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总结了高中英语课堂中PPT课件使用时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 PPT课件 问题 建议
一、 PPT课件设计和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缺乏设计、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教师们普遍认为, PPT课件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大容量地展示图片和动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喜欢堆积图片,这种情况在Warming?up和Reading导入时最为常见。比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Book Ⅱ Unit 5 The British Isles的阅读课时,有教师为了介绍英国的风土人情,在课件中放入了大约30张关于英国风情的图片。这些图片在学生眼前匆匆而过,并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造成了学生视觉上的疲劳。导致PPT课件中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对课件缺乏合理科学的设计,一味地追求热闹,致使课件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问题二:满篇文字、头昏眼花、难以辨认
PPT课件较之传统的“黑板 + 粉笔”的一个较大优势是PPT课件能够一次性地展示大量的文字,这样就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用来板书的时间。然而,如果文字的字号和数量设计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就难以辨认,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问题三:字体不清、背景过暗、颜色失配
一个好的PPT课件最重要的是清晰可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们通常会采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但由于受到教室光线、多媒体设备的大屏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经由电子放像机投影到大屏幕上的PPT课件的色彩和清晰度都不如在自己电脑上近距离看起来那么逼真和清楚。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就要注意到字体的大小、颜色的搭配等情况,以免影响上课质量。
问题四:动画音效、不合时宜、本末倒置
PPT课件的另一个优点是它集声音和动画于一体,可谓形声兼备。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有些动画和音效用得并不十分恰当,影响了上课的效果。
二、 对PPT课件设计和使用的建议
建议一:遵循三大法则
1. K.I.S.S.法则。 K.I.S.S.法则是指Keep It Silly Simply。 也就是说,课件在设计和使用中一定要简单化。一堂课的课件其实只是这堂课的辅助工具,它并不是教师的教案和讲稿,因此,课件的内容应尽量要傻瓜化、简单化,简单就是美。
2. 10/20/30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一堂课的幻灯片最好不要超过10页;教师的讲授尽量不要超过20分钟; PPT课件中使用的字体不应小于30点。
3. 6×6×6×6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一张幻灯片不要超过6行字;每行又不要超过6个字;另外,从你的电脑前起身往后退6步后电脑屏幕上的字还要能清晰可见;再有,每行字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不要少于6秒。
建议二:记住三个关键
1. 漂亮的设计。一个漂亮的、精心设计的课件往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而且当它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 良好的组织。采用PPT课件教学后,由于教学头绪的增多,教师更应该精心备课,精心确定各种教学活动的时间及顺序,精心组织课堂,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
3. 经常的反馈。教师需要对多媒体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以便发现问题;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经常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课件的看法,听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保证教学效果。
建议三:运用四个技巧
1. 常用“B”键。 PPT课件处于播放状态时,如果按住电脑键盘上的“B”, PPT画面会消失,电脑处于黑屏状态;再重按“B”键即可恢复。 “B”键的功能能够很好地解决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长时间地停留在屏幕上而无法认真听教师讲解的难题,也可以改善学生只顾看屏幕而不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状况。
2. 尽量使用遥控设备。如今市面上有一种遥控器能够远距离地对电脑进行操作。这种遥控设备能把授课教师从电脑前解放出来,也可以避免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一边又要操作电脑而产生的手忙脚乱,可以让教师离开讲台到学生当中去更多地了解学生,更多地参与互动。
3. 不要关掉所有的灯。通常教室里的大屏幕在黑暗状态下会更清晰。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整个教室的灯全部关掉,因为过于黑暗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
总之, PPT课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如果使用得当,定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宋耀武,张丽霞.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2. 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2005.
关键词: PPT课件 问题 建议
一、 PPT课件设计和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缺乏设计、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教师们普遍认为, PPT课件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大容量地展示图片和动画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喜欢堆积图片,这种情况在Warming?up和Reading导入时最为常见。比如,在讲授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Book Ⅱ Unit 5 The British Isles的阅读课时,有教师为了介绍英国的风土人情,在课件中放入了大约30张关于英国风情的图片。这些图片在学生眼前匆匆而过,并没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反而造成了学生视觉上的疲劳。导致PPT课件中出现这个问题的一个原因是教师对课件缺乏合理科学的设计,一味地追求热闹,致使课件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问题二:满篇文字、头昏眼花、难以辨认
PPT课件较之传统的“黑板 + 粉笔”的一个较大优势是PPT课件能够一次性地展示大量的文字,这样就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用来板书的时间。然而,如果文字的字号和数量设计安排不够合理,学生就难以辨认,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问题三:字体不清、背景过暗、颜色失配
一个好的PPT课件最重要的是清晰可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们通常会采用强烈的色彩对比,但由于受到教室光线、多媒体设备的大屏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经由电子放像机投影到大屏幕上的PPT课件的色彩和清晰度都不如在自己电脑上近距离看起来那么逼真和清楚。教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就要注意到字体的大小、颜色的搭配等情况,以免影响上课质量。
问题四:动画音效、不合时宜、本末倒置
PPT课件的另一个优点是它集声音和动画于一体,可谓形声兼备。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有些动画和音效用得并不十分恰当,影响了上课的效果。
二、 对PPT课件设计和使用的建议
建议一:遵循三大法则
1. K.I.S.S.法则。 K.I.S.S.法则是指Keep It Silly Simply。 也就是说,课件在设计和使用中一定要简单化。一堂课的课件其实只是这堂课的辅助工具,它并不是教师的教案和讲稿,因此,课件的内容应尽量要傻瓜化、简单化,简单就是美。
2. 10/20/30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一堂课的幻灯片最好不要超过10页;教师的讲授尽量不要超过20分钟; PPT课件中使用的字体不应小于30点。
3. 6×6×6×6法则。这个法则指的是:一张幻灯片不要超过6行字;每行又不要超过6个字;另外,从你的电脑前起身往后退6步后电脑屏幕上的字还要能清晰可见;再有,每行字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不要少于6秒。
建议二:记住三个关键
1. 漂亮的设计。一个漂亮的、精心设计的课件往往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而且当它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会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 良好的组织。采用PPT课件教学后,由于教学头绪的增多,教师更应该精心备课,精心确定各种教学活动的时间及顺序,精心组织课堂,保证课堂的教学效率。
3. 经常的反馈。教师需要对多媒体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的观察,以便发现问题;另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经常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对课件的看法,听听学生的心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保证教学效果。
建议三:运用四个技巧
1. 常用“B”键。 PPT课件处于播放状态时,如果按住电脑键盘上的“B”, PPT画面会消失,电脑处于黑屏状态;再重按“B”键即可恢复。 “B”键的功能能够很好地解决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长时间地停留在屏幕上而无法认真听教师讲解的难题,也可以改善学生只顾看屏幕而不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状况。
2. 尽量使用遥控设备。如今市面上有一种遥控器能够远距离地对电脑进行操作。这种遥控设备能把授课教师从电脑前解放出来,也可以避免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板书,一边又要操作电脑而产生的手忙脚乱,可以让教师离开讲台到学生当中去更多地了解学生,更多地参与互动。
3. 不要关掉所有的灯。通常教室里的大屏幕在黑暗状态下会更清晰。但是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整个教室的灯全部关掉,因为过于黑暗的环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不利于教师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
总之, PPT课件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如果使用得当,定能有效地促进教学,对中学英语教学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立新,宋耀武,张丽霞.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2. 徐仲林,徐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