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导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入是指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有创意的导入,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生积极热烈的学习情感。数学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举例说明:
  一、旧知导入
  《论语》道“温故而知新”,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也指出:“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 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在学习一个新概念之前, 头脑里要具备与之有关的准备知识,它们是支撑新概念形成的依托。所以可以在复习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来引入新知识。例如,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时, 先复习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等分线段即两线段的比为1,如果两线段的比不等于1,结果会怎样呢?
  二、情境导入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导入法就是指根据本节课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等情境导入方案,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或数学发展史引入课堂教学,创设生动、有趣、新颖、别致的情境,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现实、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获取新知的一种导入方法。这种导入法能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触发共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时可以这样导入:通过多媒体播放“打台球”的录像,边看边提出:打台球时,如何选择有效路线使“主球”绕过“障碍球”而击中“目标球”?让学生联想到“轴对称”的作用,从而引入新课。这种融入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的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从内心情感上接纳数学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审视现实生活。
  又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利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学生很快会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进行思考与探究,以“趣”引思,激发其探究的热情。这种导入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拓宽视野。
  三、设疑导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数学新旧知识的矛盾、学生的直观认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等,都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设疑好比设置路标,直接引导学生的思维和方向。因而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所教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找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混淆点、易错点,精心设疑,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设疑导入法就是指根据中学生喜好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课开始时,创设一些疑问,揭示事物的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时,可以这样设疑导入:要制作面积为8cm2的正方形彩色纸片,请你计算这种纸片的边长大约是多少厘米。经学生探究后,发现原问题即为“哪一个数的平方等于8”。这一问题与其原有认知、经验相矛盾,引起了认知冲突,这时学生就会产生急于知道这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数的强烈愿望,从而使学生产生主动探求新知的心理冲动。这种设疑导入,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诱导学生在“惑”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合理猜想,引发学生在分析、对比、争论、归纳中探究、建构新知。
  四、类比导入
  康德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能指引我们前进。”类比导入法就是指根据新授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联想以往已学过的相似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方法,猜想出本节课所要讲授的新内容或新结果的一种导入方法。类比导入,有利于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掌握探究数学规律的方法。“相似点或相同点是进行类比的基础,有效地使用类比推理的关键在于运用相似思维找到恰当的类比原型。”通过类比,能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进行类比推理,提出类比猜想,再进行检验或证明,从而获得数学新知或规律。
  例如,在学习“梯形的中位线”时,可以引导学生联想“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引导学生由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类比得出梯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再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类比得出梯形的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引导学生类比这两个定理在研究平行关系及长度关系中的相似之处。这种导入法,使学生能从类比中促进知识的迁移,从而发现数学新知。
  又如, 在学习“分式”时,由于分式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由“分数”类比导入“分式”,过渡自然、贴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教学效果好。
  总之,教师善“导”,学生方能“入”。导入设计远远不止以上几种,但无论哪种导入都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数学实际,并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灵活运用。要设计出颇有特色的、合适的、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言简意赅、有的放矢,把数学学习融于有效的思维情境中,让数学课堂富有灵性,成为锤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殿堂。
其他文献
和谐体育课堂氛围是指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和谐课堂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当前中学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因素、课程内容、学生因素、教学环境因素等方面都是影响中学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主要因素,影响着營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重要意义以及营造体育课堂和谐氛围的途径。现谈谈营造初中体育课堂和谐氛
期刊
高中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规律。高中物理中的概念比较抽象,规律的应用比较复杂,导致学生怕学物理。我们都知道,学好一门功课离不开课前预习、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反思和练习,这是学好一门功课最好的办法。面对物理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笔者想谈以下几点浅见,和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物理学习过程是认知、理解、运用的过程  要鼓励学生利
期刊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创造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人、可发展的人,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学生要创造性地学数学,数学教学中就要充满创新的活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有创新能力,首先必须有
期刊
在小学,看图作文实际上是“看图——说话——写作——作文”,这是从口语表达向书面语表达过渡的一种训练方式。它既可以培养和提高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又为书面表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中、低年级必须加强看图作文训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的作文能力。下面我就浅谈一下看图作文教学:  第一,感知整体,把握中心。  感知整体就是指导学生先审图,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抓住
期刊
摘 要: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新课程背景下的复习课,是由教学大纲重视“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向“两个适应”(适应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生活)的根本转变。如何才能上好复习课?我的观点是抓住“四条主线”,构建复习课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复习课 高效 备课 上课 检测 讲评  复习课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的真正目的是融会贯通、查漏补缺、温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运用化学实验,创设真实情境”、“利用化学故事,创设生动情境”、“运用多种媒体,创设直观情境”。这样活跃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化学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注重实践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战场,而学生是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活动的主体,这已经不容质疑。建构主义认为:要把学生置于真实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注意从
期刊
摘 要: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及认知特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反复朗读,让学生去品味、去欣赏,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文言文能够流芳千古的独特魅力,切实落实新课改的理念。  关键词:文言文 兴趣 方法 朗读 积累 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一节中要求7~9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期刊
摘 要:地理学科将自然、社会和环境融于一体,其知识构建涉及许多学科,并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由于本学科的综合性较强,因此,容易找到学科渗透的结合点。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与理、化、生等学科密切相关,人文部分与语、政、史等学科紧密相联。本文着重阐述了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点、交叉点、生长点,并以之为根据在教学中进行学科间有机渗透,强化学生的渗透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地理 学科渗透 综合素养
期刊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两句名言道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作文源于语言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当然,要想写好作文,光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还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呢?全国特级教师于漪曾作过精辟论述:读有字书,精读博览,广为采撷;读无字书,汲生活之水,开阔视野。  一、精读博览,广为采撷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缺失只会使学生越来越觉得政治是一门枯燥乏味、无用处的学科而不愿意学。因此,第一节政治课我没有讲具体教学内容,而是与学生们聊了一节课,从中了解:你为什么不愿意学政治?你希望政治是一门怎样的课?你对政治老师有哪些要求?从调查中我发现,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否则我的政治课必将一塌糊涂。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呢?在实际教学中我总结了以下经验:  一、从学科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