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集体观念和体育精神三方面阐述了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人格;注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24-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实质就是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提高躯体机能与意志力,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有着其它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当今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信息、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
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长跑教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体操训练,锻炼学生肌肉控制力,自我克制力;参加球类比赛,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游泳教学,引导学生具有征服大自然的勇气,敢于向困难挑战,培养坚强的毅力;通过跳高教学、跨栏教学,引导学生勇于进取,培养学生坚定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所以体育教师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体育运动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相互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例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通过教学比赛和游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学生从集体中摄取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分组练习等形式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形成友谊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人与人相互了解与交流,体现出一种社会性的情感与责任感。正是因为如此,要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关爱与尊重运动能力弱的同学,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场上对手”与“场外朋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的心理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中学体育教学通过运动本身实践体育精神的教育必将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未来所需的真正全面发展的国民。这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慎重思考和孜孜追求的目标。
体育精神培养中最主要的精神培养是公平竞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和爱国主义、敬业奉献、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及胜不骄、败不馁、和平、友谊、进步、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是时代与社会所倡导的精神与道德。其内涵丰富,充分完整地体现在人格品质的各个方面。在坚持与放弃、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了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在激烈对抗、面对对手和困难时,在胜利与荣誉到来时,在挫折与失败时,在受到嘲笑与不公正对待时,他们学会了应对,学会了冷静、容忍和理智。在表现、表演和竞技中,他们学会了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他们慢慢地体会到只有健康、真实的生命力才是真的美的。体育以其生动而朴实的方式教会学生识别真、善、美,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真、善、美。同时体育是公正、合理的,它有其特有的游戏规则,你必须遵守它,否则你就会受到“惩罚”。在体育竞赛中,必须受规则的约束,不能在场上胡作非为,我行我素。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竞赛,他们会明白必须遵守规则,约束自己养成遵守法律,以“法”律己的优良品质。体育行为,才能公开,公正地竞争。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他们会养成遵守法律,以“法”律己的优良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挖掘,忽视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启迪和教育。只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我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会越来越广,效果也将越来越突出。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人格;注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0-024-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之一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实质就是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提高躯体机能与意志力,在运动过程中实现积极健康的心理成长,达到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体育教育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有着其它教育内容所无法替代的方面。所以,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已成为当今教育的迫切需要。
一、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支配自己的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的心理过程。坚强意志,是人格精神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信息、心理活动、情感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
众所周知,体育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都要求参加者付出极大的身体和心理能量,需要接受艰苦的磨炼。要让学生学会在运动中吃苦耐劳,疲劳时学会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学会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学会决不气馁再拼再搏,胜利时学会冷静处之决不得意忘形。
体育运动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的一片沃土。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长跑教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通过体操训练,锻炼学生肌肉控制力,自我克制力;参加球类比赛,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通过游泳教学,引导学生具有征服大自然的勇气,敢于向困难挑战,培养坚强的毅力;通过跳高教学、跨栏教学,引导学生勇于进取,培养学生坚定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二、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体育活动多数是以集体形式出现,人和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横向联系。所以体育教师在教给学生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体育运动不仅是个人的行为,也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相互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是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例如,球类运动这是一种集体合作的项目,能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教师在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通过教学比赛和游戏教学,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意识,教育学生从集体中摄取力量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学生之间的保护与帮助,分组练习等形式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形成友谊等等,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态,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心理适应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进人与人相互了解与交流,体现出一种社会性的情感与责任感。正是因为如此,要让学生在学校的体育活动中,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关爱与尊重运动能力弱的同学,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场上对手”与“场外朋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的心理品质。
三、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中学体育教学通过运动本身实践体育精神的教育必将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学生人格的形成,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未来所需的真正全面发展的国民。这成为每一位体育教师慎重思考和孜孜追求的目标。
体育精神培养中最主要的精神培养是公平竞争、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重他人和爱国主义、敬业奉献、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及胜不骄、败不馁、和平、友谊、进步、更快、更高、更强。体育精神与体育道德是时代与社会所倡导的精神与道德。其内涵丰富,充分完整地体现在人格品质的各个方面。在坚持与放弃、个人与集体、循规与投机的种种矛盾中,培养了他们坦荡开放、光明磊落的道德。在激烈对抗、面对对手和困难时,在胜利与荣誉到来时,在挫折与失败时,在受到嘲笑与不公正对待时,他们学会了应对,学会了冷静、容忍和理智。在表现、表演和竞技中,他们学会了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他们慢慢地体会到只有健康、真实的生命力才是真的美的。体育以其生动而朴实的方式教会学生识别真、善、美,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真、善、美。同时体育是公正、合理的,它有其特有的游戏规则,你必须遵守它,否则你就会受到“惩罚”。在体育竞赛中,必须受规则的约束,不能在场上胡作非为,我行我素。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竞赛,他们会明白必须遵守规则,约束自己养成遵守法律,以“法”律己的优良品质。体育行为,才能公开,公正地竞争。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他们会养成遵守法律,以“法”律己的优良品质。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注重体育精神对人格教育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体育精神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感到我国的中学体育教学始终在单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或单纯的身体锻炼的低层次上止步不前。普遍忽视对中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的挖掘,忽视对中学生进行健康人格的启迪和教育。只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我想,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会越来越广,效果也将越来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