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研究

来源 :科技信息·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e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为我国经济建设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在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工程管理方案,遵循现代化的工作原则,在建设工程合理管理的情况下,加大整体监督与管理力度,提升配网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形成良好的工程管理工作体系,在提升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创新工程的管理内容,提升工程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研究
  引言
  电力的使用已经深入到我国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其使用之多,之广,是任何基础能源所不能比拟的。我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就是配电网工程,然而配电网工程建设过程复杂,还有着不小的难度。因此就要从施工开始之前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施工建设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程完工后要做好后勤工作,减少一切安全隐患。
  110kV配网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10kV配网工程的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从本质上来看,10kV配网能效作用的发挥主要依托于配电设备,通过将不同来源的电能按照电压指标进行层层划分及分配,就能满足不同领域对电能的需求,因此不难发现,在电能供应阶段,10kV配电网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对其进行优化也就显得至关重要。10kV配电网实际运行阶段通过对电压的的等级划分,实际上就是针对电压为其配置与之契合的配电网,而供电区域的差异性,也能细化出不同地区的配电网,可以说任何等级及形式的配电网都能为电能供应提供重要保障。从当前形势来看,我国的经济建设指标不断提升,这不仅为企业发展带来了积极有效的助推力,更促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调整,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显著提升,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文化形态都呈现出了多样化特点,这就对电能的持续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现代电力事业的发展来说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因此,这就需要电力工作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能力,迎难而上,在电力需求环境下不断探索更为积极有效的发展出路,从而促使电能供应效率不断提高、电能供应环境更加稳定。实际上电力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通过不断总结及积累经验,技术能效一直在提升,虽然现阶段电力配网工程的建设体系仍旧有待进一步优化及完善,但是通过工作人员不断努力,必然能够加快推动电力配网工程的现代化发展,在管理模式更加优化的基础上,电力配网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也将不断提升。10kV配电网在运行及发展阶段属性特点显著,无论是工程发展还是技术创新,都应当依托10kV配电网建设流程,在提升其整体协调性的基础上,促使配网建设管理工作更加有效。
  2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问题分析
  2.1线路运行存在故障
  配电网线路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故障问题,尤其在运行环境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会导致工程的运行受到影响,出现跳闸的现象,跳闸的次数会逐渐增多,如果受到外力的影响,将会出现网络负荷问题,不能保证整体线路的良好运行与发展。
  2.2管理制度落后
  许多的供电企业在建设10kV配电网工程的标准化管理中,采用的“新瓶装旧酒”的方式,仍然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没能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对具体的管理规定以及技术规范没有进行完善,甚至有的供电企业根本不重视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导致其管理效率低下,直接影響10kV配电网的工作效率,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蒙受损失。
  2.3技术水平较低
  在10kV配电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技术方面的应用问题,未能全面提升技术水平与质量,缺乏科学合理的工作方式,无法应用科学方式提升技术的应用质量。一方面,企业在线路管理工作中,没有引进质量较高且先进性的施工技术方式,缺乏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方法,未能创建现代化的工作体系针对施工技术进行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未能引进先进技术进行线路的维护与协调,在缺乏先进维护技术的情况下,无法利用合理的方式进行配电网工程的严格管理,如果不能采取合理的技术方式开展工作,将会对配电网工程的长远使用与严格控制造成影响。
  310kV配电网建设工程管理措施
  3.1预防线路的故障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应预防线路故障问题,通过综合化与合理化的研究管理方式提升工作效果,以免受到故障问题的影响发生安全事故,一方面,在预防故障的过程中,应总结丰富经验,针对线路进行全面的检查与合理的分析,及时发现线路存在的故障隐患问题,采取合理措施解决问题,在提升线路故障预防效果的情况下,优化工作机制。另一方面,需更新与安装绝缘设备,促进线路的合理绝缘处理,提升检测技术与系统的运行效果,在保证建设工程管理工作符合要求的基础上,进行线路故障的合理处理。
  3.2设计标准化管理制度
  10kV配网工程的设计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根据电网的统一规定,对设计的检查工作要有效增强。10kV配电网的设计人预案进行设计时,需要勤与施工方交流,对工程图纸的设计,需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建材的配置,要能合理的计算成本,可以设计多种不同的施工方案,通过交流讨论选择出其中最好的设计方案,还要保证工程质量,进行细致的分析。
  3.3进一步强化质量控制管理
  首先,在10kV配网建设工程中,涵盖要素普遍呈现多样化特点,其中工作人员专业能效的发挥程度往往能够对工程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实现对10kV配网建设工程的质量控制,就需要以工作人员为切入点,不断强化其质量安全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应当结合工程特点,对参与到10kV配网施工中的各个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其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尤其是针对其工作职责应当进一步明确,无论是职责范畴还是业务能力的拓展需求,都需要按照定量标准进行明示,不断在工作中激发工作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从而促使工作人员能够认清自身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其次,创建更具专业优势的施工队伍,不断提升队伍的先进性,促使其能够为电力配网建设工程的高效推进提供专业支持,这同时也需要开展相应培训工作,以安全意识的培养为主导,促使其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从而实现对工程质量的严格把控。
  3.4加强对10kV配电网工程的安全管理
  第一,打造10kV配电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在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中,需要电力公司和施工单位共同制定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施工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责任和具体施工操作规范。在10kV配电网工程现场施工中需要选择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水平高的人作为安全管理专员,对安全管理专员设定管理权限,在安全管理专员的带领下加强对整个工程施工的监督。第二,确保施工环境的安全。在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中,各类电力设备、用电设施等如果操作不当都会引发安全事故。为此,电力公司需要为10kV配电网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并加强对整个施工现场的检查,在确定无误安全之后进行施工。
  结语
  在10kV配电网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应创新工作方式与管理方法,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在相互管理的情况下,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使用设备与技术管理方法解决问题,在提升综合化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先进的技术方式提升设备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廖春舰.10kV及以下业扩工程管理分析[J].低碳世界,2018(04):90-91.
  [2]欧阳晓蕾.10kV配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技术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7(11):219,221.
  [3]王子逸.10kV电力配网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2017(20):90.
其他文献
冬季混凝土工程只要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克服冻融对结构的破坏,本文对冬季施工混凝土工程管理和防冻剂应用进行探讨。
微晶玻璃幕墙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阐述了微晶玻璃的特性、用于幕墙的优势,同时指出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文中介绍了微晶玻璃双切面背栓点连接工艺,并给出算例,从而保证了采用微晶
一个民营建筑材料生产企业,一个和善低调的女老板,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立足生存,走正路,守法度,谋发展,这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其中的酸甜苦辣,那些朝九晚五上班、打工挣钱的人们,恐怕体会不到。  这里说的是北京青云求利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亚娟,一个正把自己的企业往更高阶段发展的创业人。    坐在眼前的这位女士,你不大好把她和她所从事的这个行业联系起来:她是做建筑防水材料的。    苏亚娟是地道的北
高中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即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延续,又是为中国未来选拔、培 养高素质人才的前身教育,学生对各门学科的掌握情况,直接
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简称,是高等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稳定的为社会培养输送大量高素质专业技术性人才,是我 国教育事业重点建设对象。高职生理学是医学中非常重要的基
新课改在高中教育体系中的不断深入,推动了教学重心的转移以及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尤其是改变了传统考试制度的 局限性,采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生进行考查,而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面对声势浩大的改革时,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由于语文教学的弊端,语文教育改 革可谓是困境重重。当前语文学习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传授,然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重要出行途径。可以说轨道交通的建设对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十 分重要,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人们的出行时间。但是在
将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应用于房屋建筑改造方案的综合评价,建立了房屋建筑改造方案评价的多级指标体系,给出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及具体计算方法,并通过工程实例进行了深入的分
针对软土地基的工程特性和深基坑支护的基本要求,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结构方案的选型进行了探讨。