  2 尊重个性发展,促进学生绿色发展。
  “绿色教育”要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思想观点上要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要敢于、善于科学地标新立异。应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用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其他同学存在的异同。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更好的学习上的探究精神,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和谐地发展。
  3 开展多元评价,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目前,课堂中心已由原来的以教材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供多次评价机会,多方面评价学生。但如果评价不能很好地被运用,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评价运用过多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评价的视角上,要站在学生的高度;在评价的标准上,要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同时要积极地让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享受成功的体验,在同学互评、学生自评中享受成功的体验,从而真正让学生学会自我认识、学会欣赏他人,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
  三、整合教育资源,完善“绿色”教育教学功能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其生活的环境不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多样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单一模式的教育教学,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和疲乏。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也就是我们的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将会使我们的“绿色教育”功能更完善,也赋予了我们新时期教育更多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尝试:
  1 整合学科资源,让学生享受“绿色”学习
  通过学习实践,一方面能充实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实际地参与和体验创新的过程。因此,我们从根本上改变注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实践活动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我们学习综合实践内容《家乡环境知多少》时,并不是简单地讲解一部分知识或是取一些音像资料给学生看一看,而是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去收集资料,学生通过查看书籍、网络查询,向相关专业人事了解等手段和实践,充分地了解到家乡的环境现状,感受到知识的生成。这种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和发现,才能真正为学生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同时,也只有通过亲自探究和发现,学生才能真正学会如何学习和如何创新。
  2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绿色”教育功能
  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如果把其它教育资源有机整合,那么我们的教育功能将会更加完善。在母亲节来临之时,我们安排了学生一个作业,是回家帮妈妈洗一次脚,有效的价值观必须回归生活,这样的德育作业所达到的教育效果,是任何空洞的说教都达不到的。当然,价值观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事,还需要一定的行动来支撑。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从教育就是引导人形成好的习惯的理念出发,要求学生天天唱国歌,天天做家务,天天记日记,坚持下来就是习惯,为形成良好价值观和道德观提供可靠的保证。
  综上所述,我们希望用绿色教育理念来变革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在心灵的交流中理清学生思维的线索、情感的脉搏,创设一个自然、绿色人性化的绿色学习环境。通过劳逸结合、动静相宜的内容安排,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实现学习方式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自由发展的“绿色精灵”。
其他文献
高屋建瓴谋发展,“数字云南”指方向.自从2016年启动“云上云”行动计划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持续发力.2019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期刊
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理论及实证研究的重点,在众多研究当中,研究方法和指标的选取至今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实证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对资本结构
为了有效地贯彻我国所提出的发展农村经济理念,并有效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我国政府开始加大乡村环境建设与保护力度.为了使乡村生态规划建设工作有序进行,科学开展乡村生态规
马赛克艺术起源于欧洲古希腊时期,在19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随西方建筑文化传入上海市,随后100年里建筑马赛克装饰发展迅速.本文以上海市近代建筑马赛克装饰艺术作为研究对象,
摘要:“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围绕教师设立的问题,依靠教材,通过独立探究或小组合作,寻求问题的答案,获得知识的教学模式;培养探究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思维和推理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本文主要通过大量实践与研究,对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基本流程、应用实例、教学策略、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模式;问题探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手段,并把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数学教学中,提出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打开学生独立思考的闸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好数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在鞋店里要卖出鞋子,首先要吸引消费者的眼球,要吸引眼球,就必须注意店铺的色彩设计。色彩无疑是店铺吸引眼球,获取商机的第一利器。色彩设计得当可以增大空间、与光结合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